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 行书《频有哀祸帖》

 家有学子 2023-06-02 发布于甘肃

频有哀祸帖

以行书书写,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作品行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

动线变化特征:

《频有哀祸帖》偏旁承接上字、部分代替全体,如第二行“能”字,左右两部分分别连接上、下两段行动线,但这两部分又用一条有力的线段连接在一起,使行动线产生强的节奏感。

在王羲之草书诸帖中,《丧乱帖》和《哀祸帖》(即《频有哀祸帖》)可称是一对姊妹帖。在内容上,前者是“先墓再离荼毒”的“痛贯心肝”;后者是“频有哀祸”的“悲摧切割”。可以说,这两件作品都是作为书法家主体的王羲之“悲痛”心灵的真实抒写。在风格上,二者更具有相似点:既不同于隶书味浓厚的《姨母帖》,也不同于章草一路的《十七帖》,更不同于纯正的楷体行书的《兰亭序》;二帖所呈现的是信手拈出,信笔写就,情有所挚,意有所真,如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一样,把“悲痛”的心情融入到自己的笔端,注入在线条的世界。因此,我们在临习《丧乱帖》时,必须细细揣摩、体验、感悟作者那些“悲痛”“奈何奈何”的情绪,会更有助于临习的提高。

逐字解析:

《频有哀祸帖》纵24.8厘米,3行,20字。行草书。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尺牍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频有哀祸帖》摹本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为唐代硬黄响搨、双钩廓填摹本。作品行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频有哀祸帖》纵24.8厘米,3行,20字。行草书。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尺牍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频有哀祸帖》摹本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为唐代硬黄响搨、双钩廓填摹本。作品行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