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跟她学。

 韩知书 2023-06-02 发布于北京

这是2022年看完的第18本书: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本书属性:

  • 人物传记类,人物纪实类,儿童教育类;

  • 看看曾拒绝过两届美国总统的邀请去担当美国教育部长的一名老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 本书入选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本书豆瓣:9.2分

推荐方向:

  • 家里有娃的:从中汲取教育孩子的经验;

  • 教育行业的:教育是个大问题,马文·柯林斯是个好老师,虽然国籍不同,背景不同,但优秀的人,就有被人学习的地方。

  • 教育领域创业的,无论是挫折,还是机遇,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本书观后悟语:

书是好书,仅从豆瓣评分就能看出其中的含金量了。

先说一下本书主角:马文·柯林斯,生于20世纪30年代,一位美国黑人女教师,是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她不仅仅影响了很多家庭的孩子,还影响了整个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及无数的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先看一下本书的背景,教育。目前全球的教育体制,基本都是源于18世纪普鲁士的教育改革,随着时间的流淌,这种体制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学习、引入、并加持自身的文化底蕴,发展至今。

我国的教育体制则是起源于隋代的科举制,由唐太宗加以完善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延续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才被下令废除,而后,参考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就是“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升级版,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针对自身国情,不断尝试、不断革新、不断发展,才逐渐确立了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并且还在教育的道路上,持续地探索着更好的方向。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我们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体量,就已经是300年前的普鲁士时期,近代科学初始阶段的100万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再加以科技的突飞猛进。新知识对于原有知识迭代与颠覆的速度,将无法预估。而教育体系还仅是基于同样是300年前普鲁士时期的教育体系,其迭代的发展速度,确实是少了一些颠覆与创新,但就教育而言,教育是个慢变量,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之中,会有无数种可能,也会有无数种机会。但我们很难认为,你目前超牛的外语水平,是与你小学那些课外补习班有关;我们也很难判断,现在学习一项运动,将来在体能上能超过其他同龄人。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以教育为己任的人,在教育这条路上,创造出一个个“传说”与“故事”,他们在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以初心换革新,他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中国,有北京11学校的李希贵校长(前),有范家小学的张校长,先峰学校的刘校长,有百年职校,还有那个由退休教师组成的“常青义教”,他们都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方式,在传统的教育之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他们不为钱而做,他们不为利而做,他们也不为名而做,他们只为让更多的人,通过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学会掌握自己的人生,找到那个自我。

这条路,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自:《当你想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

说回这本书,马文·柯林斯,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她通过自身的教育方式,不仅教育了一代代孩子,还帮助了数千名教师,影响了整个美国的教育体制。

这本书,是由美国《时代周刊》特约记者希维娅·塔玛金对马文·柯林斯进行采访、跟踪报道,最后同马文·柯林斯一起写作出版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这本书:

角度一:教师的教育角度

这是本书最直面的角度,马文·柯林斯作为一名教师,始终秉持着让孩子们做一个完成的人的理念,以助力于孩子性格发展并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为教育方向。无论她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有那种传说中的神兽级的,也有那传说的熊孩子,有内心自闭且自卑的,也有被“专业机构”确认为无药可救的,她始终都相信每一个孩子,也让每个孩子都相信她,更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她认为,孩子们不是各种教育问题的原因,而是教育的受害者。这话说的,让我有一种“戳心”的感觉。

她还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演员。并且停止寻找借口,好好教书育人。他们必须阅读、准备和学习他们不知道的东西,然后还得把那些知识带给学生,并花上尽可能多的时间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把任何一位学生丢在一边不管不顾的老师,没有履行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这让我记得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有一段因孩子打架,而请家长来学校处理问题的桥段,让我捂脸。

书中,如此为师的桥段、故事、案例、话术,举不胜举,并且还为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给出了十个基本原则,有兴趣的可以对照本书,好好阅读一下。

角度二:家长的教育角度

马文·柯林斯不仅仅是一名影响了全美教育体系的教师,她也还是一位母亲,一名家长。她不止一次的在书中阐述,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她最为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建立一个孩子的信心。并且帮助孩子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她始终认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孩子阅读。同时,在书中可以看到,并且让家长们学到很多关于马文·柯林斯在教育孩子时的那些方法与方式,当她面对那些“极端”的孩子时,我们可以看看她是如何处理的,对于家长而言,这不仅仅是看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旅,还是一本可以为家长们提供教育心得的一本经验宝库。

看完这本书,里面那些孩子通过阅读各种经典书籍而成为一个个自信满满,并超越其他同龄人的那群孩子,让我都有一种让孩子开始阅读《莎士比亚》书的冲动了,但冷静下来后,还是先让他把那本《平安小猪》看完再说吧。

在考试方面,马文·柯林斯指出,考试是向那些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展示或证明你学到了什么、知道多少的一种形式,但她并不需要这种形式,因此她并不太看重考试,之所以要让学生们去了解并学会如何考试,以及考试的方法,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我们的世界。同时,看看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好像也是如此,不仅需要成绩来验证学生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来验证老师的水平,学校的水平。

感觉上,目前的教育体系就好像是工厂流水线一样,标准的车间,标准的模式,标准的课本,标准的问题,不论问题的答案有多开放,答案也是必须是标准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在这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学生,也是标准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有两次像“日本生产模式”中的“叫停”机会,第一次机会,是目前的中考(初升高),这次“叫停”是要把那些“不合格”的“产品”从流水线上撤下来,提前引向另一条叫做“职业技能发展”的流水线,如果拿白酒来比喻这条流水线的话,就好像五粮液在酿造过程中有一些未能达到五粮液标准的酒水,那怎么办?按照等级起个名字叫五粮春,金六福,也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个人即兴而已,也许比喻不当,望海涵。)第二次“叫停”,是高考,是那些“标准件”在流水线上开始选择一条叫做“专业技能发展”的流水线,继续加工,直至哪一天,成为一个可以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那个标准件,成为那瓶五粮液,去创造最大的价值。

而教师呢,就是流水线旁边生产“标准件”的技工,标准件的成功率越高,数量越多,那级别就越高,学校呢,那就是流水线的工厂了,出品的标准件数量越多,质量越好,抢的人越多,那工厂的名气就越大。

(自己即兴一下,但怎么感觉有点像《机器人瓦力》?)

角度三:创业的角度

创业本就是一个成功率极低的一件事,在书中,我们能看到马文·柯林斯也曾在教育体系中抒发着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热衷,但几经风雨,她并不同于传统的教育之路,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与梦想,面对那些挫折与无奈,在创业的这条路上,她并不为名,也并不为利,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教师。

把这本书看成一部马文·柯林斯的创业史,也是有很多让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最终,通过这本书,马文·柯林斯教了我很多知识,因为,

她是一名教师,教你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她是一位家长,教你在孩子面前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榜样;

她是一位创业家,教你在创业的道路上,如何坚守理想,解决问题。

另外,这本书中,还有3个彩蛋:

1、它可以帮你提升初级英文的阅读水平;

2、书尾附录:给家长的“答疑”;

3、书尾附录:给教师的“解惑”。

最后,感谢一下我的朋友,大薇,是她把这么好的一本书放到了我的面前,她的书中笔记也帮助了我完成了这个书评,她和我说:“我家里的书,都是一些经过我筛选的书,这些优秀的书,在未来,是要等着被孩子去发现的。”

我深有感触,近期,我也整理了我的书架,我也希望我这些优秀的书,在未来的那一天,被孩子去发现。

悟语:

对于所学的知识,最可怕的就是:在学完之后就没有之后了,仅以此文的书评书荐作为本人的一次“之后”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