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春拍:“湛园·珍藏”专场拍品精赏

 惠训书院 2023-05-29 发布于山东
中国嘉德2023春季拍卖会

湛园·珍藏

 预展时间及地点 

6月7日-6月11日

金茂万丽酒店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7号)

 拍卖时间 

6月12日 15:0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 B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湛园主人浸沉于中国古典艺术品数十载,其足迹几乎踏遍了北美各地,以其敏锐的嗅觉和超凡的审美眼光,购藏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时光荏苒,经过一轮轮的精心臻选,沉淀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及收藏价值的珍品。


湛园作为当今古董珍玩收藏领域的中坚力量,已形成独家品牌,与嘉德已是旧识。中国嘉德2021秋拍,湛园主人首次与嘉德合作推出“湛园·珍藏”古董珍玩专题,精心筛选拍品35件,品类丰富,品味高雅,全部成交,表现不俗。
中国嘉德2022秋拍,承蒙湛园主人的信任与支持,瓷器及古董珍玩部以私人珍藏专场的形式全新推出“湛园·珍藏”专场,共臻选拍品78件,涵盖了瓷器、古董珍玩、玉器三大板块,多为珍罕的宫廷制器,风格鲜明,门类繁盛,品味卓绝。在疫情艰难的时刻,专场仍然保持火热态势,拍卖现场气氛高涨,竞投高潮迭起。最终78件标的以总成交额1839.54万元全部成交,获得白手套。

此次2023春拍正逢中国嘉德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嘉德将再次携手湛园,以全新的思路精心策划,再度推出“湛园·珍藏”专场,倡导回归收藏的本真,用艺术点亮生活,用艺术滋养生活,将艺术品融入现代生活美学,重现古时文人雅居的理想世界。


立足于宜赏玩、宜陈设的雅居需求,此次专场共臻选75件中国艺术珍品,涵盖5种艺术品类。其中瓷器类16件,玉器类22件,古董珍玩类23件,首次提供家具类5件,书画类9件,可谓佳品云集,精彩纷呈。除瓷器部分有两件拍品有估价,其余拍品均无底价起拍。此次拍品大多来源于海内外显赫私人藏家珍藏,流传有序,珍罕之至,展示了中式美学的万千风貌,无论是方寸之间的玲珑匠心,还是尺幅千里的波澜壮阔,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光。期待与各位同好共赏。

瓷器部分

……

Lot 3103
清乾隆 釉里红莲花锦纹如意耳小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 17.5 cm
来源: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日裔私人旧藏,得于1970年代前
参阅:
1《鲍尔藏中国陶瓷》第二卷,John Ayers,日内瓦,1999年,图201;   
2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lot113(11,520,000港元)

此抱月瓶,器型周正,如意双耳转折有力,周身线绘釉里红莲花与几何锦纹,笔触清晰细腻,发色明艳动人。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

乾隆帝崇仰汉唐文化,亦好仿古。上溯商周,下至宋明,金铜瓷玉,无不包罗。当中明初青花瓷更有不少成为摹拟对象。抱月瓶,又名“宝月瓶”或“马褂瓶”,其器形盛行于明初永、宣两朝,始以中东金属器为灵感,例如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十三世纪中期伊斯兰黄铜扁壶。此后断绝,至清代雍乾御窑继有追摹之作,多用于宫廷居室陈设等重要场合。而将釉里红与抱月瓶合为一体,可以称之为乾隆御窑慕古创新之作。


众所周知,釉里红烧造工艺繁复,而且呈色极为不稳定,若窑室气氛掌握不准,其色或是暗沉,或是浅薄,皆不堪入目,影响美观,故乾隆早期对此颇为不满。如《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三年(1738年)载“釉里红龙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御窑窑工经过不断探索,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改进和提升。一方面是通过烧制经验,最大程度上掌控窑室火候;另一方面为弃用易于晕散的勾勒平涂法,改为线描装饰,故乾隆时期所见釉里红器物多见线描绘就,本品亦然。其以鲜艳清晰的面貌呈现于世,与乾隆皇帝对该类器物的勤勉关注不无关系。


据《清宫瓷器档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奏折文稿载“(奴才)在京时十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交出釉里红马挂瓶一件,画样一张,传旨看明瓷瓶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具写乾隆款送来呈览,钦此钦遵。(奴才)看明釉色,祗领纸样,恭捧到关……一并交窑厂协造葆广等敬谨烧造,并谕具造釉里红颜色务要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俟造得时,奴才拣选送京恭呈御览。”据此可以推定乾隆朝以线描技法绘画的“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的釉里红御瓷应是乾隆四十年之后的产品。本品更极有可能就是档案中提到的,照“明瓷瓶釉色”烧制的“釉里红马挂瓶”。

鲍尔藏品

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lot113

本品较为罕见,可对比一近年拍卖例,曾为埃斯肯纳齐和利国伟爵士递藏,售于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编号113,成交价1152万港币。亦见相同图饰与尺寸的例子,于釉里红纹饰上加绘胭脂红彩,殊不多见,参考一例,先后为 Robert C. Bruce 及加纳爵士递藏,曾载 Soame Jenyns,《Later Chinese Porcelain》,伦敦,1951年,图版LXXXVI,图1b,并于香港苏富比1979年11月28日售出,编号223。

Lot 3102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 37.5 cm

来源:美国华盛顿Liesel N. McCurry女士旧藏,继承自其父亲,1930-1940年代购于上海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图179

