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的传承之一丨聂松 · 写生

 私享艺术 2023-06-02 发布于河北

聂松是我的博士生,他说他从我的艺术历程中读到了传统的递变和艺术的演进,这也许是源于师生情中的细心和我们之间曾经朝夕相处地谈论艺术。我给他讲过很多我少年时于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时的经历和我与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等先生相处时的收获,以求他能在这些故事中获得求学的激励和他所能用的营养,聂松都用铅笔和录音设备一一记下。我想,这对他今后的人生和艺术道路的探索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教学历来反对学生表面像我,我教的是艺术观念和艺术规律。根据聂松的先天条件和后天不足,我给他指出从龚半千入手,走出一条自积墨的形式语言转化为现代水墨的路子。他从临摹入手,深入理解和把握了龚半千的笔墨结构,从而筛选出为新时代所用的现代因子。他从这些现代因子出发创作了部分作品,并推演出他毕业创作作品的现代意趣和图式建构。他随我做博士生三年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聂松画画努力,常三日不下楼,思考问题比较深入。尤其他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十分认真,考证清晰。他选择了龚半千山水画形式语言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并从中激活了龚半千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以期为当代山水画形式语言的推进做出一点贡献。他曾为了论文多次去金陵(南京)考查龚贤行迹和其艺术的成因,跑去各大博物馆研究龚半千原作。所以我说聂松做艺术是认真的。而且,他态度明确,对于艺术的继承和推进、艺术的现代性转化皆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细密的推演,在笔墨上的继承和挖掘将会对他一生的现代性山水画探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聂松人品中透着厚道和山东人的质朴,我想这是他能够在艺术上深入探索的首要条件。聂松的品德对艺术探索起到的作用很大,他的山水画趋于单纯和厚重,将过去的传统山水画探索转化为当代的艺术思路;其实,他的转型是苦中的乐,或说乐中颇有苦楚。他经历过很长的转型期,这里面我对他很严厉,常训斥之,他都能平静接受并苦思其中道理。他也走过弯路,也左顾右盼地寻觅了很久,不过我想这些都是他的宝贵经历。一个孩子的学步都是经过磕磕绊绊,栽了很多跟头才能走路平稳。他还是走出来了,还是将眼光投向现代性山水画的探索中,这不枉我的严厉和长时间的教导。学生的成长是师之快乐,我希望他能够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走得很远,走得很深,并以他的艺术探索唤起世间的美与善,艺术家总应有担当和使命。这是我作为导师的期盼,也是对他最大的祝福。聂松一定能成功,他最终的成功才是我最大的快乐。在他画集付梓之际,我附上祝福和期盼,我知道这对他一定是个鼓励,因为聂松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有为青年。

文·姜宝林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聂 松

山东济南人,艺术学博士、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并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南开大学艺术校友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新水墨工作室主任。2018年博士毕业创作《齐物 化》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永久收藏。2020年12月于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灰色的温度:聂松艺术展”,并举行“聂松艺术的汲取与转换”专题学术研讨会,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与会并发言,同时出版《当代中国画笔墨研究·聂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并曾多次于《美术观察》、《美术》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作品数幅,出版专著《中国历代经典绘画粹编·清代·龚贤》(中国书店),《品物浅深:山水画笔墨与画者心性浅探》(河北教育出版社)。作品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济南市博物馆、南通市博物馆等展馆展出。

作品赏析

写生·案头

15x24cm-纸本墨笔-2022年

写生·眠

15x24cm-纸本墨笔-2022年

写生·雄

15x24cm-纸本墨笔-2022年

写生·摇

15x24cm-纸本墨笔-2022年

允心·卷云

207x76cm-纸本墨笔-2022年

写生·远眺

15x24cm-纸本墨笔-2022年

写生· 恍

15x24cm-纸本墨笔-2022年

—— END ——

艺术总监:阴澍雨

出品人·主编:王成业

特邀编辑:杨公拓 责编:刘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