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故乡味”

 余二娃 2023-06-01 发布于重庆
说到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而那回味最悠久的,我想也许就是儿时最熟悉的配方。
而我关于故乡的味道记忆,不得不从一盘最简单的咸菜谈起。这看似最简单的一道菜,却是大人下饭的美食,更是我们小孩子的零食
那个时候,咸菜的品种并不是太多。每当蔬菜成熟的时候,爸妈就会挑选出一些新鲜的蔬菜,用井水清洗干净,有的切点小块,有的则不用,然后有的用筲箕滴干水,有的则用绳子挂起来风吹,有的搬出簸箕放置在太阳下使劲暴晒等。待到水分合适的时候,有的直接放到陈年咸菜坛子里直接浸泡;有的则配上最简单的盐巴、辣椒等佐料,然后又用手使劲的揉搓,以保持味道的均匀。而那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酸萝卜、水豆食和干叶子菜等。
还曾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足足有四五十里路。路途遥远,再加上都是山路,小小身子还要背10多斤大米到学校蒸饭吃,常常走到半路上,我们是又累又饿,小伙伴便把自己带来的咸菜拿出来分离,那真是既解馋又充饥。而最搞笑的是有一次,我和弟弟在家饿了,竟然搞起了喝酸咸菜水比赛,结果胃里酸水直冒,看得爸妈是哭笑不得。
如果说上学时的咸菜只是为了温饱,而宴席上的咸菜则是另外一种感觉。那些年一遇上红白喜事,菜和肉都是主人家自产的,帮忙打杂的都是左邻右舍,有的砍柴、有的称粮、有的洗碗、有的装烟等,而我们小屁孩则趁机凑在一旁打闹,可眼里早盯着各家各户带来的各种自产美食--咸菜。
开席前,每桌总会端上几盘咸菜,那可真是咸菜的“盛会”,各式各样的、各种口味的,连我们平时很少尝到的麦酱、霉豆腐等……每样都是那么美味可口,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是清口水直流。
当然,故乡的味道里,不只有咸,更还有甜。
而这种甜甜的滋味,主角就是滚烫的糍粑和圆圆的汤圆。每到重要的节日,爸爸总会拿出家里仅有的半袋糯谷,然后分出一小部分,拿到队里的打米房加工,然后淘净后浸泡几个小时,再装入甑子蒸熟后,倒入石臼里面使劲舂,待到揉得粘性很强的时候,再分成若干小坨,拌点白糖或黄豆面,热气腾腾的糍粑就算大功告成。除了糍粑,汤圆更是稀有品。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家里才会打汤圆,那时候由于没有多余的粮食,汤圆主要用料都是玉米,而芯子顶多放点白糖或是花生米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粘那么甜,却依然成为儿时最期待的一道美食。
当然,故乡味道时间停留得最久的,那肯定是腊肉了。在那个自给自足的年代,腊肉是每个家庭最富有的财富象征。从过年杀猪,再到下一年的春节,在那漆黑的房梁上,总有挂着舍不得吃的,已经被烟子熏得黑漆漆的几块猪肉,从年初放到了年尾,从今年留到了明年,那种看得见肉,却尝不到的味,或许可能是儿时最大的痛,也是最美好的期望。
故乡的味,虽然看似很简单,却难以用酸甜苦辣去概括。有时候,李子都还没熟,偷偷啃上两口,那含在嘴里的苦涩,却写在了满是欢笑的脸上;还有新鲜的黄瓜,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苕,随便咬上几口,那是大地的芬芳;当然,还有满山坡的野蒜、鱼腥草、野地瓜、映山红等,随便哪一味都是惹得人垂涎三尺。
如今,每每回到故乡,那一碟咸菜、一块糍粑、一片腊肉、一碗井水等,饱含着多少亲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幸福的味道。那味里,有忘不掉的过去,更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