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智慧的人都是助产婆,帮助别人“生”出来

 李爽爽姐 2023-06-03 发布于河北
◆ ◆ ◆
日更写作815篇

如果人生像考试一样,每一道题都有正确答案,我们会不会好过一些?

如果世上有两个自我一个负责行动一个负责思考,当遇到问题时,思考的自己会告诉行动的自己怎么做,生活会不会就少了一些烦恼?

但人生就是不可逆的单行道,没有回头的路可选,而遇到问题就只能任这辆车往前开,没有倒挡,没有重来,只有依据当下的判断继续向前。

遇到事情时,只能是凭借自己去解决,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作答的过程就是在为自己人生注解的过程,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年龄不同,认知不同,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不同。

18岁和28岁会有不同的问题答案,正是这种大相径庭的回答,够成了我们各自独特的人生。

我的一位朋友因为生活中和另一半的关系问题,来向我咨询。

安静的听着她和他生活的种种,一起做过的事,经历过的困难,如今的状况。

她所不能忍受的是他近期的一种变化,并不是变好了,而是秘密被她知道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她不知道自己是继续坚持,还是趁早转身离开。

你一定也遇到过这种生活中闺蜜或者朋友来咨询你问题的时候,你是上去就给个答案呢,还是只是简单的听对方倾诉呢?

我以前的做法是,你既然都来问我了,一定是相信我可以做到,基于我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根据我的认知体系,给你一个我认为的答案。

但是请记住,你又不是她,所以你给的答案未必是真正她想要的答案。

我们人往往是"好为人师"的存在着,用这种方式凸显着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通过听樊登老师的讲书,我明白了,别人的人生是她的选择题,你不能把你的答案给到她,只能是用提问的方式,在问题中帮助对方找答案。

"旁观者清"是跳出她的问题去看问题,给她"有效提问"帮助她自我察觉,诠释对事物的敏锐的感知和理解。

最终我的这位伙伴通过提问,察觉到自己困在问题当中,并不是这件事情的表象,也找到自己首先要解决问题的导火索原来并不是问题本身。

近期,在听郭继承老师讲《论语》也提到了一个案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翻译过来,孔子说,我有那么聪明么?我有那么见多识广么?孔子说,无知也,孔子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有些人问我问题,其实我什么答案也没有,空空如也。

那么,我怎么办呢?孔子说,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我不断的启发他,不断的找各种极端启发他,最后结果,这个人突然明白,"哦,我明白了。"孔子说,这样教育也就完成了。

教育不是塞给答案,是让他生出答案,就是靠自己。

苏格拉底通过妈妈的职业悟出一个道理(妈妈是妇产科医生),孩子是怎么被生出来的?这个孩子不是你赛到人家肚子里,而是人家孕育10个月,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已经长大,帮助人家生出来。

苏格拉底就明白一个道理,让别人变得聪明,不是你带给答案,是要这个人像怀孕一样,从人家心里生出答案。

所以,苏格拉底说:

有智慧的人都是助产婆,帮助别人生出来。

郭继承老师也列举里自己学生的一个案例:

他的学生谈了个男朋友在异地,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孩子留在身边,于是他的这位学生就犯了难,不知道如何抉择?

老师提问:是不是觉得留在父母身边就失去了爱情,跟着男孩走了,对亲情有所伤害,是不是心里很难过?

她说对,她说我心里割舍不下,所以问你。

老师讲:我跟你说一个标准,关于你的男朋友和你的爹妈,哪一个是你绝对不能伤害的?如果你此生伤害了这一个关系,寝食难安,你一辈子不能原谅自己,这个就是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说完不久,微信回过来,她说,老师谢谢你,我懂了。她懂啥了?我到今天也不知道,我也不会问。

想到一本书《高绩效教练》里作者讲到的方法,不帮助对方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自己去寻找答案。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有的人选择学习,完善内心,强大自我,有的人选择轻松愉悦的方式过好眼前的生活。其实都很好因为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但是如果你想找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来保护你,不如让自己变得内心强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