故宫博物院藏品

本品直颈,肩部饰凸弦纹三层,球形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自上至下分饰蕉叶纹、回纹、如意云头纹、缠枝莲纹、变形莲瓣纹及卷草纹等。纹饰勾勒精细,层次清晰,青花色泽雅致,浓淡相宜,极具乾隆御窑追求精工细作的创作要求。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赏瓶在清代文献中又有“玉堂春瓶”之称,由于其主题纹饰用青花绘成缠枝莲纹,故取谐音“清廉”,常被用于赏赐下臣,故有“赏瓶”之名,暗含谨慎劝诫,为官清廉之意。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经典品种,雍正以后历代皆有烧制,并以乾隆一朝最具代表性。


传世所见乾隆青花赏瓶,根据器形与纹饰,大抵可分两类,一类为肩部起三层凸弦纹,腹部仅饰单层缠枝花卉,上腹硕,下腹渐收式样;另一类为肩部无凸棱,腹部饰双层缠枝花卉,腹部浑圆,外足端起唇边式样,本品则属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本品工艺更为复杂,凸起弦纹装饰更为器物线条变化增添了几分韵律。其胎釉质量和青花发色具佳,称得上是乾隆青花赏瓶中的翘楚。

Lot 3099
清雍正 仿定釉暗刻缠枝花卉纹小橄榄尊 
“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带木座
H 13 cm
参阅:
1《延薰秀色——康熙瓷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梁晓新主编,2011年,第106页;
2《定州花瓷 院藏定窑系白瓷特展》,冯明珠主编,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第260页 

橄榄尊制为浆胎仿定釉,韵味悠长,通体施釉开片疏朗有致,古风荡荡,颇为清雅。周身暗刻缠枝莲纹,口沿处一圈如意云头纹,近足处一圈回纹,上承莲瓣纹。底心内凹处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定窑为赵宋名窑,其瓷胎薄色净,质润典雅,备受推崇。明人张应文《清秘藏》曰“定窑有光素、凸花二种,以白色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如泪痕者佳。”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二《志窑器》云“定器有画花、绣花、印花三种。多用牡丹、萱草、飞凤三种。时造甚有佳器,式多任务巧。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时为御府烧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


清代康雍乾三朝摹古之风兴盛,御窑仿古瓷器亦佳作迭出,仿定釉瓷器入居彼时摹古之品类。雍正皇帝在位仅十三年,期间制瓷水平却达到历代高峰,品种之多、工艺之精,其它朝代不可比拟。在艺术方面,雍正帝持有严谨和创新的态度,酷爱瓷器,亲自参与修订瓷器的样式、图纹并要求工匠深入考究,制度上沿袭康熙时期景德镇督窑官制度,指派年希尧、唐英任职,改良康熙时期古朴厚重的风格,展现瓷器的精致妩媚。同时,怡亲王胤祥分管造办处事宜,对内务府瓷器的制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橄榄瓶为清三代官窑中的典型器,每朝器形略异,各有特色。康熙橄榄瓶颈部较细长,乾隆的腹部较为圆润,雍正的比例则最为匀称,线条最显秀雅。雍正橄榄瓶品种颇多,包括青花、粉彩、单色釉等。秀雅的单色釉瓷器是雍正朝精彩绝伦的瓷器品种之一,此件浆胎仿定釉小橄榄尊正彰显出雍正皇帝儒雅的品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正观堂藏品

本品母本,可参考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云螭纹瓶,附黄签“入古上等定窑镶铜瓶一件”,可见此瓶虽为明代制品,但清宫是将其当做宋定,入库珍藏,或为雍正仿古参考。另可见一康熙白釉瓶,底落“御赐纯一堂”款,器型与本品相似,可资比较。

Lot 3093

清康熙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D 12.5 cm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第292、293页,图106

本品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胎体重量适度,手感上佳。尊外壁满施豇豆红釉,呈色均匀,釉面莹润。腹部釉下刻团螭龙暗纹三组,图案紧凑自然。圈足内施透明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为康熙御窑豇豆红器之典型款识。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特殊红釉品种,因烧制时偶见天然绿色苔点颇似豇豆,故而名之,为康熙一朝所独有。目前所见康熙豇豆红釉作品主要有八种,皆为文房案头清玩,俗称“八大码”,为康熙晚期著名文臣刘源所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精心督造,其造型皆清灵秀美,釉色娇艳宜人。近年来台北故宫学者结合宋元瓷器、日本竹器及木雕作品图案提出,太白尊或是置于案头,作插花之用,巧添文思。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均有本品,海外博物馆亦多入藏。如一例,原属大维德爵士雅蓄,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录于 Margaret Medley,《Ming and Qing Monochrome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1989年,图版580。还有一例,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见 Suzanne G. Valenstein,《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纽约,1989年,图版234。美国贝莱尔收藏一例,曾著录于1925 年纽约出版《The J. Insley Blair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贝莱尔藏中国瓷器),图版IV,编号110。


玉器部分

……

Lot 3120
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西方三圣像 
附老座  
H 13 cm; H 15 cm(含座)
来源: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卡内基艺术博物馆旧藏(卡内基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为匹兹堡四大卡耐基博物馆之一,由实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于1895年创建,于1979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

