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HL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

 昵称56787404 2023-05-30 发布于湖南

【定义】

Von-Hippel Lindau(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主要表现为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和腹部脏器的多发肿瘤。它的发生率约为1/36000~1/50000。    



【病因与病理】

肿瘤抑制基因VHL的缺失或突变,导致正常的VHL蛋白不能合成,从而引起肿瘤发生。



【临床特点】

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性质的不同而异。VHL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瘤、肾癌及囊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较为少见的胰腺、附睾囊腺、内淋巴囊腺肿瘤等。平均发病年龄26.2~30.8岁,自然死亡年龄在50岁以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破裂出血、肾癌和嗜铬细胞瘤引起的恶性高血压是主要死亡原因。

VHL综合征相关肿瘤:

  • 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 内淋巴囊肿瘤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胰腺囊腺瘤

  • 胰腺囊肿

  • 肾透明细胞癌

  • 肾囊肿

  • 嗜铬细胞瘤

  • 副神经节瘤

  • 附睾和阔韧带囊腺瘤



【临床分型】

1 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肾囊肿、肾癌和胰腺囊肿,但无嗜铬细胞瘤; 

2 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另外存在嗜铬细胞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无胰腺囊肿和肾脏肿瘤;

3 型:不常见,包括视网膜和CNS血管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胰腺和肾脏肿瘤(或囊肿)。



【诊断标准】

①有VHL家族史和至少一种VHL相关肿瘤;

②有两个或多个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HBs;

③有一个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HBs,加上至少一个VHL相关肿瘤,但不包括肾脏和附睾囊肿。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家族遗传病史,其中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诊断和随访的主要手段。腹腔内脏病变的首选方法是CT动态增强扫描,CNS病变的首选检查是高场强MRI增强扫描。



【基因检测】

①疑似VHL综合征临床诊断的患者;

②VHL综合征患者的近亲属;

③对VHL综合征有中度怀疑但不符合所有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



影像学表现】

①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是VHL综合征最常见且是最早的病灶,占所有VHL综合征患者的45%~60%,平均发病年龄25岁(1~68岁),50%累及双侧视网膜,可能是VHL综合征的唯一表现,85%病变发生于视网膜的周围,也可直接累及视神经盘,约6%的患者失明。大多数表现为视网膜颞侧较小(1.5~2.0mm)病灶,只要依赖于全面的眼科检查,影像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较大的视网膜病灶才可以在对比剂增强CT及MRI上见到,但是MRI可能会显示一个微小的视网膜结节。病情进展可见视网膜剥离,晚期可因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或眼球萎缩而致视力完全丧失。

图片

女,34岁,VHL综合征患者,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

a.T2WI:视网膜剥离,视网膜下积液(箭头);

b.增强:视网膜上一个7mm强化结节(箭头)。


②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VHL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可发生于小脑、脑干、脊髓、马尾、幕上,最常发生于小脑(44%~72%),平均年龄33岁(9~78岁),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约占13%~50,平均年龄33岁(11~66岁)。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部分是髓内肿瘤,少数在神经根或髓外硬膜下,肿瘤大多数位于颈胸椎,肿瘤使脊髓膨大,并伴有囊变。由于肿瘤发生的部位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小脑肿瘤会导致典型的小脑刺激症状: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小脑肿瘤还会导致阻塞性脑积水,造成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CT平扫:囊肿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壁结节为等密度;CT增强:囊肿无强化,壁结节明显强化。MRI平扫: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MRI增强:囊肿无强化,壁结节明显强化。

图片

女性,32岁,VHL综合征患者,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a.2003,MRI增强扫描:右侧小脑小的实性结节,明显强化,无囊性成分,随访监测,患者无症状,至2012年一直生长缓慢;

b.2013,MRI增强扫描:结节稍增大,新出现囊性成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并密切监测;

c.2016,MRI增强扫描:结节无明显增大,囊性成分明显增大;

d.2016,T2WI:很大的囊性病灶,并可见壁结节,可见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手术切除。

图片

男,38岁,VHL综合征患者,小脑和脊髓多发血管母细胞瘤

a.增强:小脑强化小结节,患者无症状;

b.增强:颈椎多发强化小结节。

图片

男,27岁,VHL综合征患者,脊髓血管母细胞瘤

a.T1WI:腰椎一个等信号占位(箭头);

b.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箭头)。


内淋巴囊瘤发生率约10%~15%平均年龄22岁(12~50岁),约30%双侧发病,发生于前庭导管的良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有听力下降(84%~100%), 耳鸣(73%~77%),眩晕(62%~68%)及面神经麻痹(8%)。CT平扫岩骨呈鼠咬状,肿瘤侵犯前庭导水管、半规管及耳蜗,肿瘤内见骨脊,周围见硬化边;CT增强:肿瘤明显强化。MR平扫:T1WI高信号(仅次于出血及蛋白信号)、T2WI高信号;MRI增强:肿瘤明显强化。

