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渊第十二⑲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虚空济 2023-06-02 发布于山东

  

季康子问政,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果我们杀掉那些不符合道的,杀掉那些坏人,不好的人,以成就好的人或者说以成就正道,怎么样?孔子说:您为政,怎么能用杀呢?为什么要用杀呢? 言下之意在讲,用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使你杀了很多无道之人,还是有其他无道之人出现,我们要懂得去教化于民。

我们上一讲讲过,季康子患盗,盗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因为从根源上我们自己做的并不正,我们自己还有那么多的欲望,并且导致民用不足缺少教化,故而才形成了盗。即使我们杀了盗贼,杀了不好的人,杀掉了坏人,又有何意呢?依然会有其他的人出现,那要如何去解决呢?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如果您是善的,如果您在推行善道,民自然就是善的。 君子的品德和德性如风一样。我们看看风的特点是什么?有力量,具有主动性,有传导性,传播性。小人的德行,就像是草一样。草它是没有主动性的,它是被动的,吹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草上之风,必偃。 草遇到风,必然会被吹倒下的。 我们再来思考生活当中的事情,看看是不是这样的道理。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是可以带动很多人,影响很多人的。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公司当中,一个有德行的人,他是可以影响很多人的,他可以通过自己思维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别人,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帮助和影响别人。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草是随风倒的,随风摇摆。

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我们推行的是有德行的事情,我们做的是帮助他人的事情,那些没有修身的人自然也就跟着做帮助他人的事情。如果我们是图利的,图欲的,那些没有修身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图利图欲。所以没有修身的人,我们称之为小人。小人是随风摇摆的,他并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识,整个大的环境在推行什么,小人就会跟着风去追随。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也是如此的,国家在推行什么样的风气,百姓就会跟着追随什么样的风气。所以《论语》当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百姓而言,告诉他如何去做引导,他如何去做就可以了。就像我们学习圣贤文化一样的道理,我们以前不懂得修身之道,我们也称自己为小人。不懂得修身不是一个君子的风范,我们就会按照自己原有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去做事情。当我们学习了圣贤的文化,学习了《论语》我们就懂得重新去建立自己的认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时候我们自己的习惯也在随着自己的认知在摇摆在改变。

所以当我们自己先正己,把自己修的好以后我们是一个躬行君子。君子之德,风,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很多人。我们可以影响自己的爱人,可以影响自己的孩子,可以影响自己的同事,可以影响自己的朋友,随着我们自己的德行变得更大,变得更多变得更广博,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可以随着我们自己去学习,随着我们自己去修身。

我们再来看孔夫子对于季康子的回答:焉用杀?杀是没有用的,我们要把自己修成君子。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君子,我们自己的德行就像风一样的,是可以传播的是可以引导的,是可以教化于民的。又回到了以修身为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修身,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德,即使你把那些坏人杀掉了又有何意呢?因为他缺少教化,他不可能变得更好。

我们延伸到生活当中很好理解。比如说我们自己有一个企业自己有一个团队,我们觉得这批员工不好,不好我们把他换掉,换掉以后我们重新再招员工,他就一定会好吗?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君子的品德,即使吸引来的人也是不好的。即使来了很好的人他又能跟我们多久呢?跟我们做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我们要德行没德行,要智慧没智慧,要能力没能力,他又怎么能跟随我们走下去呢?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正道。

如果我们发现这些员工并不好,我们要懂得培养。从这批人当中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不优秀的那些人自然也就会被淘汰了。我们在一个团队,在一个环境当中,建立了什么样的风气就是什么样的风气。而这种风气就像风一样,它会形成一个模式,它会形成一个价值观,会形成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有力量的。

我们再延伸到生活当中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个不好用的东西出现了一个小问题的,我们原有的思维是把它换掉,就是这里季康子所说的杀无道,以就有道。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去改变一下这种思维,我们不是要把它杀掉不是要把它换掉,而是要去改变它。

我们举个例子,说我们这里有个杯子。这个杯子可能出了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一点坏又一点破裂,这个时候我们不是把它换掉,而是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用。再比如说我们自己穿的衣服,如果实在没到不能穿的地步,我们修修补一补是可以用的。我们很多老人家,是有这样的习惯的。

比如说我们穿的鞋子,比如说我们生活当中其它的用品,不是出了一点问题立马换掉,而是修一修还能用。即使这里不能用,我们换一个地方或许还能用,这就是物尽其用。我们要懂得以节俭为美德,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思维,生活当中很多东西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而没必要过度的浪费和消耗,这是用在东西身上。我们用在人身上,这个道理更重要。

比如说一段夫妻感情,出现了一点问题,我们需要想的不是立马换掉。而是如何让他改变一下,让他变得更好,如何去影响和教化而不是直接换掉。比如说我们团队当中的员工,他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不是第一刻想到的就是换掉他不再用他。而是想办法提升和改变他,实在不能用,我们才能放弃才能放手。

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说他考试成绩并没有那么好,我们不是放弃。而是尽力而为之,可以努力让他变得更好。但我们不执着那个结果。我们和朋友相交也是一样的,我们尽量地改变还能努力的地方。我们和客户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这个客户出了一点问题我就舍弃,就放弃,而是想办法改变他。这个就是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的意义所在。文化的意义在于改变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变得更好在于教化而不是轻易的放弃。所以孔夫子是不赞同杀无道,以就有道的。

如果你没有去教化,如果你自己持身是不中正的。即使你把坏人把不好的事情都换掉都杀掉,同样于事无补。比如在一段夫妻感情当中,如果对方出了一点问题我们就想办法把他换掉,即使换一个人也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我们自己并没有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如果你认为这几个员工不够好,你换几个员工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我们自己并没有成长,我们自己并不懂得影响和教化我们身边的人。即使换一个人又如何呢?

比如说一个人做一个工作同样的道理。说我做一个工作做不好,不行我换一个事情做。如果我们不懂得提升和改变自己,即使换一个事情依然做不好。所以这种思维模式非常的重要,遇到问题出现的思维不是换掉,而是想办法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改变那件事情,改变这个东西的用途,而不是轻易放弃。

子为政,焉用杀?我们从这六个字当中还要提炼出一个观点。孔夫子说:您为政,怎么能用杀呢?如果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会生起愧疚之心。比如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盗贼呢?是我们处上位的人过多的贪欲导致民用不足,并且缺少教化,我们要想办法去改变,我们要生起愧疚之心。再比如说有员工做的不好,如果处上位的人是有仁德的人就在想,是不是我做得更少,我并没有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和提升,这是愧疚之心。

焉用杀?你怎么会想着把他换掉呢?在一段感情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感情出了问题,一个有仁德的人是在思考自己,是不是我最近做的太少了,所以才导致这些事情的发生,我是愧疚的,我是想办法去弥补和改变的。

比如说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个杯子摔坏了出了问题。如果一个慈心于物的人,是要生起愧疚之心的,是我没有把它用好,所以才导致它出了问题,那我该如何弥补和改变这个东西的用途呢?比如说对于孩子,孩子最近学习不好。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会生起愧疚之心,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不是我还能再做点什么去改变他的学习成绩。

如果我们和客户和朋友之间是有仁德之心的,会生起愧疚之心,是不是我哪里对于客户服务的不好导致他不再来进货,不再来光顾我的生意。是不是朋友,我对他对于冷淡,所以才导致关系走的越来越远。子为政,焉用杀?我们在生活当中,正在经历的这些事情,焉用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