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黥布造反,刘邦眉头紧锁;薛公献策,刘邦眉开眼笑

 奇阶读史 2023-06-04 发布于山东

在刘邦正为怎么处理黥布造反的事情发愁的时候,夏侯婴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从前西楚国的丞相,人称薛公。

夏侯婴把黥布造反的事情跟薛公一说,薛公就告诉夏侯婴:“黥布当然会造反,皇上麾下有三名武将最能打:韩信、彭越、黥布,这三个人对于大汉的建立功劳相仿,但不久前,韩信和彭越都被皇上给除掉了,黥布能不怀疑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吗!黥布不会坐以待毙,自然会反,没有什么奇怪的。”

夏侯婴见薛公有如此见识,就把他推荐给刘邦,于是刘邦召见了薛公。

薛公告诉刘邦:“黥布反叛,毫不奇怪。

黥布造反,有三种进军方案,如果使用上等谋略,那么崤山以东就可能脱离汉政府;如果使用中等谋略,胜败难料;如果使用下等谋略,那么黥布必败。

上等谋略是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再向北拿下齐国和鲁国,然后号令赵国和燕国,让他们固守本土,保持中立。

中等谋略是,向东攻取吴国,向西攻取楚国,再向西进军,拿下韩国故土和魏国故土,夺取敖仓取得粮草,封锁成皋,跟汉政府对峙。

下等谋略是,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

上等策略跟中等策略的前半部分是一样的,就是东取吴西取楚,不同的地方在于后半部分,上策是拿下齐鲁大地,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中策是拿下韩魏故土。

         

那么,拿下齐鲁大地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

要知道,当年秦始皇灭六国,最后灭的国家是齐国,除了齐国距离秦国比较远的原因之外,还因为齐国国力很强。

齐国从西周初年就立国了,当时周武王把齐国分给大功臣姜子牙作为封地,虽然后来齐国发生田氏代齐的高层大换血,还有战国后期齐国曾被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给灭掉,五年后齐国复国,齐国的国祚总共还是延续了八百多年,是周朝立国最久、延续时间最长又一直很强大的诸侯国了!

为何齐国一直很强大呢?因为齐国有天然的屏障:西边的黄河、济水、泰山,南边的泗水,东边的大海都是齐国天然的屏障,另外,齐国还是鱼盐之邦,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于诸侯的就是齐国,战国后期齐国曾被成为东秦,有一段时间齐国国君与西边的秦国国君同时称帝。

秦始皇灭六国以后,最心仪的就是齐国,他对这个古老的国度有着超乎一般的兴趣。

项羽分封诸侯王以后,最先起来挑事的就是齐国的王室宗亲田荣,除了跟田荣不省油的性格以外,还跟齐国的实力强有关。

项羽很快灭掉了田荣,却在齐国拔不出腿来了,因为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单靠武力打击是很难平定的。

韩信在灭了赵国,降服燕国以后,就袭击齐国,如果不是出其不意的打击齐国,齐国还真不好打,这正是因为郦食其先把齐国给哄住了,所以韩信才成功的击败了齐国国境线上的驻军,不然,韩信拿下齐国来,真得费不少脑筋。

并且,韩信平定齐国以后,就赖在齐国不走了,为什么?他想做齐王,谋士蒯彻也告诉他,齐国是块宝地,在这里称王正好。

其实,韩信如果在赵国称王,刘邦也是拦不住的,很可能,韩信没有看上那块地,当到了齐国,见到齐国的富庶场景的时候,就心花怒放,不愿意再离开半步。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也是看重了齐国这块地,把韩信从齐王改为了楚王,后来刘邦又把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这就是在告诉别人,齐国这块肥肉,是老子的,别人谁也别想碰。

刘邦把军功第一的曹参封到齐国作丞相,也正是说明了齐国的重要。

现在薛公告诉刘邦,如果黥布把齐鲁大地拿下来,他进可攻退可守,又占据着富庶的鱼盐之地,粮草供应不成问题,你真的拿他没办法。

齐国地缘关系示意图(战国中后期)

中等策略是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在巩固好南方根据地的基础上,再吞并韩国和魏国。

其实这个策略也很高明,韩国处于关中通往关东地区的咽喉要道上,战国时期的韩国之所以一直被秦国欺负,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很重要,之所以一直没有亡国,原因之一也是在于它的位置重要。

楚汉战争时期,楚汉相争的主要拉锯战场就在韩国的腹地上,作为三川郡重要城市的荥阳就在颍川郡的北边不远处。

如果黥布控制了韩魏两国故土,就等于小号版的项羽再次崛起,来跟刘邦死磕。

当年老刘跟项羽在荥阳、成皋那边激战,差一点让项羽给困死!

