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部基础解剖

 叫我西瓜 2023-06-04 发布于河南

肩部作为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也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受伤。简单了解肩关节解剖有助于理解和预防肩关节损伤。

一、零碎知识

肩肱节律:

图片

臂的外展是肩关节与肩胛骨和锁骨的联合运动。肩关节在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以前,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的比例为 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的比例为1∶2。正常的肩胛胸臂有 60度活动范围,肩肱关节有120度活动范围,两者总和为180度。肩胛骨如固定不动,上臂只能主动抬起至 90度,被动抬起至120度,

丧失肩胛骨活动时,其肩部活动至少减去正常活动的1/3。

喙肩弓与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

图片

喙肩弓:由喙突、肩峰和其间的喙肩韧带构成,作为肩峰下关节(或第二肩关节)的上界,是防止肱骨头向上向后脱位的重要结构。

肩峰下关节:指由上方的肩峰和喙肩韧带、下方的大结节和肩袖、中间的肩峰下囊所构成。在肩部外展、上举及旋转活动中起着关节的功能。肩峰和喙肩韧带相当于关节窝,大结节相当于杵状的关节头,肩袖可比作半月板,肩峰下囊相当于关节腔。肩袖尤其是冈上肌和肱二头肌长头是维持肩峰下关节的主要动力机构,而肩峰下囊是肩峰下关节的润滑、散热和吸收装置。

四边孔与三边孔:

图片

四边间隙是肩关节后方的一个约拇指大小的间隙,上界为肩胛下肌(前)和小圆肌(后)、下界为大圆肌,内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界为骨外科颈。腋神经由此间隙出现于肩后部,腋神经的损伤也常发生于此。肌组织因暴力损伤,发生水肿、粘连及瘢痕形成,均可造成对腋神经的卡压,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距腋神经仅 5mm,臂外旋时,肱三头肌长头腱外移,使四边间隙更为狭窄,加重了对腋神经的卡压。腋神经断裂常常是该处直接的锐器伤或火器伤所致。

四边间隙综合征表现为肩后外部持续隐痛,臂外展90°或被动外旋时都诱发疼痛并加重、三角肌及小圆肌麻痹、久之出现萎缩。

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或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通过。


肩部滑液囊

图片

肩周围有许多滑液囊,有的恒定存在,有的不经常存在,它们的存在可使肩关节活动自如。

1.肩峰下囊和三角肌下囊是肩峰和三角肌深面的一个重要滑动结构。

2.肩胛下肌腱下囊位于肩胛下肌抵止点与肩关节囊之间、借Weitbrecht 孔与盂肱关节腔相通,乃肩关节滑膜突出于肩脾下肌深面的一个隐窝,是肩脾下肌腱与肩胛颈之间的一个滑动结构。(Weitbrecht孔多数位于盂肱中韧带上、下方(40.6%),或单独开口于中韧带上方(30.2%)或下方(2.04%)隐窝有大有小,甚至缺如。如隐窝及其开口很大时,囊前壁相应变小,肩胛下肌不能紧贴着肩胛颈及关节囊,从而降低肩关节的稳定,这样的肩关节容易形成习惯性前脱位。)

3.喙突下囊仅当胸小肌腱在喙突有异常起点时才出现。

4.肩峰皮下囊在肩峰背侧皮下。

5.前锯肌内及前锯肌下滑液囊前者位于前锯肌深面、肩胛下角内侧缘,后者位于前锯肌和胸壁之间的蜂窝组织中。

6.胸大肌囊、背阔肌腱下囊和大圆肌腱下囊 这三个滑液囊分别位于该肌腱与肱骨结节间沟之间。

7.其他滑液囊 不恒定地存在于肩胛骨上角及肩胛冈基部的皮下。

肩关节的位置

1.肩关节的中立位是指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肩胛骨轴线与身体冠过状面约呈30°夹角,关节盂朝向前外,肱骨处于轻度内收或外展位 (均小于10°)。此时,肱骨头内下缘的软骨与盂缘接触,关节盂约有5°的下倾角。

2.肩关节的功能位是指肩关节外展 40°~50°、前屈15°~25°、内旋25°~ 30°的位置。此位置常用于术后外固定。患者利用肩胛 胸壁间的活动,手臂上可摸到头面,下可触及股臀,青少年患者肩关节融合可固定于外展50°位,成年患者可减至40°位左右。