佛造像经常成组出现,在石刻佛造像中叫一铺或一龛。有一佛二菩萨类型的组像,由释迦摩尼佛及两位胁侍菩萨,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起配成一组,这种构成称为“华严三圣”,或由阿弥陀佛及其两位胁侍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一起形成一组,这种构成称为“西方三圣”。而另一种祖像则由一尊佛像,二尊菩萨和二弟子像配在一起构成一组,即一佛二菩萨二弟子。此种组合最为常见的是由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及释迦的两个大弟子阿难、迦叶组成。

本尊造像为一佛二菩萨的组合,主尊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左、右胁侍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又称“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的观修对象。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功德。观音菩萨代表大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


造像取材上等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洁白如脂,细腻温润,通体无暇。整体呈一佛二菩萨拢舟形背光造型,一体而作,颇有北齐隋唐造像风格的神韵。主尊阿弥陀佛立体高浮雕,面相沉静,法相殊胜,清静庄严。面庞饱满方圆,眼睑低垂,双颊丰润,下颌圆厚,耳珰垂肩,表情静穆柔和,含蓄内敛,唇边笑意明显;五官轮廓清晰,搭配适当,比例合宜,雕刻清晰,使人视之即可感到祥和宁静,心中杂念顿消。束高发髻,发髻束有花叶宝冠,头发丝丝可见;前胸及腰披挂缨络,符合清代宫廷造像的程序化特征;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阿弥陀佛身着双肩下垂式袈裟,质地轻薄贴身,衣褶起伏飘逸,流畅舒展,极具艺术美感;下身着僧裙,裙纹流畅,如行云流水,裙脚如鱼尾般散开,双足赤裸而立;仰覆式莲瓣纹束腰方木座,制作精细,莲瓣上饰有卷草纹,极为精细。


背拢舟形背光,较为独特,极富装饰效果,彰显出阿弥陀佛福德与智慧的圆满与庄严。背光顶端尖锐,背面圆弧光素无纹,正面以阴刻线技法装饰,正中饰双圈留白圆光,表示佛法的威仪;背光顶端饰佛面相,慈眉善目,象征阿弥陀佛的悲智双运,普渡众生。左右两侧胁侍分别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两尊菩萨皆发髻高耸,头顶圆光,身披袈裟,袈裟飘逸自然,站立于莲台之上。余皆线刻火焰纹、团花浪纹,纹饰刻画规整清晰。整尊造像气质沉稳庄严,用料考究,雕工精湛细腻,为标准的乾隆宫廷玉作仿古造像。

乾隆皇帝推崇佛教,佛教建筑兴盛繁荣,此时还建成了全国喇嘛事务中心庙—雍和宫。除此之外,故宫设有中正殿念经处作为皇帝造办佛像的专设机构。乾隆时期宫廷所造佛像,与当时的社会风貌颇为一致,用材贵重,工艺精美。如本尊白玉西方三圣像,雕琢精湛,刀法线条既含蓄又刚劲,人物肌圆骨润,呈现出柔和的曲线,极富乾隆宫廷造像的美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

从整体造像风格来看,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北齐隋唐造像之美。拍品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一件北齐石雕菩萨造像风格颇为相似,可作比较。而在魏晋南北朝、隋唐的金铜造像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三圣的影子。万变不离其宗,随着朝代的更替,深刻在人们心中共生的东西会一代代继承和沿袭,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此尊白玉西方三圣像或许是受当时乾隆皇帝对高古佛造像的崇爱,由宫廷造办处依法像仪轨雕琢而成,虽然附加了一些乾隆宫廷造像制式化的特征,但是她依然可以流露出高古造像的柔和安静,实为一件乾隆宫廷造办处御制仿古玉造像精品,极为珍罕,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

Lot 3126

清乾隆 御制白玉太平有象 

L 17.5 cm; W 9 cm; H 16 cm

来源:Helen Ling旧藏(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

参阅: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玉万象更新”

2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lot3318

此件太平有象以整块籽玉圆雕而成,局部保留黄褐皮色,玉质温润。象作站立回首状,造型和谐生动,憨态可掬,神情祥和安乐。长鼻上卷,象牙长伸,卷曲于一侧;眼睛微合,回首侧望;双耳如扇,四肢若柱;身披华丽璎珞,象背披毡毯,上琢福山寿海纹,大气磅礴,雄健宏伟,透露出贵重典雅、肃穆庄严的神气;毡毯之上,又披海棠形菱花纹背毯,下坠绳结玉罄。象背之上托驮宝瓶,左右两侧各蹲坐一童子,体态圆润,一手扶宝瓶,一手持灵芝如意,表情逗趣天真,俏皮可爱,与大象之沉实稳重成鲜明对比。整体纹饰寓意祥瑞,场景温馨可人。

本品并不同于常见的动物玉雕,寻常动物件大多玲珑小巧,样式花俏,堪为把玩,但此象却形体硕大,造型古拙,更无多余花草等世俗纹饰修饰,大气端正,当为宫廷正殿陈设,以彰威仪。“太平有象”,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在故宫中,有一处祭祀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的道场,就是坐落于御花园北端的钦安殿,钦安殿中供奉有一对锤堞起线“太平有象”香熏,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两广总督李侍尧进贡,深得乾隆喜爱,御赐名“太平有象”,并下令安放于钦安殿中,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上书房等各宫之中均有太平有象形制的陈设,可见“太平有象”正是古代帝王对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

