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矛盾

 医之大者 2023-06-01 发布于吉林

《黄帝内经》这本书呈现在现代人们面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之前形成的一些理论为其起到了奠基作用,《黄帝内经》又发展了这些理论,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

中医学理论并不玄乎,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观察到了人体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之后就借助当时的一些主流思想以及后世的发挥,而逐渐形成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

比如借阴阳学说来解释疾病的形成、身体的健康与否,阴阳的篇幅是《内经》中最大的;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用藏象学说来反映体内五脏六腑的病变。

阴阳是辩证思维的体现,而五行是当时认识自然规律的一种学说,人又岂止五脏六腑,只不过把这些都按照五行规律归纳进来而已。

《内经》不断地强调:阴阳,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起源,也是新生与消亡的根本,自然界的无穷奥秘都在其中。

《黄帝内经》主张人体的生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务必求之于阴阳这一根本。

这个根本的思想是《内经》的基础,但现如今再去解释给现代人去听,十有八九是越听越迷糊。

究其原因,古代人能接触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其思想都是以传统文化体系为根基的,所以科举失败之后转而为医是很简单的,自古“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现代人从小受的教育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是西方哲科思维体系的产物,再去理解东方传统文化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临床也是如此,要么排斥中医,誓死不吃中药,要么排斥西医,这种极端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在《内经》的思维体系中,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无论是地之九州,还是人体九窍、五脏以及十二肢节,都是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贯通的。

再看如今的临床,人们急功近利地去处理一些疾病,深信不疑地去迎合这个时代的科技成果,很轻易地把人体割裂开来去思考健康问题,这个《内经》的思想是完全相违背的。

现代人遇到中医的问题,依然是那个态度,你只要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儿,要么就直接给我个秘方就可以,根本不关心背后的原理,又或者并不感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