3.肩关节零度位是指肩关节上举约155°、冠状面向前45°、肱骨长轴与肩胛冈长轴平行或重叠的位置。此时,肩部肌肉电活动最低,故名零度位,或称'吊床位',系人体仰卧于吊床上,手枕于脑后时肩关节的位置。这种体位对大结节或外科颈骨折、肩袖及软组织修复非常有利。

4.肩关节的休息位在外伤或手术后,肩关节固定于上肢外展60°、前屈 30°、屈肘90°的位置,以利于修复,又称外展位。

二、骨头

主要由锁骨、肩胛骨、肱骨,其次为胸骨柄(未做介绍)

锁骨:

图片

锁骨为横向“s”型,全部位于皮下,一体两端,胸骨端呈钝三角形,与胸骨柄的锁切迹相关节;肩峰端扁平,借卵圆形关节面与肩峰相关节。锁骨的内 2/3段向前凸(前弯)、外1/3段后凹(后弯),。中间部的体较细,略呈四角柱状,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凹向前。内侧部前上面有胸锁乳突肌锁骨部附着,前下面有胸大肌锁骨部附着,后面有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附着。下面近胸骨端,有卵圆 形粗面,为肋锁韧带压迹,有肋锁韧带抵止。锁骨中1/3下面有浅纵沟,为锁骨下肌附着处。沟的前、后锐缘有锁胸筋膜起始。外侧部扁平,前上面有斜方肌附着,前下面有三角肌附着。下面近后缘处有锥状结节和斜方线,分别为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附着处。

肩胛骨

图片

肩胛骨形为三角形扁骨,有三缘、三角、两面、一冈、一峰和一突。

三缘为:上缘、内侧缘、外侧缘上缘最短,薄而锐利。有一肩胛舌骨肌下腺附于其内侧部。外端形成肩胛切迹,有肩胛上横韧带架于其上,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分别通行韧带的上下方。内侧缘最长,从下角至上角,不完全与脊柱平行,肩胛提肌延续止于内缘上部,小菱形肌附着于肩胛冈的平面,大菱形肌附着于冈以下的内侧缘直至下角,前锯肌以线状附着于内侧缘的肋面,而在上下角,肌纤维集聚扩大为一三角区,是肌肉集中作用之处。外侧缘由关节盂延至下角,形成一界线清晰锐利的粗糙骨嵴。盂下方有三角形的粗糙面,为盂下结节,肱三头肌长头由此起始。小圆肌起自外侧缘中部背面,大圆肌起自外侧缘下部及下角背面。外侧缘最为肥厚,以保证肩胛骨旋转和前后移位时不致因肌肉的强力牵拉而扭曲。

三角为:上角、下角和外侧角。上角在上、内缘交界处,扁薄,约平对第二肋骨上缘,肩胛提肌抵于其上并延续至内侧缘上部。被斜方肌上部覆盖。下角平对第七肋骨或第七肋间隙,较为肥厚,有四块肌肉作用于其上,前锯肌的大部分附于其肋面,大圆肌附于其背面,大菱形肌附于其内缘附近。背阔肌上部覆盖其背面,并有小部纤维起于其上。外侧角短而宽,由关节盂和肩胛颈组成,关节盂的梨形关节面与肱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面,为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分别为肱二头肌长头和肱三头肌长头起始处。关节盂内侧为肩胛颈,与肩胛冈根部相移行,关节盂、肩胛颈和肩胛冈之间形成冈盂切迹,有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由此通过。

图片

两面:肋面和背面。肋面:肋面微凹,朝向前内方,与圆隆的胸壁相适应,便于移动,平对第二至第七肋(并不准确,因每人体态不一)、称肩胛下窝。其上有3-4条肌附着线,供强大的多羽状肩胛下肌起始。

背面微凸,借斜向上外的肩胛冈分成小的冈上窝和大的冈下窝,分别有冈上、下肌附着,两窝借肩颈背面的冈盂切迹相通。冈上,下窝是肩胛骨最薄之处。

一冈、一峰和一突:肩胛冈、肩峰和喙突。肩胛冈在肩胛骨的背面上部形成板状突起,呈三角形。外侧缘游离,其深面即为冈盂切迹,尖指向肩胛骨内侧缘,约平对第三胸椎棘突,上下面均凹陷,为冈上、下肌附着处,后缘游离并作嵴状为肩胛冈嵴,在皮下可触及,有三角肌后部纤维、斜方肌和冈上、下筋膜附着,肩胛冈外端移行于肩峰。

