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要“被干掉”的经销商,为什么80、90后做得更好?

 新经销 2023-06-03 发布于上海
导语: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好的模式直接复制。
作者丨周群
校审丨勾勾 排版丨何雯
去掉中间商,是个伪命题
过去十年,快消行业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尤其体现在渠道端上,在互联网的洗礼下,渠道不断被分化,B2B出现、社区团购爆火、直播电商兴起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话题一直被行业热议,“去掉中间商”。在很多人眼里,经销商就是赚差价的中间商,如果把他们拿掉,买家和卖家直接碰面,缩短了交易环节,厂家和消费者都能占到便宜,皆大欢喜。
但现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传统的线下生意,交易路径一般是:厂家—经销商—门店—消费者。去掉经销商,整个交易路径无非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到工厂直接购买。
假设某饮料品牌在离你100公里的地方建工厂,日常门店价格4元,,矿泉水在工厂门口卖2元。如果消费者要以2元购买该饮料,往返至少得4小时。
不算交通成本,不算其他机会成本,光算时间成本。按你月薪1万,上班25天/月,8小时/天,你的时间就值50元/小时,4个小时你投入至少200元,实际买1瓶矿泉水总成本其实是202元。
第二种情况:品牌自建专营店,消费者进店购买。
假设一间门店租金水电等算2万/月,至少请2名店员看店,薪酬福利总计1万/月,一个月至少3万固定成本。如果一个月卖出去1万瓶,光分摊成本就得3元/瓶,售价至少要高于3元。
第三种情况:品牌直控终端,消费者进店购买。
假设某区域有2100家门店,按照每个业务员负责300家门店,需要7个业务员,每个业务员按照工资4000元,每月人员的固定成本需要21000元,再加上物流配送成本等等。品牌商直营成本最终依然会嫁接到产品单价上,消费者实际购买成本并不会降低。
经销商的存在,看似增加了中间环节,实际上是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商贸流通中,经销商群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仓储库存,到商品的分销和动销、以及产品和资金的风险承担等等,这些本质上都是成本的一部分。
过去五年,新经销拜访了大量的经销商。我们看到,区域市场的生意,核心还是要借力经销商,没有一个好的经销商,品牌要把市场做好,难度是翻倍的。
中国有13亿人口的市场,市场复杂,根系错乱,渠道多样化。这些客观存在的状况决定着经销商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是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消灭的。
商贸行业,年轻血液多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快消商贸业一个是又老又散的行业,延续性很低。
早期的商贸流通行业,绝大多数经销商创业都是早出晚归、走街串巷,一件一件货卖出来的。
所以,很多经销商在未来生意的发展上是焦虑的。父辈深知这个行业的不容易,上游需要面临厂家的压榨,下游面临的是各种强势的渠道,商贸公司本身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有些经销商不太愿意让子女做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商贸领域的年轻人很少。
但是这种现象,在逐渐被打破,这个行业的年轻血液越来越多。一位二代经销商朋友告诉我,现在厂家开会,上台分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厂家在会上鼓励,老一辈的经销商多让子女出来分享。
在筹备新经销经销商俱乐部过程中,我们拜访了不少90后经销商。我们发现,在商贸流通领域,越来越多的80、90后成为商贸行业的主力军。
这些年轻的经销商,已经不是单纯“商二代”生意接班,更多的反而是“创二代”,他们在父辈的生意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好。比如:
南通市诗朗曼食品有限公司的郑进斌,2019年接手父辈的传统生意。用互联网的思路,大胆尝试新事物,并且基于清晰的数据分析,和更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做模式创新,用了三年时间,生意实现从6000万到过亿的增长。
徐州金通食品贸易公司总经理贾永顺,2014年,接手200万的小批发生意。从薪酬绩效的改革,到公司化运作,以及延伸线下零售,最终实现生意增长100倍。
湖北全洁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芬,尽管父辈有做经销生意,但是大学毕业之后仍然选择独自创业。从一个全新的,人口不到60万的县级市场起步,到生意规模实现跨越增长,获得蒙牛卓越贡献奖。
...
这样的案例,新经销看到了很多。我们也会把这些优秀的80、90后经销商案例,通过经销商俱乐部分享出来,他们对生意的实践和接班的历程,相信会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回过头来,为什么这些年轻的经销商,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生意做得更好?
   学习:
好的经验为我所用
好的模式直接复制
在跟这些80、90后经销商交流时,笔者通常会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与老一辈经销商相比,你们的优势在哪?
答案基本一致,敢学敢做: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考,用到生意中去。
创业时代的经销商,核心关注是如何更好地存活下去。生意背负了一家人的生活,所以在实践中更加保守,关键是求稳。
这一阶段,经销商的定位更多的是执行者。经销商背靠品牌的红利,只要按照厂家的要求,把该做的陈列做好,该上的促销活动及时做好,把厂家的政策执行好,拿到该挣的“工资”就好。
不少老一辈经销商群体大多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方法和路径,以厂家为主导,被动执行,思维已经固化,改变困难。
而年轻人其实是不愿意做简单重复的事,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模式与方法,用工具和数据说话,而不是比谁的经验和资历。
前几天,跟一个商二代聊天。他说最开始接手的时候,对这个行业是一片空白,甚至都不知道价格怎么去定,促销活动如何去做。
这个时候怎么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好的模式直接复制。
起步阶段,看竞品怎么做就怎么做;发展阶段,看核心代理品牌的其他优秀经销商怎么做,然后去学习去实践;生意稳定阶段,看全国的优秀大商是怎么做的,有好的发展模式,有新的发展方向,能不能用到自己身上。
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的经销商,不同类型的经销商,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经销商一定不要闭门造车,因为你现在所踩的坑,很有可能是其他人走过的路,并且已经解决的问题。
多和不同的人交流,会走得更快更稳。合肥一个休食大商告诉新经销,信息差是增量生意的潜在机会,当你比别人先了解到一个趋势,并率先实践,一旦成功你就可以领先一个身位。
信息差是什么?是已经有的成功案例,但是还没有大范围传播出来。获取信息差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和优秀同行交流。
好的案例,好的经验,好的方法,总会在某一点上对你有所启发,总有可以适用于你的地方。
聚集优秀同行
打造生意共同体
优秀的学习对象总是稀缺的,大多数经销商经营的都是本地化的生意,能够看到的标杆经销商有限。
这也是在和很多经销商访谈时,他们提出来的诉求,能不能组织更多的优秀同行一起学习。
所以,近半年来新经销一直在筹备和思考新经销经销商会员俱乐部。
我们希望将散落全国各地的优秀经销商老板集结在一起,将更新的生意机会、更全的生意增量案例分享出来,让经销商都找到合适的学习对象和路径参考。
新经销经销商会员俱乐部,集合500位全国优秀经销商老板,打造经销商老板生意进化共同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