分享

上海地铁30岁生日快乐!你还记得第一次坐的是哪条线吗?

 zzm1008图书馆 2023-05-29 发布于上海

1993年5月28日

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至徐家汇站

通车试运行

整整30年

上海地铁

伴着市民乘客一同成长

见证着城市生活变迁发展

早在1983年,

《新民晚报》

就在头版刊发了

题为“上海能造地铁吗”一文,

引发了全民热议。

图片

1990年1月19日,

1号线正式开工,

并作为上海市十大工程之一,

该工程南起锦江乐园站,

北至上海火车站站。

图片

1994年,建设中的地铁1号线漕溪北路站。杨建正 摄(下同)

经过第一代地铁建设者不懈努力,

1993年5月28日,

上海地铁1号线进入试运营,

真可谓“圆了一段地铁梦”,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进入新纪元。

1994年底,

1号线进入正式运营,

它也由观光线路

变为了公共交通线路。

图片

1995年4月,市民参观上海首座地铁站--1号线徐家汇站。

而上海地铁

也成为了上海速度的代名词。

2000年6月,

2号线建成通车。

同年12月,

上海地铁明珠线

也就是后来的3号线

开启试运行,

大家亲切地

用“轻轨”称呼这样的

高架轨交线路,

来和“地铁”区分。

图片

2005年,市民开始用上交通卡乘坐公共交通。

图片

2006年12月,地铁3号线北延伸段正式开通运营。

如今,

上海投入运营的

轨道交通线路已经有20条

运营规模达831公里

运营车站508座

上海地铁也成为了

市民日常必不可少的

出行方式。

图片

2010年4月24日,地铁启用“一日票”,当天“一日票”就发售近万张。肖健 摄




上海地铁在很多人的眼里

远不止交通工具那么简单

来听听“铁丝”们怎么说?


“轻轨就像是城市中的流星”

陈豪 29岁

在地铁爱好者陈豪的印象中,家门口的博文路一直有工地在施工,而这里是外公骑着自行车送他去初中学校的必经之路。“每天看着路面都觉得非常糟糕,但我上高中后施工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地铁7号线的杨高南路站。”陈豪记得第一次乘坐时人还很少,“感觉就像进了一个地下迷宫,但提示标志做得很好,只要看懂线路图就没有乘坐难度”。

图片

陈豪

在南京读大学时,陈豪的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画出从家到学校的公共交通路线图,乘坐7号线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当老师看到作业时脱口而出问道:你是上海人吗?回答“是的”那一刻,陈豪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上海地铁感到骄傲。“

“如果说万家灯火是城市的烟火,那么轻轨就像是城市中的流星,特别美。”自从开始坐地铁,陈豪就对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用地铁的线路来标记城市,留下一张地铁线路图在脑子里。“车身颜色不一样,坐每条线路的感觉也不一样。7号线特别冷,4号线有一股很熟悉的肥皂味,2号线有穿堂风,8号线到人广站会双开门,两边挤进好多人抢位置......”

“92年出生的我和上海地铁一样大”

王亦舟 32岁

王亦舟小时候住在徐家汇,外公外婆经常带他去家门口的地铁建设工地看挖掘机,还不记事时便被家人带着试乘刚试运营的1号线。

“最早的1号线车身外面有一个编号——92011,所以我和上海地铁是一样大的。”地铁1号线试运营时间是1993年5月28日,为什么王亦舟说他和上海地铁一样大呢?他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解释,编号前两位“92”代表了车辆出厂时间是1992年,所以他从小就自豪地和别人说自己和地铁一样大。

图片

王亦舟 摄

真正喜欢地铁源自一次儿时的经历。有一次妈妈带他去莘庄站玩,地铁折返时,车厢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母子二人,当时的地铁司机便邀请了他们进驾驶室观光,这番不太规矩的操作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喜欢地铁的种子。

图片

王亦舟儿时照片

此后,每当得知线路通车的消息,王亦舟都会去新线看看新车。3号线开线时,他满腔期待能看到新列车,然而一开始的3号线新车还没上线,抽调的是1、2号线的老车。“有一天深夜,我看到一辆和1号线老车不一样的3号线列车,我和表弟激动地戏称它是'幽灵列车’,慢慢的,新车也开始普及了。”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王亦舟报考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土木工程(轨道工程),专业方向是建设车站和隧道,小时候困惑许久的列车如何变道、信号系统如何设计等问题在学校里都得到了解答。毕业后又恰逢上海地铁校招,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地铁维保工务分公司,成为一名地铁公司员工,这份热爱终于开出了花。

图片

王亦舟

“刚进地铁公司时,我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乘客进不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比如说驾驶室、轨道和隧道。”王亦舟还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都是普通乘客看不到的视角。

图片

王亦舟 摄

上海地铁走过30年岁月,王亦舟最大的感触是列车发车间隔越来越短了。“3号线刚开通的时候,我在上海火车站站上车,既焦急又期待地等了20分钟,而现在9号线早高峰期间最短间隔是105秒。”车厢也越来越人性化了,早前的1号线两节车厢连接的地方仅一人宽,现在有1.5-1.8米宽,车厢里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哪侧开门、电动扶梯对应哪节车厢,科技的发展将更多信息集成到一块小小的屏幕上,给乘客带来了便利。




今天上午,庆祝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轨道交通梅陇基地举行。今年首个地铁新线项目——13号线东延伸工程正式开工,上海地铁应急指挥体系、上海地铁智慧维保体系先后亮相,车辆数字化运维管理中心正式启用……

图片

13号线东延伸开工建设

9时47分,随着主会场一声令下,位于浦东13号线东延伸高科中路站工地上的成槽机平稳启动,这标志着13号线东延伸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十四五期间,上海地铁正陆续启动248公里、超过130座车站的新一轮建设,建设规模及强度将再次超越历史。全部项目建成通车后,上海地铁将形成运营里程超过1000 公里,64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三个发布助力超大规模网络管理

上海地铁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突发状况的“神经中枢”,通过建立涵盖行车、客运、抢修、信息发布等四方面的周密应急预案,构建起高效的“现场-线路-线网”三级应急指挥架构,得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上海地铁智慧维保体系是以智能化、数字化为顶层设计理念,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的平台。在其核心专业中,已经形成了80余项基于场景的感知技术,如列车检修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后频次可增加4倍,通号专业系统诊断和预警准确性超过95%,智慧化变电站大幅增加巡检频率,供电可靠性提升30%。

当天正式启动的车辆数字化运维管理中心,融合了车辆专业的状态监控中心、运维支持中心、生产调度中心、车场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五大功能,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车辆专业管理水平,提高故障响应能力,构建起列车运维和车场管理的“指挥大脑”。

你还记得最早走过的

地铁车站吗?

还记得第一次乘坐的

是哪条线路吗?

欢迎一道回忆,

和地铁驰骋的30年。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董怡虹 任天宝 刘慧琴
编辑:龚紫珺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