肩峰居肩部皮下,有上下面及前后缘。上面粗糙朝向后上外,有三角肌附着、下面光滑凹陷。内侧缘较短,前端有肩峰关节面,外侧缘肥厚,有三角肌起始。外侧缘与肩胛冈嵴的下缘相延续形成肩峰角。

喙突起自肩胛骨颈部的上缘,体部锐利弯曲,向前轻微向外突起。尽管被三角肌前部纤维覆盖,稍微膨大的前端仍能够通过皮肤触到。

在喙突的背面和根部各有一韧带附着:背部为喙锁韧带的锥部附着区(斜方肌部附着在喙突水平部的上缘、锥状部的前方),根部为喙肱韧带附着。喙肩韧带的内侧端较宽,附着在喙突外侧缘并向下延续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腱膜。胸小肌附着在喙突的前中部。喙肱肌附着在喙突内侧较低的部位和尖端的深面,肱二头肌短头附着在尖端的侧边和表面。

肱骨

图片

肱骨为上肢最粗最长的管状骨,分肱骨体和上下两端上端的肱骨头关节面呈半圆形、朝上内后方、约占不规则球面的1/3。头的前外方为大、小结节,大结节下延一粗峰,称大结节嵴,有胸大肌腱附着。结节的上面和后面有三个压迹,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抵止处。小结节居前方,有肩胛下肌附着,向下延为小结节嵴,有背阔肌和大圆肌腱附着。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三腱由外向内依次附着于结节间沟的外唇、沟底和内唇。其中,以胸大肌附着点延伸最长,背阔肌延伸最短。结节间沟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桡神经沟斜着穿过肱骨的后面。该神经沟将三头肌外侧头与内侧头的近端附着点分开。桡神经从远端朝着肱骨远端外侧面的方向呈螺旋状围绕在桡神经沟中的肱骨的后部。)

肱骨体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可分三缘及三面。前缘大致从大结节峭达冠突窝外缘,下部有肱肌起始。内侧缘起自小结节嵴,向下续于内上髁峭。其中段和下段分别为喙肱肌、肱肌和肱三头肌内侧头附着,此缘中部可见一滋养孔。外侧缘上部不明显,相当于大结节后部,有小圆肌及肱三头肌外侧头附着,向下续于外上髁峭、有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附着。前外面的中部有'V'形粗面,为三角肌粗隆,有三角肌附着、前内面的上部较窄,下部平坦光滑、两面下部有肱肌附着。后面的中部相当于三角肌粗隆的后方,有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此沟的外上方及下方分别为肱三头肌外侧头和内侧头附着处。

肱骨下端前后扁平、稍弯向前方,由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上髁及外上髁组成。(尺神经从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穿过)

三、关节

肩关节是一复合体,称肩关节复合体,包括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结构。肩峰下四个部分。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和谐的肩部运动

图片

胸锁关节

    图片

胸锁关节是一个的滑膜鞍状关节(关节内有纤维软骨盘),它包括锁骨的内侧头、胸骨的锁骨面以及第一根肋骨的软骨组织上缘。胸锁关节作为整个上肢的基点,它连接着上肢骨骼与中轴骨。锁骨的内侧头通常沿着其纵径凸起,沿着其横径凹陷。胸骨上的锁骨面形状相反,纵径稍微凹陷,横径稍微凸起。

关节囊:关节囊前后增厚,但其上方和下方仅为疏松结缔组织,由胸锁前韧带与胸锁后韧带进行加固。当活动时,肌肉为关节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在前边由胸锁乳突肌进行固定,在后边由胸骨甲状肌和胸舌骨肌进行固定,在下边由锁骨下肌进行固定。锁间韧带横跨颈静脉切迹,连接左右锁骨的内侧头。肋锁韧带是一个很强大的结构,它从第一根肋骨的软骨组织延伸到锁骨下面上的肋粗隆。该韧带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纤维束。前束朝外上方倾斜延伸,后束朝内上方倾斜延伸。肋锁韧带牢牢地固定关节,并限制锁骨除了向下运动之外所有的活动。

