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内针简易保健单,请查收!

 江流千古水映月 2023-06-04 发布于浙江
夜里1点多,被同小区某户的“夜半歌声”吵醒,习惯性地翻看手机,发现有个上海同学在内针品读会群里求助,大意是她母亲因不便就医,胃痛了两三天,夜里又变严重了,人很虚弱,情况有些糟,但是自己没学过内针,不知道该怎样做。
 
发消息的时候是夜里11点左右,我看到时已过去两个多小时,随即加她微信,但是没有回应。凌晨5点多,我看见杨真海师父也在群里关心她母亲的情况。
 
早晨7点左右,我看见她在群里说,母亲缓过来一点了,感觉没那么危急了,不过人还是很虚弱,吃不了东西。我和她也联系上了。
   
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居家遇到身体不适怎么办?在及时就医的同时,不妨用内针的一些方法来帮助缓解或改善不适症状。
 
没有学过内针的同学可以吗?“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知固然好,不知亦能日用,道从未远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内针,可以用一些简易方法来应急。
 

图片


内针简易方法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识证根据患者自述或循按检查、询问等方式确认不适症状表现及所在部位。
 
2、定穴根据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找到与症状相对应的同气穴位(相关症状与对应同气穴位附后)。如果知道怎样找阿是穴,可根据内针方法在同气穴位附近寻找阿是穴。
 
这里需要注意:内针有个基本特点,施治时不在患部操作,而是在患部对侧进行。每次操作原则上都在单侧,不同时在双侧进行。如果症在中间或难以区分左右,按“男左女右”操作。
 
3、放松引导患者放松身体,专心诚意接受施治。可以让患者轻微闭眼、自然呼吸三五次,然后再开始操作。施治者自己也要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不要在情绪不稳等状态下操作。若是自我调理或保健,同样以放松身心为前提。
 
4、施治以指按压、按揉或借助一些工具求同气。

(1)指法以拇指、食指等按压或按揉所选穴位。若选择按压,上下点按即可。若选择按揉,顺时针、逆时针都行。
   
按压或按揉的时间,根据症状变化来,如果症状在施治后较快缓解或消失,即可停下操作。如果症状变化不是那么明显,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操作力度不轻不重,速度不快不慢,以对方无刺激过重或不适之感为宜。总而言之,怎么能够让人自然放松就怎么来,若采用下面所列方法,同样要注意这一点。若用于日常保健,可随时随地操作。
 
(2)贴法:用王不留行籽等敷贴于所选穴位,建议同时辅以按压或按揉等普通手法,施治要求同上,以对方无刺激过重或不适之感为宜。
 
(3)灸法:用普通艾条,不建议借助于其他灸器,手持悬灸即可。操作方法上,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都可以。运用内针理法施灸,不必刻意讲求具体形式,要点在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求同气是内针的根本。
 
(4)其他利用刮痧板、杵针等工具,甚至是手头一支圆头的笔,都可以拿来作为辅助工具。具有资质的医护专业人员等,可以用毫针、揿针等针具,但不建议普通中医爱好者使用破皮的针刺工具。
 
特别强调的是,不管选择何种方法,在操作同时要与患者加强沟通,及时引导患者去感受施治前后症状及身体的变化,同气相求、感而遂通是内针的重要理法。
 
上述内针简易方法相对安全,但也要防止可能出现个别的“晕针”现象,所以,过于紧张、饥饿、疲劳、饱腹及酒后等不宜施治;怀孕妇女原则上不宜施治,特殊情况下确需施治的应注意手法轻柔。
 
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恶心、乏力,甚至晕厥现象,应立即停止按压或按揉,取下辅助工具,然后将患者放平,头部放低,松开衣带,给予温水或红糖水,一般很快会恢复正常。

个别情形相对严重的,可以采取提拉腋前大筋,或者艾灸涌泉穴、劳宫穴、神阙穴等措施。
 

图片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生活中一些常见症状的处理思路。为方便操作,所有症状均在手部求同气。
 
1、头痛、头昏、头胀等
(1)前额、眉棱、鼻根部:合谷穴、后溪穴
 

图片

图片


(2)侧头部:中渚穴
 

图片


(3)后枕部:后溪穴
 

图片


(4)巅顶部:劳宫穴
 

图片


2、眼睛局部肿胀、干涩、红赤、痛痒、流泪等
合谷穴、劳宫穴
 

图片

图片


外眼角部不适,可加中渚穴
 

图片


内眼角部不适,可加后溪穴
 

图片


3、鼻痒、鼻塞、流涕(清涕、浊涕)、打喷嚏、流鼻血等
后溪穴、合谷穴、大骨空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4、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或出血等
合谷穴、后溪穴、劳宫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5、唇、舌、颊、上颚等部位溃疡肿痛等
合谷穴、少府穴、鱼际穴、劳宫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咽喉肿痛、吞咽不适、咽痒咽干等
列缺穴、阳溪穴、神门穴、大陵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
后溪穴、阳池穴、阳溪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8、心中悸动、胸闷气短、胸痛、咳嗽等
内关穴、偏历穴、通里穴、经渠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9、胃痛、呕吐、呃逆等
列缺穴、合谷穴、劳宫穴、少府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0、腹痛、腹泻、便秘等
列缺穴、通里穴、阳溪穴、大陵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是特殊情况下对普通内针爱好者提供的一个方便,所列求同气方法仅是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应用。

求同气时不需考虑取穴是否精准,从原理上讲,所列出的同气穴位附近都可以求同气。

具体施治时根据患者情况随证治之,不可拘泥于一经一穴,特别是已经学过或掌握内针理法的同学,应根据法则灵活施治。

施治无效或出现反复发作现象,一方面要顺应四时,注意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等调整,同时要注意情绪调节、适度锻炼和膳食平衡;另一方面要及时就医,请专业医护人员对症治疗。

大家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有问题或建议,可及时留言联系交流

(文中穴位图均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