清朝皇帝万寿喜庆,多有大象背驮宝瓶,加入巡游。象代表温驯祥和之瑞兽,在象的背上驮负一宝瓶寓意太平,象征盛世安宁与和平,也指连年丰收的象征意义。帝王多以白象比作天下太平的象征来歌功颂德,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清初由于玉材的来源受到遏制,玉器制作并不发达。乾隆二十四年,西北叛乱平定,此后优质的玉材尤其是和田玉得以源源不断地内运,成就了玉器的大发展。进入内陆的新疆玉基本由皇家控制,加之乾隆皇帝对宫廷玉器制作格外关心,重要器物还要在制作中多次呈览,中意的就褒奖,不中意的就斥责。在帝王的监督下,玉工不仅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手法,还时有创新,表现力大大提高,碾琢工艺精湛至极,不论仿古、时作均极为精美。本品正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御制玉器的代表之作。在雕琢之工上,本品并未全面采用过分的镂空方式,未落入乾隆玉雕繁腻甜媚的俗气,特别是保留了大块玉石,将玉料本身材质的美感体现至极。

故宫博物院藏品

香港苏富比,2018 年 10 月 3 日,lot3318

参考一件类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玉万象更新”,造型、工艺与本品类似,可做参考。另一例“清乾隆 白玉太平有象摆件”,曾售于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拍,编号3318,以HKD 3,120,000成交。玉象造型相似,驮宝瓶,童子左右各一,尤其是象背毡毯亦雕琢福山寿海纹,可供参考比较。

Lot 3132

清乾隆 御制南红玛瑙巧色双鳌鱼花插

“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刻款。

附紫檀老座

H 16 cm; H 18 cm(含座)

来源:The Strong National Museum旧藏(Strong 博物馆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该博物馆成立于1969年,最初基于罗切斯特本地人玛格丽特·伍德伯里·斯特朗(1897-1969)的个人收藏。玛格丽特·伍德伯里·斯特朗是一位美国收藏家和慈善家。1920年9月,她嫁给了比她年长20多岁的霍默·斯特朗;作为结婚礼物,她的父母给了她柯达公司的很大一部分股票)

参阅: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9日,lot1210

南红玛瑙在很早以前就被古人开采利用,古书里的“赤玉”指的就是南红玛瑙。在出土的战国贵族墓葬中,已经出现了南红玛瑙的串饰,可见历史悠久。作为我国独有的玉石种类,南红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社会需求量十分巨大,雍正元年(1723年),南红当时称作“红白玛瑙”,颇受雍正皇帝喜爱,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的若干南红玛瑙摆件多为当时精美之作,一些甚至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南红玛瑙之珍贵。据说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开采绝迹。

此花插由整块南红玛瑙分色巧雕而成,选材硕大,莹润光洁。器呈双鱼式,施以圆雕、浮雕及阴刻技法,双鳌鱼身尾相连,红白分明,向上腾跃而起,寓有“鱼跃龙门”之吉兆。首似龙,双眼圆睁,炯炯有神,额生犄角,张口露齿,长须翘鼻。身似鱼,双鱼并体,带飞翼,背鳍伸展,金鳞历历有度,鱼尾卷起上扬,灵活生动。


红鱼背鳍高浮雕俏出一橙红色螭龙,攀爬火珠,威猛矫健,与朱红色熬鱼相映成趣。乍看之下,似是简单俏色设计,其实涵义丰富。鱼身祥龙,比喻皇帝,配合构图,展示天子无上圣威。而螭龙与鳌鱼腾跃而上,穿越波涛,似力争上游,继承帝位,拥皇权、耀天威。双鱼口膛较深,亦可插花。原配紫檀木雕海水纹底座,宛若波涛汹涌,衬托鳌鱼跃然出水,凌空飞腾之势。鱼尾底部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为乾隆官造玉器的标准款识。南红玛瑙存世多为小件雕刻,此花插体量硕大,质地上乘,颇为珍罕。整体工艺精湛,创思新颖,寓意吉祥,并切合当时品味。无论选材、雕工、立意,必是清宫造办处俏色南红玛瑙之上乘佳作。

经查,《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八年各作呈做活计清档详细记载了关于此件“红白玛瑙双鳌鱼花插”,曰“初三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红白玛瑙双鳌鱼花插一件(随紫檀木座)传旨着刻款配文锦匣入乾清宫时做上等钦此”。说明此件花插应该是乾隆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并下旨刻款配文锦匣包装。“入乾清宫时做上等钦此” 说明此件花插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与赏识,故级别路分甚高,才以上等时做器物入选乾清宫。乾隆皇帝这位集收藏癖和占有欲为一身的帝王,大规模整理清宫收藏后,就会优先将最为上等的文物陈设于乾清宮。

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宫旧藏“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与本品如出一辙,或出自清宫造办处玉作同一玉匠之手。根据故宫介绍,馆藏这件为乾隆十六年皇太后寿辰时,乾隆皇帝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可见当时清宫对红白玛瑙的喜爱程度。

另一,“清乾隆 黄玉巧色雕双鱼螭龙'鱼龙变化’图瓶”,曾售于香港苏富比2007年秋拍,编号1210,当时以将近 1000 多万人民币成交。形制、工艺、纹饰、款识、尺寸等方面与本品极为相似,唯材质不同,很有可能为造办处同一玉雕匠人所为。可兹比较。

古董珍玩部分

……

Lot 3137
清乾隆 江氏颖长款黄杨木雕如意 
“江氏颖长”刻款“康山草堂”刻款
L 41 cm

《乾隆英使觐见记》载:“(皇宫)各宫或各屋,必有一宝座;宝座之旁,必有一如意”。宫廷画轴《雍正观花行乐图》、郎世宁《乾隆雪景行乐图轴》,所绘雍正、乾隆均手持如意。在这种风潮的推动下,如意的材质不仅仅是使用贵重的金玉宝石,还利用天然的竹木加以巧妙的制作,既有对前朝的承继发扬,又推陈出新,可谓古韵与新风交相辉映。这些如意,贵比金玉,穷极工巧。

