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 看久了会写诗的 ![]()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宋·韩驹 白发前朝旧史官, 风炉煮茗暮江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 拭泪看君小凤团。 作者 诗 韩驹(1080—1135),字子苍,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人。学者称陵阳先生。早年曾从学于苏辙,后受知于黄庭坚,并也学黄庭坚作诗。吕本中把他列入江西诗派。不过他论诗颇有自立而不依傍他人精神。南宋人王十朋就称赞他“非坡非谷自一家”。他写过一首《论诗》诗:“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总之他可以算是江西诗派中才情较高的一位诗人。 注释 诗 1、凤团:又名小凤团,宋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凤纹,故名。为贡茶之一。 2、建茶:福建建溪一带所产的名茶。 3、第一句:详见文中解释。 4、苍龙:根据《千首宋人绝句校注》,似乎指龙团,又名小龙团,宋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龙纹,故名。也是贡茶之一。 5、从天下:根据《千首宋人绝句校注》,似乎指皇帝陛下无法给臣下赐茶了。 简析 诗 这是一首表达亡国哀痛的诗。我们来看一下: “白发前朝旧史官。” 满头白发的前朝旧史官。很明显这一句是作者自指。由于此诗写在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之后,故作者称“前朝”。又由于他在宋徽宗时期曾历官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等职,监修国史,故自称“旧史官”。 “风炉煮茗暮江寒。” 国亡了,家破了,作者也南渡了。没有朋友,孤苦伶仃的老人,又能做些什么呢?似乎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一天暮色,凄冷的寒江边,煮一壶清茗,独自,独自,品啜亡国的滋味,发散胸中的哀痛。“暮江寒”是个很有意思的词汇,自从柳宗元写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诗句后,每当人们想表达一种极为荒寒、极为萧索的意境时,总是会想起它的。 “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就在作者感到极为萧索、极为孤寂的时候,一位朋友,给作者寄来了“凤团及建茶”。凤团即小凤团,宋时精品贡茶之一,要以模压成凤纹——这一事件,就如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郁藏在作者胸中的全部亡国的哀痛。 按照作者的自注,“史官月赐龙团”,因此很多人在解释第三句时,倾向于认为是由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故而皇帝陛下再也无法给臣下赐茶了,我却觉得这样的解释多少总有些牵强穿凿,理由在于: 1,“苍龙”到底指什么?是指“龙团”吗? 我却毋宁认为是作者由朋友所送的“凤团”,想起了“史官月赐龙团”的故例,并进而想起了赐茶的主人,也就是皇帝陛下,皇帝在中国文化中,本来就是真龙天子的象征,因而用苍龙指皇帝,理所应当,也不用绕那么大的弯子。 2,“从天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个人认为它是“天下响从”的缩写,从,跟从,响应,由于二帝被俘,拘押在黄龙府,当然就失去了真龙在前、天下云起响应的条件,因此这句诗写的正是亡国的惨痛事实,皇帝都混没了,令天下臣民百姓又何以堪,而不应机械的理解为皇帝陛下没法给臣下赐茶了,这样的理解太琐琐,太婆婆妈妈,无形间降低了作者的胸襟和器局。 3、如果按照上述所讲理解第三句,那么它又是怎么和第四句呼应的呢? 很明显,由于皇帝也成了亡国奴,因此作者看到朋友所送的“小凤团”,禁不住翻江倒海,悲从中来,想起了那两位皇帝,想起了皇帝的恩情,想起了那场亡国惨变,自然是悲痛万分,沉痛异常——反之,如果不这样理解,第三句也带着“龙团”,第四句又复“凤团”,不仅无法避免重复、啰嗦的嫌疑,而且诗句的爆发力和感染力无疑也会打不少的折扣。 是为诗解。 ![]() 解读者:岁月如歌,网名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