图片

女,34岁,VHL综合征患者,内淋巴囊瘤

高分辨率CT:左侧颞骨岩锥迷路区浸润性占位(白色箭头),虫蚀样表现,瘤内骨刺(黑箭头)。

图片

女,44岁,VHL综合征患者,内淋巴囊瘤

a.T2WI:左侧迷路区,不均匀高信号肿块;

b.MRI增强:肿块明显强化。


⑤肾脏表现:超过2/3的VHL综合征患者发生多发性肾囊肿及肾透明细胞癌,肾癌是VHL综合征主要致死原因。即使是大体正常的肾实质,显微镜下也可能显示数以百计的肾囊肿和肿瘤,囊性病变可以是单纯性囊肿、复杂不典型囊肿伴上皮增生、囊性肾癌或混合型,肾细胞癌患病率约25%~45%。VHL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13~70岁),几乎全部为透明细胞癌,通常双侧发病,CT平扫:混杂密度;增强:快进快出表现。MR平扫:T1WI呈低信号,出血灶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肾透明细胞癌脂质成分在反相位上信号很少减低。临床上,大部分的早期肾癌患者并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目前最为常见的是腰部疼痛及血尿,因此当VHL综合征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警惕肾癌的发生。

图片

a.男,34岁,VHL综合征患者,冠状位T2WI:双肾弥漫多发高信号囊性灶;

b.男,41岁,肾癌和肾囊肿,冠状位T1WI:厚壁分隔囊性灶(白箭)、不均匀强化实性占位(黑箭)、 右肾单纯肾囊肿(箭头)。

图片

a.男,32岁,VHL综合征患者,双肾癌

MR增强:双侧多发不均匀强化灶,因双肾多发肾透明细胞癌发生于年轻人,更可能诊断VHL综合征,基因检测证实为VHL综合征。

b.男,42岁,VHL综合征患者,双肾癌

MR增强:不均匀强化的富血供占位。


⑥胰腺表现:主要包括囊肿、浆液性囊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囊肿最常见,呈良性、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散布于胰腺实质内甚至布满整个胰腺呈蜂窝状改变,好发于20~40岁。浆液性囊腺瘤呈良性,表现为数目较多、小而成簇的葡萄串样囊性病灶,子囊直径多<2cm,甚至可小至不能互相分辨,囊腔间有星状纤维瘢痕,可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纤维瘢痕中度至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很难鉴别成簇的囊肿和小囊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富血供肿瘤,CT增强扫描病灶通常呈结节样明显强化,可伴钙化。大多数表现为无功能,生长缓慢。少数胰岛细胞瘤可分泌一些激素,通常伴发嗜铬细胞瘤。

图片

男,42岁,VHL综合征患者,胰腺囊肿

T2WI:胰腺被弥漫多发小囊肿占据,胰腺囊肿无症状,但大量的小囊肿取带胰腺正常组织,可引起胰腺功能不全。

图片

男,39岁,VHL综合征患者,胰腺多发囊腺瘤、多发囊肿、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增强CT(a)和T2WI(b):胰尾簇状囊肿,中间强化瘢痕(白箭),葡萄串样囊肿,一般多于6个,每个囊肿直径小于2cm,符合囊腺瘤特点;胰头一个强化占位(黑箭),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还有很多较大的胰腺囊肿(箭头)。

图片

男,36岁,VHL综合征患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囊肿

增强MRI:胰头部不均匀明显强化的富血供占位(黑箭),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肿(白箭)。

图片

女,42岁,VHL综合征患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a.T2WI:胰头不均匀高信号肿瘤;

b.增强MRI动脉期:肿瘤内部明显强化。


⑦嗜铬细胞瘤:可作为VHL综合征主要的表现,发生率约25%~30%,平均发病年龄为27岁(5~58岁),VHL相关嗜铬细胞瘤通常见于儿童,20%~50%双侧发病。多位于肾上腺内, 少数发生于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等,可与肾癌先后或者同时发生。组织学表现类似于散发的嗜铬细胞瘤,但具有早发、双侧多灶、恶性率低的特点。 CT平扫呈低密度,特征性CT表现为肿瘤囊性变和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但也可不强化,病灶较大时中心出现坏死液化(低密度)或出血及钙化(不同程度高密度);MRI表现为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可与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癌相鉴别。VHL也可并发副神经节瘤,好发部位有颈静脉球、颈动脉体、主动脉周围及脾周等,病理上与嗜铬细胞瘤相似。

图片

男,22岁,VHL综合征患者,双侧嗜铬细胞瘤

CT增强:双侧肾上腺明显不均匀强化占位,血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

图片

女,34岁,VHL综合征患者,嗜铬细胞瘤

T2WI:右肾上腺不均匀高信号占位,患者有临床症状,手术切除。

图片

女,18岁,VHL综合征患者,嗜铬细胞瘤

PET-CT:左肾上腺区占位,高MIBG摄取,符合嗜铬细胞瘤。


⑧生殖系统表现:乳头状囊腺瘤是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VHL综合征相关肿瘤,通常发生于男性的附睾(或子宫阔韧带)病灶直径1~5cm,最常见于附睾头部,可同时累及精索。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发生率约25%~60%,发病年龄20~40岁,双侧乳头状囊腺瘤要高度怀疑VHL综合征,因为60%的双侧肿瘤发生于VHL综合征患者。由于可直接触摸,通常无需影像学检查,体检可发现阴囊内坚硬而光滑的”鹅卵石样”表现。无论是囊实性病灶还是实性病灶,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相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看到肿瘤明显的血供。

图片

男,31岁,VHL综合征患者,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a.US:左附睾头部混杂回声团块;

b.彩色多普勒US:左附睾富血供多普勒回声团块,患者无症状,病灶US随访,生长缓慢。


参考文献:

GANESHAN D, MENIAS C O, PICKHARDT P J, et al. Tumors in 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 From Head to Toe-Comprehensive State-of-the-Art Review. Radiographics, 2018

注:作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指教。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