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您为伟大的科学家停留1秒!孙家栋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

 古稀老人赵 2023-06-03 发布于北京
请您为伟大的科学家停留1秒!孙家栋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月球探测工程倡导者,及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 ,为我国树立了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1929年,孙家栋院士出生于辽宁省复县,如今的我们觉得孙家栋院士知识非常的渊博,但是在孙院士身上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1935年,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由于孙院士是左撇子,没有被学校所接受,只上了短短两个星期的学,孙院士就被学校勒令退学。
 
虽然遭遇到了打击,但是孙院士没有轻易服输,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孙院士就能熟练的使用右手生活,在上学之后,他还能使用两只手一起打乒乓球,这在当时还成为了一段佳话。
 
1948年,孙家栋院士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此学习期间,孙院士认真刻苦,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在大学读书期间,孙院士还因一个意外的巧合走上了他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当时正值元宵佳节,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回家,这时孙院士正在刻苦读书,他原本准备将这本书读完再回家,没想到学校安排了学生晚餐吃红烧肉,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奢侈的晚餐了,于是孙院士就决定了吃完饭之后再回家。
 
没想到在这时,学校领导突然来到食堂,通知了还没回家的学生,空军部门正在招人,报名今晚就会截止,孙院士得知了这个消息毫不犹豫就选择了报名,没想到孙院士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成功录取。
 
1951年,孙家栋院士和另外其他被选中的学生一起前往了苏联进行学习飞机发动机技术,在国外留学的这段日子里,孙院士废寝忘食的学习着知识,因为他清楚这次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而目前国内对于飞机发动机的技术非常稀缺,为此,他要专心的学习,以便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报效给国家。
 
1958年,孙家栋院士以优异的成绩从苏联毕业,踏上了回国的道路,回国之后,孙院士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家选中,参加了我国自主导弹研究中的一员。
 
在导弹研究过程中,孙院士勤勤恳恳将自己所学的全部知识都奉献给了国家,为我国导弹研究事业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7年,孙院士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当时我国下定了决心,要建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卫星,有着丰富航天领域经验的孙院士被选中,成为了中国卫星研发的总负责人。
 
这时中国的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没有任何可以参考资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着自己去摸索,但是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创造了奇迹,“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由此,开启了中国在航天事业新的时代。
 
在之后的时间里,孙院士一直献身于我国的空间技术研究领域,从中国的神舟飞船到嫦娥探月工程,我们都能看到孙院士在其中忙碌的身影。
 
2000年10月31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成功升空,而这时的孙院士也在不知不觉间到了71岁的高龄,本想着孙院士能够功成身退,安心享受退休的生活。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70多岁高龄的孙院士再次复出,担任起了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国家的需要,为了国家,孙院士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的青春。
 
在孙家栋院士的带领下,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当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的那一瞬间,孙家栋院士留下了幸福的泪水,他这一生都在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如今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愧于国家不愧于人民。
 
孙家栋院士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严谨、认真、负责、专注的工作态度也值得我们任何人去学习。
 
在过去的60年时间里,孙家栋院士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以及北斗卫星系统第一代、第二代的总设计。
 
孙家栋院士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遥遥领先,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没有选择妥协,正是有了像孙家栋院士这样优秀的科研人员,才有我们如今强大繁荣的今天。
 
在此,我们要向孙家栋院士致敬,以及向所有的科学人员致敬,感谢他们为中国的发展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像他们学习,要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阅读完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