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功臣榜,多少隐秘烟雨中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06-01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荡平天下(三十五)

公元前201年,汉帝国排了个开国十八功臣榜(见链接:《萧何与曹参
这份功臣榜没有张良和陈平,令人惊讶,上节我们做了详细解读。
而除此之外,功臣榜中还有一个非常突兀的存在,就是排名第三的张敖。

为了功臣榜萧何和曹参谁是第一,刘邦和军队干部争得不可开交。
为此不惜上鄂秋这个“小号”以示其决心,鄂秋也因此封侯。
举萧何功,因故侯,(六年)八月甲子封
功臣表记载,鄂秋封侯在公元前201年8月。

鄂秋代刘邦上疏臭骂曹参和其他军队将领一通后,萧何榜首位置就基本你确认。
也就是说十八功臣榜的具体位次大约就在在公元前201年8月之前敲定,最迟应该不会比8月晚。
此时的张敖还是赵王,怎么进了汉帝国的功臣榜?

我们反复介绍过,汉帝国和其余各国是对等关系,汉帝国的功臣榜不会排其他国家的国王。
楚王韩信由于被定性为谋反被废,已失去功臣榜资格。
但当时还有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和荆王刘贾等功勋卓著的国王。
如果各国国王也能入选功臣榜,彭越、英布无论如何也该进功臣榜,甚至前十。
别说张敖,功臣榜里排位靠后的王陵、陈武、王吸、薛欧等人,论功绩怎么也没法和彭越、英布比。

何况还有卢绾、刘贾二人也万万不可忽略。
他们二人带兵南下袭扰项羽兼看着彭越,然后又接连灭了九江和临江国。
而且两人还是一个方面军的统帅,军中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地位都非常高。
如果不是当时两位已被封王,他们在功臣榜中位置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这么看来,张敖身为赵王理应不具备进功臣榜资格。
况且张敖在楚汉战争中毫无功绩,是否有参与都两说,怎么也看不出为何能进功臣榜。
后世学者当然也都注意到了功臣榜第三的张敖过于突兀和不合理。
有人提出会不会功臣给的是张耳,不过当时张耳死了所以由张敖继承张耳的功臣榜地位。

可惜这个猜测也不符合事实。
死军事。六年,侯涓亡子,封母底为侯
奚涓在功臣帮中排名第七,但他已牺牲在楚汉战争中。
公元前201年封侯时,奚涓已战死,由于没有儿子,他的侯位由其母亲继承。
可见已死亡不妨碍其进入功臣榜,自然就不需要通过张敖继承张耳的功臣榜。

综合种种疑点,后世很多学者都认可张敖极有可能不是原始十八功臣之一。
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弟下竟,臧诸宗庙,副在有司。
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
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这一年吕后下诏令陈平给刘邦时期封的功侯排座次。
陈平一共排了137个侯的位次,包括前十八的功臣。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十八功臣榜的最终版本来自吕后二年。
当然,吕后和功臣们是互相合作乃至互相依赖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她绝不会去动已经传之万世的十八开国功臣,甚至也没必要动其位次。
但如果有某人实在不适合出现在原功臣榜中,那也只能换一个人。
因此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原榜中排名第三的功臣必须拿下,需要替换一个人上去。

由于要递补的是功臣榜第三,位子太高,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一年前的公元前187年,吕后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给四位吕氏封了王。
不仅如此,她还给自己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封了鲁王。
吕氏兄弟吕泽和吕释之地位一直很高,确实够得上进功臣榜的资格。
可他俩都已经被追封为王,自然不会再进汉帝国的功臣榜。
因此,把功臣榜第三给自己女婿、已经被废为侯的张敖无疑令吕后最满意。

清楚了张敖为什么会递补,我们自然想知道,原功臣榜第三位的人是谁?
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他必然是公元前201年8月到公元前186年间出了大事以至于必须从功臣榜拿下。
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选只有一个——阳夏侯陈豨。

陈豨在公元前197年造了汉帝国的反,而且影响非常大。
他在公元前186年这次排位中甚至没能获得功侯排名资格,自然不适合继续呆在功臣榜了。
可能会有朋友表示疑惑,咱们在流传下来的楚汉战争故事里好像没听说过这个人名字啊。
陈豨一个在楚汉战争中岌岌无名的人,怎么会进功臣榜,甚至可能高居第三呢?