黥布作为天下猛将,就算比项羽的军事才能差一些,但要是真的拼起来,刘邦也耗不起了。

因为当年老刘才五十出头,现在都六十多了,精力体力都达不到了,而且他还重病缠身,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而黥布年轻得多,只要沉住气打下去,胜负真的难以预料。

下等策略是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

其实,这个策略就是要跟大汉朝划江(淮河)而治,搞地方割据。但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没有得到多少开发,当年楚国虽然占据江南一带的大片土地,但最后还是被秦国给消灭了,根本原因还是国力不足。

你地方虽然大,但是开发率很低,韩国、魏国、赵国、燕国、齐国在面积上虽然比楚国要小很多,但是人家开发率很高。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以后,把义帝发配到了郴县,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这个郴县在当时已算是当时中国的最南边了,但在今天看来,南边还有一大片土地才到大海呢!

所以,依当时长江流域的经济条件,想跟中央政府划江而治,割据南方做一方霸主,只是痴人做梦而已!

到了东晋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才终于有了跟北方划江而治的资本。

黥布剧照

刘邦问薛公:“黥布会采用哪种策略呢?”

薛公说:“他会采用下策。”

刘邦问:“为什么呢?”

薛公从前在项羽手下做丞相,他当然对楚国的大小官员非常熟悉啦!

我们也看得出,薛公非常有见识。所以,如果把项羽失败的原因归结在项羽不会用人上,也不完全恰当。

薛公非常了解黥布,他说:“黥布原本就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然作了诸侯王,还是目光短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也不为子孙后代考虑,所以说他选用下策。”

薛公真是把黥布给看透了,他知道黥布就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材料。

当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连龙且、钟离眜这些非常能打的战将都没有被封王,黥布却被项羽封为了九江王,可见项羽对黥布的看重,但是后来项羽征讨齐国田荣以及后来汉王拿下彭城的时候,对黥布一直照顾有加的主公项羽遇到了大麻烦,可黥布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足见这个人是见利忘义之辈。

后来他又在汉王的劝说之下弃楚投汉,也是受利益的驱使。

黥布虽然凭借军事才能作了诸侯王,但是在人品上比田横、贯高、栾布等人差了十万八千里!

是黥布的出身决定了自身的视野和格局吗?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我想,还跟黥布的自身素养有关系,刘邦也本是平民百姓出身,但是悟性高、胸怀广,所以他在几年内完成了从平民百姓到诸侯王再到皇帝的华丽转身,他的格局不断扩大,这也实在是天授!

刘邦听了薛公的分析,非常高兴,连连叫好!于是封薛公一千户的食邑。

薛公凭着给皇上提一个很有格局的建议就得到一千户的封赏,一方面我们看见刘邦很善于封赏有功之人,另一方面,我们看见提升自身的格局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刘邦接着撤销黥布的封爵,封儿子刘长作淮南王。

这个刘长是赵美人所生,刘邦征讨韩王信,经过赵国的时候,赵王张敖把自己的一个爱妃赵姬送给老丈人刘邦,刘邦跟赵姬发生了一夜情,没想到,赵姬竟然怀孕了,后来因为贯高等人谋刺刘邦的事情败露,张敖、赵姬等人也被下了狱。

怀孕中的赵姬也想过办法告诉刘邦,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邦没有理会,赵姬生下刘长以后,在羞愤当中自杀了。

刘长后来被吕后抚养,所以他跟吕后的关系很好,吕后除掉了刘邦的好几个儿子,但是没有动刘长,这跟吕后曾经抚养刘长长大的经历有关,这都是后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