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小庆】数学与美——圆周率π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04 发布于甘肃

  人类很早就会测量直线段了,但是测量曲线的长度则比较难。最简单的曲线是圆。可以想象,当祖先们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与直径均成一固定比例时,一定是狂喜的。

  周长与直径的这个比例称之为圆周率,记为π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的小写。  这个符号,亦是希腊语περιφρεια(表示周边,地域,圆周等意思)的首字母。1706年英国数学家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 16751749)最先使用“π”来表示圆周率 1736年,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也开始用 π表示圆周率。从此, π便成了圆周率的代名词

  祖先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π等于多少?

一、圆周率的计算史

1)远古时期

  一块古巴比伦石匾(约产于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25/8 = 3.125。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也表明圆周率等于分数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埃及人似乎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圆周率了。英国作家John Taylor (1781–1864) 在其名著《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 Why was it built, and who built it?》)中指出,造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和圆周率有关。例如,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之比等于圆周率的两倍,正好等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比。公元前800600年成文的古印度宗教巨著《百道梵书》(Satapatha Brahmana)显示了圆周率等于分数339/108,约等于3.139

2)亚洲

  中国,最初在《周髀算经》中就有径一周三的记载,取π值为3。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即π等于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所以也在亚洲风行了一阵。王蕃(229-267)发现了另一个圆周率值,这就是3.156,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来的。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于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

  印度,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

  婆罗门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于10的算术平方根。

3)欧洲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是3,再用外接六边形结合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限为4,接着对内接和外界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分别变成了12边型,直到内接和外接96边型为止。最后他求出上界和下界分别为22/7223/71,并取他们的平均值3.141851为近似值,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数逼近的概念,称得算是计算的鼻祖。

  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约为3.1418

  韦达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他还是第一个以无限乘积叙述圆周率的人。

  鲁道夫.万科伦以边数多过32000000000的多边形算出有35个小数位的圆周率。

  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数;其二是英国的威廉·山克斯,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并将其刻在了墓碑上作为一生的荣誉。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鲁道夫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二、圆周率的普适性

  圆周率并不仅仅在与圆有关的计算中会出现,作为一个普适常数,他还会在很多场合意外地出现。

  例如在下面这个蒲丰投针问题中就出现π的影子。

     18世纪,蒲丰提出以下问题:设我们有一个以平行且等距(距离为a)木纹铺成的地板(如图),现在随意抛一支长度比木纹之间距离小的针(设长度为l),求针和其中一条木纹相交的概率p。并以此概率,蒲丰提出的一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随机投针法。这就是蒲丰投针问题。

图片

  以下是历史上一些学者利用蒲丰投针实验得到的π近似值

图片

  计算π的这一方法,开创了用偶然性方法进行确定性计算的先河,充分显示了数学方法的奇异美,从而促进了刚诞生不久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

  说到概率,π还出现在下面两个概率中:“任意两个自然数互质的概率”和“任取一个整数,该整数没有重复质因子的概率”均为图片

     1767年,瑞士数学家兰伯特证明了π是无理数。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了π是超越数
    
于是,π不仅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也不是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成果!它宣告了古希腊三大圆规直尺作图难题中的“化圆为方”是不可能的。

  尽管π既是无理数又是超越数,但是它仍然会以如此整齐的令人惊叹的分数形式出现下面公式里:

图片

  在一些重要的广义积分和重要的概率分布中也会出现π:

图片

  在物理学公式中也到处可看到π的影子,例如

图片

三、关于圆周率的趣事

  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小数点后面出现的数字0,1,2,3,4,5,6,7,8,9出现的概率是否一样?有人利用Python和第三方库Pandas10个数字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并绘制频率曲线图。通过对圆周率小数点后107600位数字的统计分析表明,各个数字出现的概率均为0.1

  有趣的是,有人还把π中出现的数字作为歌词写了《圆周率之歌》。

  有人还专门设了一个圆周率日来庆祝数学常数π,时间被定在314日。通常是在下午159分庆祝,以象征圆周率的六位近似值3.14159,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八位近似值3.1415926。习惯24小时记时的人在凌晨159分或者下午39(159)庆祝。全球各地的一些大学数学系还会在这天举办派对。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先生逝世,于是,圆周率日又多了一层意义。

  总之,尽管最初圆周率是因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而被发现的,但是胡来发现它是一个普适的常数,在众多的科学领域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一方面圆周率的普适性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反过来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圆周率的神秘性,就像那部好莱坞电影的名字《π, Faith in chaos》所隐喻的那样,仿佛π隐藏了能解开混沌世界的密码。

[1]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称为代数数,不是代数数的数就是所谓的超越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