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老干部之家-健康》健康i分享
编辑 | 谷 子
复审 | 健康君
终审 | 刘培龙
有病没病,我们都要 稍有不适的部位。 一旦有异常和不适, 就要按摩。 按摩不但要找穴, 而且要找窝。 我们身体的“窝”和“穴”,往往是没有感觉的。但我们的身体机能失调时,它们的反射区就在“窝”和“穴”。 比如腰痛,它的反射区可能在膝窝;心脏不好,它的反射区可能在腋窝;眼睛不适,它的反射区可能在枕后窝。 我们有时需要“头痛医脚”,尽管我们的脚在不按时不痛。 所以我们要经常探查我们的“窝”和“穴”。如果我们的“窝”和“穴”,在触摸时疼痛,就一定要按摩它们。 古人告诉我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窝”和“穴”疼痛,通常都是气滞、血瘀、湿阻、痰凝造成的。 身体内的毒素就像河里的沙子一样,会淤堵在有坑、有窝的地方。 按摩疼痛的“窝”和“穴”,是给身体一个信号、一个“命令”,让身体自己运用自愈的“体内大药”,自己调节,自己修复,自己治愈。 眼窝即眼眶之内的柔软区域。 中老年人患高血压及失眠均与阴阳平衡失调有关,眼窝是手足太阳、足阳明等交会之处,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降压安神。 轻闭双目,用食指的指腹在眼皮上分别顺时针、逆时针缓缓地旋转按摩各10次,一天数次。 耳后窝即耳垂后方的凹陷处。 耳后窝深层分布有迷走神经,通过刺激可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双手拇指缓缓用力按耳后窝,慢慢吐气,持续5秒再松手,如此反复按压10~15秒,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半小时按摩1次。 颈窝在喉结下方、胸骨上凹陷处。 刺激颈窝可减弱神经系统对喉部及呼吸道黏膜刺激的兴奋感,止咳平喘。 用食指的指腹按揉颈窝,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为宜。 腋窝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部间凹陷处。 腋窝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揉按腋窝能除心火。腋窝处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所以应该经常去按揉这个地方,以疏通这口“井”。 平时容易犯急、暴躁,这是心火大的表现。 揉一揉腋窝,打通了心经,人就平静下来了。 醒来仰卧在床上,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除外)置于右腋窝内,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每20圈交换1次,共按摩200圈,再换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摩左侧腋窝。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 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拍打肘窝能除心肺火气和毒素。 肘窝是经络密集的部位,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心经三条经络通过,按揉这个部位可以排除心肺的火气和毒素。 对于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现象都有效。 每天起床时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效果很好。 腰骶窝在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 按摩腰窝有通调气血、促进循环、疏松筋肉、清热消暑、消除疲劳、泻火通便的功效,对大便秘结、痔疮疼痛等疗效显著。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窝处,稍停片刻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连续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同时迅速收缩、放松肛门周围肌肉,持续10秒,间隔10秒,连续做10次。 肚脐窝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2厘米。 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按摩时先逆时针按揉,再顺时针按揉,早晚进行。 膝窝是祛湿毒、排热毒的“关口”。 在膝窝的中点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委中穴是通道上的“排污口”。 如果排污口被堵了,湿毒、废气排不出去,就会在体内淤化成热毒,致使腰痛。 经常拍打膝窝有行气活血、散淤祛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的功效。 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可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躯体表层的“窝”和“穴” 只是一个反射区域。 准确的气血痰湿 阻滞的部位,要我们 去观察,去摸索, 才能确定。 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才不会出差错。 您都记住了吗? ![]() 来源 | 《老干部之家-健康》健康i分享 编辑 | 谷 子 复审 | 健康君 终审 | 刘培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