清宫如意可谓品种众多,玲琅满目,如意在清代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推崇,特别是帝王的亲自携带把玩,使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达到了顶峰。天下最华美的如意纷纷被贡入皇宫,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清代的皇帝、皇后还常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祝愿称心如意。另有记载,在清代的进贡制度中,地方进贡的珍玩中,必有黄杨木如意,可见黄杨木如意在清宫珍宝库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黄杨木材质细腻,誉为“木中君子”。此如意由黄杨木雕琢而成,作灵芝首式,取材天然变曲,呈“S”形状,如意枝干缠绕,虬曲成形,时而枝瘤结聚,时而温婉柔润,时而挺拔有劲,奇巧玲珑,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无间。随形依势,琢磨精制成器。瘤结皴皱,俨如灵芝附木而生,意态生动,颇具妙趣。如意近趾部内镌刻“康山草堂”“江氏颖长”印章篆书刻款,款字纤秀,刀痕遒劲有力,规矩有度,劲挺深峻。此件如意取材、形制皆不落俗,包浆温润光亮,具有黄杨木独有的温润如玉的质感,尤其雕工奇巧,堪为清乾隆木雕如意作品中之翘首。


“江氏颖长”篆款,为私家名款。查阅文史资料,江颖长即江春(1720--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诰授江春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并且赏戴孔雀翎,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商”之首。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江春一生经营商业,任总商达52年之久。乾隆皇帝在两淮盐运使离京拜见时说“江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能得到皇上的如此评价,可见当时江春的地位之高。据《扬州画舫录》所记,江春任总商四十年,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正一品“光禄大夫”等衔。

“康山草堂”为扬州的一处建筑,山上有古树名木十余株,都是老干虬枝,古藤倒垂,每春夏时,浓荫深深,倒还幽静。周围有回廊供人漫步,有石栏让人远眺。但见墙外古运河道上白帆点点,运盐驳船往来如织。康山草堂的名字很有些隐逸的意味。隐逸者,乃是明朝一位高官,翰林院编修康海,因而得名。

康山草堂的名声很大,许多文人雅士慕名造访。来头最大的,乃是乾隆。乾隆南巡时,曾临幸康山草堂;嘉庆二年,钱泳偕友来游康山,作半日清谈;阮元于道光年间,买过康山的一处宅院。由此可推断,该柄如意应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大盐商江颖长收藏之器,颇为难得。细观此柄如意,取材、形制、刻款皆不落俗,非民间寻常百姓而用之,应属宫廷造办处制器。并且,江颖长先后得到乾隆皇帝赏识,并多次受到赏赐与恩宠,此柄如意极有可能为其中的一件御用赏赐之器。清宫中的如意已经不仅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工艺品,更是权位和财富的象征。

Lot 3140

清早期 竹雕爱莲图笔筒(顾珏风格)

H 15.3 cm; D 9 cm

展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2020年,10月1日—11月1日,嘉定博物馆

出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赵胜土主编,页118、119

来源:Helen Ling旧藏(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

参阅: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23日,lot0005

笔筒截取莹采圆润的竹材所制,口底相若,镶紫檀木口与底,打洼起阳线,底承三矮足。施以深浮雕技法,刻露精深、巧穷毫发;在方寸之间,有着千寻壮阔的气势,真是神乎其技。纹饰取材“周敦颐爱莲”之典故,可见山峦交叠,斜悬岩壁,危悬欲坠;霜树参天,纷披山谷,三五成林,叶片硕大垂落,如伞似盖;林涧幽榭,依溪而建,碧水荡漾,莲荷出水,清艳动人;周公凭栏,与友人对谈于荷塘之畔,赏莲观荷,神情怡然;旁立仆童,满脸含笑,斟茶而来。周公茂髯披胸,广袍长袖,高逸出尘而仙风道骨。寓目所见尽是绿竹猗猗、长松苍翠、岩壑奇姿、烟霞缥缈的仙境奇景,不禁令人向往神游,也被其高妙的艺术美感所感动。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纹饰中尤以塘中小荷最为精彩,极为吸睛。作者阴刻手法表现微风习习,莲池泛起的水波纹;以高浮雕手法表现莲叶田田,宽硕翻卷,玲珑多姿,朵朵荷花吐鄂含苞,枝蔓窈窕,风姿绰越;仿佛一阵阵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呈现出一派夏日荷塘的淡雅景致。观之,不由自主的想起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整器以画入竹,运刀灵活,刻工深峻,构图布局颇具章法,层次分明,远山近水一览无遗,人物面部雕刻入微,神态兼备,衣褶表现自然逼真,意境秀雅深邃,藉方寸竹筒将周敦颐爱莲之情跃然眼前,颇具嘉定竹刻大家顾珏竹刻风格。

顾珏,凡制一器,小则需费数月,巨构者必经二载始成,是位勤奋的专业竹刻艺术家,每件作品皆全力以赴,自律甚严绝不苟作。致其一生的作品当在百件左右,因为纤巧易损的原因,至今传世的真迹作品未满二十件;而大多数已流散到海外的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海峡两岸的文博单位惟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是顾珏制于雍正七年(1729)的“迎驾图竹笔筒”,且是唯一署干支款的作品,故弥足珍贵。顾珏传世的香筒作品亦知有几件,均寥若星辰。

