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外吃得越多,寿命或许越短!

 繁星1 2023-05-31 发布于河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由于繁忙的工作以及高速的生活节奏,一天三顿在外就餐的打工人也不占少数。

过节聚餐可能更甚,比如像今天“521”这个日子,在外吃饭成了大多约会男女的“常规动作”。

图片

在外吃得多,寿命越短!

众所周知,经常在外吃是真不好。但“不好”到什么程度?爱荷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学者惊人地发现:与几乎不在外就餐的人相比,每天≥2顿在外就餐,全因死亡率增加4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该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

看来在外吃得越多,寿命越短,真不是耸人听闻!

为了得到“在外就餐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准确关系,研究者对35084名成年参与者进行了长达7.83年的随访。最终记录到2781例死亡,其中511例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638例死于癌症。

果然不出所料,与很少在外就餐(<1次/周)者相比,平均每天≥2次在外就餐的参与者多为男性,且往往更加年轻且处于单身状态。这些常常外食者,有着更高的总能量摄入,自然也比在家就餐者有更高的BMI。

当代年轻人中,每天2-3顿在外就餐者不在少数。早上经过一个煎饼摊,买个加鸡蛋和火腿的豪华套餐;中午时间比较紧张,直接在公司点个外卖快速解决;晚上约三两个朋友,一起吃个烧烤、喝点啤酒......一天3顿都在外吃,是不是你?但是否问过自己的身体,真的扛得住“顿顿在外吃”吗?

更令人扎心的是,研究者还发现,在收入较低的人群中,更高的在外就餐频率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更强。换句话说,没钱还经常在外吃,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104%!

“经常外食导致死亡率升高”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除非主动选择沙拉或轻食,大部分外食餐饮提供的食材及配料都难以控制,比起家里的饭菜自然是重油重盐重调味,往往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酸、钠,更低的钙、铁、膳食纤维等,堪称健康的慢性杀手。

不仅如此,不健康的烹饪方式,还会使经常在外就餐者体内含更多有害化学物质,比如邻苯二甲酸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自己做饭才是王道,既健康又长寿。此前,Public Health Nutrition上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爱做饭的人更长寿,且频次越多,死亡风险越低;每周下厨超过5次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尤其是女性!

图片

图片

万一下馆子

避开4种“高能菜”

浙江医院营养科主任朱琴主任医师表示,频繁在外就餐的人,一定要有健康意识,尽可能避免点这几种“高能菜”:

1.“水煮”类菜肴

水煮鱼、水煮肉片等菜肴虽然名字里有“水煮”二字,但并不健康。为了让其口感更好,烹调这类菜肴需要大量油,导致鱼和肉片表面裹了很多油,常吃容易能量超标,增加肥胖风险。

2.“干锅”类菜肴

干锅笋、干锅菜花、干锅土豆片等干锅菜往往是把熟了的食材泡在半锅油里,用酒精在下面持续加热。除了脂肪含量高,干锅菜还有三大隐患,一是制作过程中加热时间较长,严重破坏蔬菜的营养;第二,长时间加热导致糊锅,易产生致癌物质;第三,含盐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增加高血压风险。

3.“干煸”类菜肴

干煸豆角、干煸茶树菇等干煸菜,传统做法是用少量油长时间煸炒,但现在大部分餐馆为了省事,直接油炸。除脂肪含量超标,干煸类菜肴中很多维生素在油炸过程中会被破坏,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等。此外,干煸豆角还可能外焦里生,没有彻底烧熟,其中含有的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等没能在高温烹煮时被破坏,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4.“咸蛋黄焗”类菜肴

烹制咸蛋黄焗南瓜等菜肴时,需要将咸蛋黄提前用油煸炒半分钟到一分钟,南瓜等需要进行高温油炸,才能达到外酥里嫩的效果。因此这类菜往往脂肪超标、维生素损失。此外,还存在一个大隐患——咸蛋黄中的胆固醇在高温和空气的作用下非常容易氧化,形成胆固醇氧化产物。研究发现,这类物质会引起人体血管内壁损伤,诱发动脉硬化。

图片

在外就餐时,如何保证一桌菜肴的营养合理?朱琴总结了4个点菜原则:

1.把食物分成荤菜类(肉类、水产类、蛋类、豆制品类)、蔬菜类、主食类等几大类,以“211餐盘”(二素一荤一主食)的比例,在每类菜肴中点菜,确保食材丰富、营养平衡。

2.用粗粮和薯类替代精白米面,可以点玉米饼、蒸山药、紫米粥、绿豆粥等当做主食。

3.一家老少去餐厅吃饭,点菜时,最好考虑每个人的营养需求。

4.最好叮嘱服务员少放油盐。

财友们,521你们出去“下馆子”了吗?

图片

来源:浙江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