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豨以郎中封为列侯
《史记》和《汉书》都没有给陈豨作传,但也都在卢绾传记后面附了简单的陈豨别传。
两本史书都说陈豨是以郎中将跟随刘邦在公元前201年底的平城之战立功得以封侯。
郎中将属于皇帝身边的侍卫,类似现在的警卫团干部,当年韩信在项羽军中就是郎中将,韩信非常不满意。
显然,汉帝国官方口径就是陈豨直到跟着刘邦打匈奴护驾有功才得以封侯。

照这个说法,陈豨自然不是开国功臣,难怪在楚汉战争的故事里都没法混个脸熟。
可惜这显然是谎言!
我们一直强调,相比于有太多因现实宣传需要而有所取舍的帝王将相传记,功臣侯表里的官方履历要客观很多

《史记》和《汉书》的功侯表都记得清清楚楚:
六年,正月丙午,侯陈豨元年。
陈豨是和张良、萧何等人同一天封侯的第一批开国功臣之一!

而且陈豨的地位远比普通的开国功臣要高得多。
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
这是陈豨在功侯表中的履历,显示他在汉军才从武关进关中时就被封侯。
要知道这个时候刘邦还只是沛公,还不具备封侯资格。
要等项羽封他为汉王后刘邦才有封侯资格,而成为汉王的刘邦马上就要率部迁往封地汉中。

也就是说,陈豨是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准备去汉中的间隙抓紧封侯的。
能在此时封侯的都是军中排位前列的元老中的元老!
功臣表履历里和陈豨同一批封侯的元老只有四位,另外三位分别是曹参、周勃和樊哙!

我们再看下功臣榜:
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
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
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


看出问题没?四大顶级元老,其余三位分列功臣榜第二、第四、第五位。
上节介绍了,萧何的榜首位置实际上是将领和刘邦博弈的结果。
因此算军功或者军中地位,曹参、周勃和樊哙都在前四!
同为四大元老的陈豨却连十八功臣榜都没进去,这合理吗?这可能吗?

沛公为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
沛公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
沛公为汉王,赐商爵信成侯
在个人传记中,郦商、夏侯婴和靳歙和等三位大将也被记载他们在刘邦成为汉王后封侯。
因此有人怀疑他们三位是否也和前述四大元老同一批封侯。

但是通常个人纪传毕竟专注于个人,时间上往往不明确,前后两句之间隔了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也有很多。
在功臣表里这三位都没有至霸上为侯的记载。
我们有理由相信与前四位元老相比,这三位属于第二批封侯,要晚一些。
就算认为这三位和前述四大元老一批封侯,当时汉军有七大元老。
那郦商、夏侯婴和靳歙也分别在功臣表排行第六、八、十一。

陈豨)以游击将军别定代
根据功臣表履历,陈豨以游击将军的身份作为汉军别部独率一支部队攻克代国。
这段经历发生在韩信率北路军横扫山西、河北的时候(见链接《井陉之战
当时韩信被刘邦抓去冒险东出井陉进攻赵国腹地;
曹参率一支汉军围攻太原郡邬城的赵军;
而陈豨则率另一支汉军北上攻灭代地的赵军。

这段经历可以说明两点:
第一,陈豨在北路军中是可以和曹参相提并论的独当一面的主帅。
这也证实了前述陈豨和曹参同为四大元老之一,地位大致相当的分析。
第二,陈豨攻灭代地的战绩在本纪与各将领传记中完全找不到记录。
这说明陈豨在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很有可能有着和曹参、周勃、樊哙等同样丰富的战绩。
只不过后来造反导致其经历被大幅删除,好在原始封侯档案还保留了一份履历。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下结论,军中四大元老很可能包揽军功前四;
其中的陈豨位列军功第二,功臣榜第三。
了解陈豨的军中地位,对我们欣赏接下来汉帝国的连年征战非常重要。
因为作为地位如此之高的元老宿将,陈豨在接下来的很多战役必然承担重任。
我们欣赏接下来的战斗自然要补上被刻意忽略的陈豨部的可能轨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