顾珏,字宗玉,活跃于康熙至雍正年间(1662-1735),世居嘉定南翔之南面,继承明代朱、沈神髓,又不袭前人窠臼而能独立门廷之巨擘。艺术风格以巧穷毫发,刻露精深见长,摆脱前人技法因循的传统模式,自成一格,引领玲珑巧致一派的风骚。亦善制圆雕,曾以黄杨木及沉香木制成灵璧石与英石,惟妙惟肖。乾隆年间已享有盛名,作品广为藏家争相拥有,既使被烧焦的残器,亦有人不惜重金购藏。金元钰《竹人录》谓:顾珏似齐梁绮靡。切合诠释其竹刻艺术风格近趋秾华浮艳,侧重精深细微的特征。

本品出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页 118、119

历年拍卖市场所见,台湾翦淞阁曾收藏有两件顾珏竹刻,一件“顾珏制竹林七贤图竹香筒”曾售于中国嘉德2006年春拍,编号1520,以RMB 1,320,000人民币成交。与本品竹刻风格相似。另一件“顾珏制杜牧诗意园竹笔筒”曾售于北京保利2013年春拍,编号7530,以RMB 1,725,000成交。镶紫檀木口与底,与本品形制工艺一致,且竹刻风格相似。可作比较。

Lot 3148
清乾隆 御制剔红万寿纹描油万字锦地三层套盒
H 25 cm; L 23 cm;W 23 cm
来源:美国洛杉矶Drey夫人的家族旧藏 

图一

此次这件剔红描油三层套盒(图一),长、宽皆为 23厘米,通 高 25 厘米,由套、盒、座三部分组成,套及座采用雕漆工艺,顶部装饰“卍”字图案,轮廓内雕刻八宝及花卉,中心小小的圆开光内刻画寿星、梅花鹿、松树及香炉、匙箸瓶等诸种纹样。套壁镂空,设计成长方形开光,从内面镶嵌薄薄一层透明玻璃,在防尘的同时,可以看到套内有三层方盒。开光外及方座装饰繁密的花卉。剔红套内的三层方盒采用三种技法制作:上层由九个小方盒组成,盖面描绘花卉纹,因颜色较为艳丽,漆内应加入油彩调制,亦即所谓“描油”工艺。盒四壁则以填漆工艺装饰龟背锦及卍字不到头。盒内髹涂素黑漆。本拍品红漆鲜艳,黑漆光亮,雕刻细腻,纹饰的棱角分明,在同一件作品上运用雕漆、填漆、描油等多种技法,将乾隆御用漆器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二

北京故宫的清宫旧藏漆器中有四件(图二)和本拍品极为近似,边长 20 厘米,高 26.7 厘米,九个描油小方盒的盖面装饰变体回纹,而本拍品装饰花卉。本拍品的剔红套顶面四角各雕一只小蝙蝠,然故宫藏品未见。这些差异暗示,故宫藏品和本拍品不属于同一批制作者,后者的制作难度要更高一些。

图三

两岸故宫收藏乾隆御用漆器近两万件,雕漆和填漆等技法组合在一起的作品还不到五十件,除了方形,还 有 梅 花 形、方胜形、磬形、银锭形(图三)等。流散于民间者更属凤毛麟 角,其稀缺性非常值得藏家关注!

近年市场出现的结合雕漆、描油等技法的乾隆御用漆器全在境外,几乎全是梅花造型,略显单调,可以参考:2006 香港佳士得春拍 LOT1281,剔红描油梅花式套盒一对(宽 17.8 厘米);2014 香港佳士得春拍 LOT3336,剔红描油梅花式套盒(宽 18.5 厘米);2019 巴黎佳士得秋拍 LOT71,剔红描油梅花式套盒一对(通高 17.5 厘米,宽 19 厘米);2021伦敦邦瀚斯秋拍 PARRY 家族专场 LOT35,剔红描油梅花式套盒(通高 16.8 厘米,宽 19.5 厘米);曾在斋藏剔红填漆花卉纹菱花式套盒(长 22.5 厘米,宽 18.4 厘米,高 18.2 厘米,《烟云集—曾在斋藏宋元明清漆器》第三册,图 17,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3年)。就尺寸而言,本品应属目前市场已知最大的一件。

本拍品的剔红套顶面装饰卍字、蝙蝠、团寿字、寿星,寓意“万福万寿”,很可能是为乾隆皇帝祝寿制作,属于造办处档案中的“寿意”活计。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顶面八宝纹中的“鱼”由普通的双鱼,变成两条鲶鱼,增加了“连年有余”之寓意。八宝纹原本是藏传佛教的典型纹样,乾隆皇帝用鲶鱼替代普通的鱼纹,则暗示汉藏文化在十八世纪取得了进一步交融。

图四

本拍品的套盒设计应借鉴自雍正乾隆时期风靡宫廷的日本漆器。乾隆皇帝究竟使用这类精巧的套盒盛装什么呢?乾隆皇帝每天都要处理各种政务,万几余暇之际,经常借助玩赏玉器等小件文玩陶冶性情。故而,乾隆皇帝授意在各种材质的盒内配装尺寸不同的玉器及册页,在造办处档案里比比皆是。例如,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雕漆流云蝠方胜盒一件(内盛汉玉双螭虎镶嵌一件、汉玉单螭虎镶嵌一件)、雕漆番草方胜盒一件(内盛秋蝉一件、汉玉兽面佩一件),传旨:将盒内配屉下槽安稳,下配一册页。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 19 册第 84 页)故宫收藏一件描油花卉纹方盒(图四),盒内配做一黄杨木屉板,屉板挖槽,盛装一本册页和四件小玉玩。本拍品上层的九个小盒配屉板或锦垫后,可以装入小件玉器;中、下二层配屉板挖槽,盛装册页。

