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夏回乡记 ‖ 七、北帝庙

 泷西山人 2023-06-01 发布于广东

前 言

小满刚过,时仍初夏。5月25日至26日,我陪妻子和弟媳回到郁南故乡办事,妻子和弟媳则陪我在郁南故乡探古寻幽。我们在都城住了一晚,期间两访龙蟠寺,参观了平台的七堡义勇祠、钟氏宗祠、玄天宫、永康寺、千年相思树、北帝庙等,26日早晨,我和妻子还绕西宁湖步行了一圈。退休生活,平淡无奇,故虽是小事,亦撰短文数篇以记之。

初夏回乡记‖七、北帝庙

郁南县平台镇新乐村委西村北帝庙

离开永康寺,我们直奔新乐村委西村的北帝庙。

汽车开到村委门前停下,改为步行。钟树华老先生说没有多远,看得见了。但我们却走了大概2公里才来到了这座庙内瓦面完全倾圮的北帝庙。

北帝庙为供奉北帝的庙宇,亦常作真武庙、玉虚宫、玄天宫、北极殿等众多名称,如此看来,新乐村委西村的北帝庙与妙门村的玄天宫,供奉的都是北帝,是道教的庙宇。

北帝庙前的香樟古树

来到平台镇新乐村委西村的北帝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庙前的7株挂牌树龄为160年的香樟古树,枝叶婆娑。这7株香樟古树,应该是这座北帝庙兴衰的见证者。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7株香樟树,是作为北帝庙的风景树而栽种在庙前的,如此,当年的北帝庙,前面应该是一个宽阔的地堂(今人称广场),只是如今被草木覆盖了,看不清楚了。

北帝庙庙内瓦面完全倾圮,但大门的瓦面还在,大门还在,大门外的柱子还在,庙内的墙体还在。站在北帝庙门外,看着近1米高的青草长满了庙前的地堂,一种故宫离黍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从残存的建筑看,当年的北帝庙是何等的辉煌!如今是何等的衰落!

郁南县平台镇新乐村委西村北帝庙

历史上,西宁县的道教与佛教一样兴旺,仅北帝庙就有多座。查阅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十《金石》,北帝庙钟款的记载就有4条:

北帝庙钟款:

右钟在十四都水松根北帝庙。款云:

有元至正十年庚寅岁八月日造。

其次行则施钟人名氏。

考十四都为德庆路地,今属县。

北帝庙钟款:

右钟在南门外真武庙。款云:

万历己亥孟冬。己亥,万历二十七年。

郁南县平台镇新乐村委西村北帝庙门前的柱子

北帝庙钟款:

右钟在百担村北帝庙。款云:

崇祯十年。

北帝庙钟款:

右钟在脚田村北帝庙。款云:

崇祯十六年。

金石一般是隔代收录。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首·凡例》:

金石题识,有功史籍,隔代为断,编搜类然。

译文:

金石题款,对史籍有补充作用,金石一般不收录当代的,我们按照只收前代金石的标准,在全县范围内寻找,

北帝庙前座的旧碑

也就是说,清朝的志书,不记载本朝的金石,因此,上述记载,还没有反映到清朝修建的北帝庙情况。

从上述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十《金石》的记载可知,西宁县最早的北帝庙是十四都的北帝庙,该庙的大钟铸于元至正十年(1350)八月。十四都在哪里?张富文《南江文化纵横》说,十四都是如今的桂墟镇。除十四都的北帝庙外,其余3间北帝庙的大钟,最晚的也铸于崇祯十六年(1643)。这说明西宁县的北帝庙不少,历史非常悠久。

从残存的建筑看,平台镇新乐村委西村这座北帝庙当年也是相当的辉煌,但旧志没有记载。这样,是不是这座北帝庙的历史就从此湮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庙内至今保存着4块石碑。

“成功”男人后面的成功女人

我们来到平台镇新乐村委西村北帝庙的时候,已是傍晚六点多,夏天昼长夜短,但毕竟已是黄昏,破落的、长满青草的北帝庙,蚊子十分猖狂,我对着石碑不停地拍照,前座的两块石碑还好些,后座的另两块石碑,上面挂满了藤,妻子只好帮我拨开、提起这些长藤,让我对着旧碑拍照。在蚊子的不断袭击下,我一边跺脚,一边拍照。没想到我们夫妻二人探求古碑的情形被钟老先生拍了下来,并发上某个微信群。看着这幅照片,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站着一个成功的女人。如果我在整理、弘扬家乡郁南历史文化方面算是有一点儿成功的话,那绝对离不开我后面的那位女人的大力支持!

北帝庙前座的旧碑

从庙内4块旧碑留下的石灰痕迹判断,这4块旧碑是有人拓过的。由于角度、光线等问题,拍摄旧碑的照片是无法完全识读出旧碑内容的。据说前些年某大学与郁南文博部门合作,对郁南县的所有旧碑进行了拓片。这无疑是为保护郁南历史文化做了一件好事。希望郁南县文博部门能把这些拓片公之于众,让有能力、有弘扬郁南历史文化之心的人进行研究。

庙内4块旧碑,前座的2块没有标题,后座的另2块,1块的标题为“重修北帝庙碑记”,1块的标题为“弥勒宫题助碑记”。

前座的2块旧碑,碑文是“封邑恩贡生、候选儒学教谕卢炳□顿首拜撰”。即碑文是封川县恩贡生、候选儒学教谕卢炳□所撰。碑文说这北帝庙:

于康熙六十年二宫皆圮重□,顾日久则庙宇倾颓。

北帝庙后座的《重修北帝庙碑记》

“皆圮重□”中的“□”是什么字呢?后座2块旧碑中的《重修北帝庙碑记》,碑文有“康熙六十年重建”,由此可以知道,这座北帝庙,康熙六十年(1721)进行过重建。如此看来,这座北帝庙应该是明末清初所建。考虑到金石一般是隔代收录,而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十《金石》没有收录这座北帝庙的钟款,因此,这座北帝庙应该是建于清初顺治年间。

碑文还说:

鸠工焉,庙制广廿有三尺,崇十有七尺,庙前为复夏,崇广次之。既落成,乃塑神像于庙,从而祭告之,更其额曰'北帝龙宫’。是役也,经始于乙卯年四月,竣工于丙辰年正月。

“经始于乙卯年四月,竣工于丙辰年正月”的乙卯年当在康熙六十年(1721)后,“经始于乙卯年四月,竣工于丙辰年正月”,就是重修经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四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更其额曰“北帝龙宫”,是说这次重修后,北帝庙改名为'北帝龙宫’。而后座的《重修北帝庙碑记》,则说明光绪二十三年重修后,北帝龙宫又恢复为原来的“北帝庙”。

北帝庙后座的《弥勒宫题助碑记》

后座的2块旧碑,第一块为《重修北帝庙碑记》,是记录光绪二十三年重修情况的,碑文落款时间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八月十二日。第二块为《弥勒宫题助碑记》,内容为记录各信众的捐款情况。

郁南县平台镇是明清十五都地,十三、十四、十五都这些地方,在西宁县建立前,属于德庆州都城乡地。十五都土地肥沃,历来是本县的粮仓。良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平台镇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如何挖掘、保护、整理、恢复平台镇的历史文化遗迹,为平台镇的经济建设服务,应该成为平台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