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商和你都未必爱听的大实话

 勇敢的芯2 2023-06-03 发布于湖南

本文的著作权和法律责任归属

作者:夕月

编辑:老伍

老伍前言:作者夕月湖南邵阳河伯乡中心校的校长(起码从前是,现在是不是升官了?不要问,问了显得不亲密了)。老伍还在学校的时候,夕月是教数学的;现在,看他的微信视频号“科普夫夷”,这个老鬼应该是教自然科学的,并且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带着大山里的孩子,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搞科研创新,他的孩子们似乎某些方面远远地超越了一线城市的孩子,得过几次全国大奖——这个羡慕不来,从前(上世纪80年代)考上县师范的人,都是人中龙凤,他有这个能力,并且有这个精力。

先请大家欣赏夕月的一张手机摄影大作:

Image

以下是正文:

茶商和你都未必爱听的大实话

图文 / 夕月

我爱茶,

对茶的要求特高。

试想一下,

如果你喝下去的茶含什么添加剂,甚至农残,

那将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

我与茶结缘,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那时候生活清苦,

采茶不是为了品味生活,而是为了不饿肚子。

采点茶,卖点钱,可以买点粮食。

现在,我喜欢采茶,

或多或少承载了某些陈情旧感。

河伯岭野生茶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有羊岌岭、肖家冲、虎鹿冲等几个核心产区。

这里所谓的“野生茶”,

除了那些在野放茶园中自生自灭的茶树,

还有少许自然播种的、散落在自然林中自然生长的茶树。

今年最后一次采茶,是4月20日。

要是往年,早就歇手了。

前些天由于雨水多,只采了一点点茶叶。

已错过了明前,再不能错过谷雨。

夕月茶,

其实没有什么明前明后之分,哪儿有芽就往哪儿赶。

那些藏在深山幽谷中的茶树,明前还羞见芽头呢。

所以,夕月有一句遭人诟病的名言——

“明前无好茶”。 

我喜欢去河伯岭燕赵坑采茶。

燕赵坑是一片原始次森林,

清丽俊秀,似一幅素笺。

若逢毛毛细雨的天气,

看到轻轻舒展的每一片叶子,

我清凉的指尖,不由得悄然划过。

燕赵坑林深谷幽,

运气好的话,

夏天也可以邂逅峡谷中的积雪。

采茶的路上水潺鸟鸣。

名为采茶, 实则游山玩水。

摄影所耗的时间远比采茶的多。

大山里的空气就是不一样,

弥漫着丝丝香甜。

沿溪流往峡谷深处走,路边的茶树渐渐多起来。

刚长出来的芽尖,嫩绿嫩绿的,

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肺腑。

这些茶树萌于幽谷,

携山野之灵气,自由自在,野蛮生长。

在这样的地方采制的茶,

你完全可以用瀑布来冲泡。

还有,你不妨骄傲地把嘴角扬起,

让每一丝香气越过千里山岚。

不少人追捧毛芽,

其实“一叶一心”是最好的,

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茶多酚,

滋味清雅、舒爽而恬静。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茶学专家陈宗懋院士“英雄所见略同”。

好东西大家都爱。

不时看到鲜灵的嫩叶被小虫子啃坏。

不过,曾听有关专家说,

被虫子咬坏的叶子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再生素。

对鲜叶的要求,我是全世界最苛刻的人。

鲜叶必须来自大山深处自然林中自然生长的茶树。

阳坡,老树,顶芽……

炒制全世界最好的绿茶,

就是我的中国梦。

采茶的时候,为什么只能“扯”而不能“掐”,

——我得向别人啰嗦好几遍。

所以忙乎半天,难得一斤鲜叶。

鲜叶采回家,又得耐心挑拣一番。

手工炒茶非常辛苦,

一不小心,手就会被烫伤。

“杀青”一定要杀透,

不然,茶叶中的青草味难以去除。

手法、时间、力度、火候都要把控到位,

要快!准!狠!

在机制茶横行天下的当今,

要想让手工茶在市场上流通变得几乎不可能。

资源的稀缺和制作方面的苛求,

使它只能成为定制或自赏的轻奢品。

以至于现在不少的年轻人,

误以为绿茶就得有股青草味,且多多益善。

不然,就不是绿茶。

这样的认知,虽然一点也不好笑,但确实有点可悲。

河伯岭山脚下,

还有几个喜欢用古法手工制茶的人。

河伯乡源头村的陈双春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

每一道工序,他都极其讲究,

比如,用来杀青的木炭必须是白栗木烧制的。

所以他炒的茶最好,

每斤能卖出一千多元的好价钱。

而别人的茶最多也不过卖四五百块钱一斤。

炒茶,心要静。

心浮心躁之人,是炒不出好茶的。

一片茶叶,只有经过火与水的历练,

最后才能遇见最美的自己。

绵绵江南雨,

幽幽夕月茶。

闲暇时光,来一杯茶,

只为那份纯粹的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