图四(盒内玉管)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物经历多次浩劫,致使大家对于“缺盖”、“少座”之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但无论如何,底座的缺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陈设时的美感,台北故宫的剔红描油八方套盒就是一个例证。(图五)

图五

本拍品的描油三层盒放入剔红座面的槽内严丝合缝,套和座的红漆深浅色调一致,装饰风格相同,将套置于座上不会明显晃动,意味着剔红套、座及描油盒三者应为原配,实属难得!

Lot 3151

清乾隆 御制紫檀框缂丝八蛮进宝图挂屏 

112×76 cm

乾隆盛世,国富民强,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缂丝书画在乾隆朝繁盛一时,以其高超精湛的缂织技艺和非同寻常的历史价值而独具特色,代表了清代缂丝艺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由于乾隆皇帝的格外钟爱和当时高超的缂丝技艺和生产能力,才能产生本件“御制缂丝八蛮进宝图挂屏”这样的典范佳作。

本件挂屏配紫檀木边框,选材上乘,木色沉稳,整料扎实。格角攒边框镶嵌板心,内嵌缂丝画面,边框起阳线,内浮雕拐子龙纹及回纹,典型的“乾隆紫檀工”。框上原装铜鎏金夔龙捧寿挂钩,装饰华丽,典型宫廷风格。屏风背面髹黑漆,平滑光亮。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缂丝屏风画面主要以尊贵的杏黄色为地,上缂织出八蛮进宝图。图中峰峦起伏,山润茂林,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八蛮进宝的队伍行于崎岖的山道上,各酋首们头戴稚鸡翎冠帽,手持宝物,诸随从手持或肩挑贡物,贡物分别见有凤鸟、瑞兽、红珊瑚、宝瓶、葫芦、香炉等各式珍宝,琳琅满目。所饰人物众多,束身着靴,俱异族装扮,挤眉弄眼,憨态可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呈现一派热闹景象,洋溢着浓厚的吉祥寓意。画面共运用十多种深浅颜色不同的丝线及多种缂丝技法,反映了艺人高超的工艺水平。整幅画面色泽清淡秀雅,宛若纸本设色,工笔细致,图中人物场景描绘精确,构图繁密热闹,极为精彩。

故宫博物院藏品

同类缂丝八蛮进宝图挂屏,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长114厘米,宽86厘米,横构图。本品高112厘米,宽76厘米,竖构图。二者均属同类大小的挂屏。且纹饰构图、缂丝技法、丝线颜色的搭配可谓如出一辙,应出自宫廷造办处同一艺匠之手。除此之外,二者紫檀外框制式风格类似,框上装有一样的铜鎏金夔龙捧寿挂钩。由此推断,本品挂屏与故宫藏品同属于宫廷御制紫檀框缂丝八蛮进宝图挂屏,可能为同时期制作的一套或一批挂屏,以供内廷陈设。可见此件挂屏的珍罕程度。

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誉。通观此屏,纹饰特殊,为典型宫廷绘画题材。可知,本品应为缂丝艺人以宫廷绘画为摹本而制作。而且整幅画面经纬线紧密,图稿繁复,幅面巨大,并以大面积的皇家专用色杏黄色为底色,配以做工精巧的名贵紫檀木边框,无不显露出皇家御用的尊贵奢华之气。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对于研究缂丝艺术的发展及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弥足珍贵。


家具部分

……

Lot 3155
明 黄花梨高束腰马蹄香案 
H 77.5 cm;L 95.3 cm;W 39.4 cm
来源:美国伊利诺斯州Galena的Liz Mitchell女士的珍藏(Liz Mitchell家族二十世纪初定居于北京)

香乃自然之造化,令人神往。古籍中对香的描述,颇具仙风道骨。品香是高雅的活动,是文人生活的缩影。专用的香具更增添品香的情趣和格调。这张香案专为品香而制,造型轻巧,细节处考究的做工,令人回味。十六世纪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提及,这类香案可用于陈设瓷器及文房器皿。


香案以优质黄花梨木制,造型轻快明朗,线条流畅,精练有神。整器气质高挑,以文雅取胜。桌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镶嵌宽大的独板面芯,纹理瑰美璀璨,可谓色纹并美,华美异常。桌面边框较窄,两端嵌入小翘头,灵动飞扬,边抹打洼,可见细节之考究。高束腰结构,牙脚沿边起碗口线,流畅婉约,一气呵成,体现了工匠纯熟的技艺,颇为耐看。四足方材,挺拔修长,腿足上舒下敛,过渡轻微自然,营造出轻盈之感,至底收俊俏的马蹄足。

同类可见,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曾售出一件“明末清初 黄花梨高束腰瘿木面带翘头香桌”,编号3804,造型与现例相似,可做比较。桌腿足间无枨子如现例,是典型明朝家具设计,常见于明代绘画和木刻版画图例中,但传世品相当稀少。

