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人欲 便无天理 命自我立 奴儒 慎习复性 命自我立: 心性天命合一 天命实由 “心”产生 人天咫尺 呼吸可通 心性天命 此中四字 只是一样 人具之为心 心之灵处为性 性之自出为天 天之一定为命 心性合而成身 存养合而成修 寿则心性,与身俱存 夭则心性不与身俱灭 “心”是永恒的 把天命之性 归结为“心” 知天 即系是知 自心之天 事天,是,事自心之天 立命,是,立自心之命 总之 心 生天 生命 宇宙 第一性的 即是“心” 心之灵是性 人由心性 而 知天 事天 立命 “命自我立” 只有心 才永恒 “常存宇宙间者” 奴儒: 指斥 先秦之后的 后世之儒 (主要包括 宋代理学家) 为奴儒 奴儒尊其 奴师之说 闭之不能拓 结之不能觿 所谓不解者 如结也 如滕箧也 …… 本无才也 本无志也 安大'剧大’ 本无闻见 安得'博杂’ 批判后儒 食古不化 循守陈规 奴性思想 特别指斥 宋儒当中 有着不少 奴性人物 实际并无 爱国思想 偶读《宋史》 暗痛当时 之不可为 而一二 廉耻之士 未必中用 …… 落得奴才混帐 反映了傅山 对道学传统 持反对态度 慎习复性: “习相远” 教人“慎习” 通过“慎习” “则可复性” 并且认定 这是孔门 “立言之旨” 断言 “然更古今人千跷万径 皆可括此'习相远’一语 可断后来的纷纷之论矣” 对“性相近,习相远” 特别强调了其中 “习”字的重要性 “善恶之分 习使然也 于性何有” 气清气浊 习善则善 习恶则恶 故习当慎 结论便即是 “慎习复性” 但他并不是 否认性善说 他是反对宋儒 的“气质之性” 与“义理之性” 之分 以及用“清浊”界说 “气质之性”的观点 认为性善与性恶 并非如宋儒 所说的取决于 人的气禀之清浊 并决定人性的善恶 认为性无不善 但是须通过 后天之“习” 才能得展现 人心也是 本无天理 天理须从 人欲中见 由此得结论: 人欲恰好处 即系天理也 若无人欲 则无天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