韧带有两组相关韧带∶固有韧带为胸锁前、后韧带;外在韧带为位于中线的锁骨间韧带和每边的肋锁韧带。

胸锁前韧带:较宽阔,上方附着于锁骨胸骨端的前上面。行向下内到胸骨柄的前上面,延伸至第1肋软骨。

胸锁后韧带:为一附于关节囊后面的较薄弱的纤维束,从锁骨胸骨端的背面向下内下降,止于胸骨柄上部的后面。

锁骨间韧带:上方与颈深筋膜相延续,连接左右锁骨的内侧头,横跨颈静脉切迹。

肋锁韧带:是一个很强大的结构,呈倒置圆锥状, 短而扁。借前、后纤维板附着于第1肋骨和肋软骨的上面,向上止于锁骨内侧端下面压迹的边缘上。该韧带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纤维束。前束朝外上方倾斜延伸与锁骨下肌的附着点特别是肌腱的起始处紧密相连,后束朝内上方倾斜延伸融入关节囊。肋锁韧带牢牢地固定胸锁关节,并限制锁骨除了向下运动之外所有的活动。

图片

关节运动:鞍状的关节面允许做近似冠状面、矢状面的移动或滑动及沿锁骨长轴的环转运动。

图片

1.抬高与压低  锁骨的抬高与压低大约绕着前-后旋转轴与额状面平行。

2.伸出与缩回 锁骨的伸出与缩回大致绕着纵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

锁骨伸出与缩回的关节运动是沿着胸锁关节的横径发生的。

3.锁骨的绕轴(纵向)旋转胸锁关节处的第三自由度是锁骨绕着骨的纵轴旋转。

肩锁关节:

图片

肩锁关节是锁骨外侧头与肩胛骨肩峰之间的滑膜平面关节(关节内有纤维软骨盘)。肩峰上的锁骨面方向朝内侧与稍上侧,提供了与锁骨上的相应肩峰面的附着点。

肩锁关节面:位于锁骨的肩峰端和肩峰内侧缘之间。关节面近似小平面,但其中一个面可能稍凸,而另一个面则互补性的凹陷。两关节面均覆以纤维软骨,锁骨关节面是一朝向外侧或下外方的窄而卵圆形的区域,在肩峰内侧缘上亦有相对应的关节平面,关节的长轴是前后位。

肩锁关节囊:完全包绕关节的周缘,上方被肩锁韧带和斜方肌附着纤维加强,内衬滑膜。在其前方有三角肌纤维附着,后方有斜方肌纤维附着。

韧带:有两组与肩锁关节相关的韧带。固有韧带是肩锁韧带,外在韧带是喙锁韧带。维持肩锁关节稳定的因素 当喙锁韧带阻止肩锁关节的旋转和垂直位移时,肩锁韧带为防止肩锁关节向前、后脱位提供最大的拮抗力。)

肩锁韧带:上部呈四边形。伸展于锁骨外侧端上面和相邻的肩峰之间。其平行纤维与斜方肌和三角肌腱膜交织在一起。当韧带完整存在时,它为关节内关节盘提供附着点。

喙锁韧带连结锁骨和肩胛骨的喙突。该韧带的斜方部和锥状部通常被脂肪或一滑液囊分开,连结喙突后部(水平部)和锁骨下肌沟的外侧端;这些相邻区域甚至可能为软骨所覆盖而形成一喙锁关节。

该韧带斜方部前外侧宽而薄,呈四边形,自喙突上面稍上升止于锁骨下面的斜方线。其前缘游离,后缘与锥状部结合,形成一朝向后的角。当相邻骨相互旋转时,四边形的韧带也发生扭转,并随着骨的旋转使相邻骨面互相靠近,因此这些韧带起到防止相邻骨过度旋转的作用。

锥状部在后内侧,为一致密的几乎垂直的三角形或锥形带。其底附着于锁骨的锥结节,其下面的尖向后内直接附着于肩胛切迹外侧的喙突背面根部,与肩胛上横韧带相延续。锥状部可防止分离。因此锥状部有助于保持喙突与锁骨紧贴。如果斜方韧带断裂,锥状部可以形成一个垂直的支点。特别是当肩锁韧带也同时断裂时。锁骨下方的喙突可以围绕该支点旋转。这是肩锁关节脱位综合征的解部学基础。

关节运动

图片

肩锁关节的运动肩锁关节的运动是对胸锁关节运动的补充。肩胛骨被韧带悬挂于锁骨的肩峰端下,但是力量相对较弱。肩锁关节的运动受限于其小的关节面和关节囊。提供了肩胛骨与胸廓之间的最大活动性。主要活动被称为上、下旋转。次要活动指的是旋转调节,它在水平面与矢状面中'微调'肩胛骨的位置。(肩锁关节处的独立活动是难以测量的,在典型的临床情况中尚未得出该测量数据。)