此案文质并美,雕工朴质简练,雅致可观。榫卯严谨考究,标准明式做法,造型隽永大器。历经多年传承,保存完好,尽显文人生活意味。

Lot 3156 

明 黄花梨镶瘿木面立柜一对 

L 86 cm; W 50 cm; H 113 cm(2)

此对圆角立柜以优质黄花梨木制,整体较矮,高度仅三尺有余,上窄下宽,线条优雅,装饰简洁,且凸显出木料与色泽的天然美感,乃古典中式家具之典范。由于柜子有侧角,所以柜门打开后可自行关闭,构思巧妙。柜体黄花梨框架,内镶瘿木柜门,柜顶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镶面板,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边抹上下压一窄平线,中起混面。抹头可见明榫。四根立柱外圆内方,上以双榫纳入柜顶边框出一透榫。活动式闩杆两旁的柜门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装板,三边框两沿起线,外侧门框内亦起线,又宽于其他三边,两头伸出门轴,纳入造于柜帽与门下前腿足间底枨的臼窝。独板瘿木柜门背面安一根穿带出梢装入门框。柜内有二层活动格板置于柜帮穿带上。门下起线的底枨之下安一带耳形牙头的起线牙条,二端嵌入柜脚,上以齐头碰底枨,两侧亦安相似牙条。柜上三块白铜面叶捶打成弧型以配合混面门框,有三个方形钮头及锁具,下安三个镂空吊牌。柜帮及柜门板心皆采用花纹细密瑰丽的独板。柜背板上可见原来的漆灰,糊织物与漆裹。

圆角木轴门柜是中国传统家具最精巧优美的设计之一。四足自喷面的柜帽下展出幅度些微的侧脚。这种下舒上敛的设计赋予此柜集精致优雅亦兼具平衡稳固的优点于一身。柜门以传统格角榫攒边打槽装板,上端伸出门轴纳入柜顶及门下横枨的臼窝,以为轴门旋转开启,令柜身无需加附铜活合叶,整体线条利落清爽,一气呵成。

圆角柜是中式柜架类家具四大门类之一;除圆角柜外,另有架格、亮格柜和方角柜三种。见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研究》,香港,1990年,卷一,页82与85。莎拉·韩蕙(Sarah Handler)认为,此种角度倾斜的柜体之雏型为带门大箱,宋时多置于案上,用以存放绸缎。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南宋手卷《蚕织图》中可见一例,见 S.Handler著,《Austere Luminosity of ChineseClassical Furniture》,柏克莱,2001年,页244,图版15.5。随后,如本例尺寸适中的柜体多在书房陈设,以存放书籍手卷及文房用具;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人画《十八学士图轴》中就有放满书卷的小柜之陈设。见林莉娜著,《画中家具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年,图版9。


香港大学博物馆展出晏如居藏品之一件十六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早期黄花梨瘿木楠木圆角柜,可资参考,见刘柱柏著,《晏如居藏明式黄花梨家具》,香港,2016年,页227,编号54。另可比较一对十七世纪黄花梨瘿木圆角柜,收录于安思远著,《Chinese Furniture》,纽约,1970年,图版122。一件十八世纪黄花梨嵌瘿木圆角柜,与本例相似惟尺寸稍小,2015年10月6日售于香港佳士得,拍品编号263,可为参考。


书画部分

……

Lot 3157

齐白石(1864-1957)

教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68×32 cm. (26 3/4×12 5/8 in.)

题识:

詹福宝公子喜玩。庚辰四月,白石老人 钤印:齐大

鉴藏印:詹森

来源:纳尔逊·詹森(Nelson T. Johnson, 1887-1954)旧藏

纳尔逊·詹森,美国外交家,1925年成为美国 国务院远东事务部主管,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 主要制定者,于1929年-1941年担任美国驻华 大使。本品上款人詹福宝为詹森大使之子。

齐白石(1863-1957 ),名璜 ,字萍生 ,号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 ,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书画篆刻艺术大师,曾任全国美协主席。1956年世界 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和平奖。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 为现代世界最著名画家之一。

Lot 3159

张大千(1899-1983)

林中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74年作

109×34 cm

题识:

乐城张鹿者,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常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鹿逐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六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偶读 《永嘉郡记》 写此。爰翁年七十有六。 

旧作题奉朝钦仁兄法教,大千弟张爰越岁十月八日,环荜庵并识。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环荜庵、独具只眼

来源:上款人朱朝钦(1906-1996)家族旧藏。

朱朝钦(1906-1996),又名朱敬文,江苏扬州江都人,香港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与张大千为好友。三十岁时便在上海独自经营“朱敬记进出口行”, 在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投有分行。1949年举家迁居香港,1960年,他在香港创办了“华孚制衣厂”,后又创办了“立德制衣厂”。一生从事慈善事业,1942年创办敬文义务小学(敬文义学),并亲自担任校长,多次让失学儿童免费入学。1965年起,以个人力量设立“敬文留美大学奖学金”,以为国储材为宗旨。1985年,成立“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并在香港正式注册成完全不牟利的慈善机构。基金会随着祖国大陆的开放及发展 而把目光转向祖国大陆高等学府。1988年在苏州大学设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张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Lot 3165

陈道复(1483-1544)

花卉扇面 

扇面 设色金笺

22.86×50.8 cm

题识:道复

钤印:白阳山人

鉴藏印:吴兴松筠珍藏

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工诗词、经学古文。书法篆籀,精研通晓。系文徵明弟子。擅写意花卉,尤擅写生。后人把徐渭、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