肩胛胸关节

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运动是肩部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称其为肩胸关节。肩胸关节是指肩胛骨与胸壁间的结缔组织,这里没有关节囊和韧带,只借肌肉张力以及大气压来维持其正常的解剖关系。肩胸运动就是肩胛骨和锁骨在相应肌肉控制下完成的复合运动。(如果在肩胛骨的运动过程中可以听到咯吱声,说明关节内发生了异常接触。)

关节运动:

肩胛骨与胸廓之间的运动是胸锁与肩锁关节相互配合的结果。对其中任何一个关节处活动的限制会大大限制肩胛骨的活动,最终限制整个肩部的活动。肩胛骨运动的目的是使肩关节在空间中获得合适的位置,而保持肩胛骨稳定的目的是为肩关节移动提供基础。

图片

上提和下降运动沿前后轴(T、T')进行。在胸锁关节,运动发生于上关节腔;在肩锁关节,可产生 20°的运动、上下范围可达8cm。锁骨上抬时常伴以旋后,肩胛骨贴胸壁作上下滑动。)前伸和后伸沿着运动轴(V、V'、St)进行,在胸锁关节,运动发生于关节盘和胸骨之间;在肩锁关节,肩胛骨连同关节盂对锁骨作前后滑动、运动幅度为25°~30°,而锁骨肩峰端前后运动范围可达 10 cm。旋外和旋内(沿锁骨旋转轴(C)进行。锁骨宛如机轴一样,发生于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运动量与肩胛骨沿胸壁的旋转量是相等的(60°)。锁骨每端的运动障碍都导致臂抬高的受限。)

图片

肩胛骨的上提,例如:耸肩是胸锁与肩锁关节旋转的共同结果,同时也需要肌肉的参与。在抬高肩胛骨的过程中斜方肌参与给予上提的力,肩胛提肌给予下回旋对抗上回旋。如果肩胛提肌运动较少,肩胛骨会向外侧旋转,同时伴随肩锁关节的旋后;这一动作会被菱形肌所拮抗,同时受到胸小肌的限制。如果肩胛提肌大幅度运动,那么肩胛骨会以一个小的旋转角度抬高。锁骨的胸骨端在肋锁韧带内侧附着点的上方,沿通过此骨的前后轴旋转,在关节盘上向下滑动。这种下滑被锁骨下肌、肋锁韧带和胸锁关节囊之间的张力所牵制。

在肩胛骨的下降运动中,肩锁关节发生腹侧旋转,锁骨在肩锁关节的关节盘上滑向上。此运动被斜方肌颈部纤维、锁骨间韧带、胸锁上韧带和关节盘所牵制。通常重力本身就足以使肩胛骨下降,但在必要时,前锯肌最下部和胸小肌也是下降的主动肌。

图片

前伸和后伸:伸出与缩回是通过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水平面旋转的总和而实现的。

肩胛胸关节沿胸壁的伸展(向前运动)发生在推挤和伸手运动时,通常伴有一定的旋外运动。肩峰在关节面上前推到极限,同时,因锁骨外侧端的向前运动以及胸骨端带动关节盘在胸骨面上的后移、使肩向前。胸大肌与胸锁前韧带及肋锁韧带后层一起阻止锁骨的胸骨端向后滑动。前锯肌和胸小肌是原动肌,当肩胛骨在胸壁上滑动时,能保持肩胛骨及其内侧缘贴近胸壁,并以菱形肌控制运动的速率和范围。在前伸和向外旋转时,背阔肌的上部纤维像一条跨过肩胛骨下角的带子一样起辅助作用。

在肩胛骨后伸时,如向后做撑肩运动或叫扩胸运动,在胸锁关节处受到胸锁后韧带和肋锁韧带前层的牵制和拮抗。斜方肌(水平部和下部纤维)与菱形肌是原动肌。

图片

旋外和旋内

肩胛骨的旋外(向上)通过使关节盂直接转向上(如举臂过头)时增大肱骨的抬高范围。此运动总是伴随着肱骨的抬高旋转和肩胛骨的前伸。肩胛骨的旋转需要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运动;胸锁关节允许锁骨外侧端抬高,当臂外展至 90°时,运动差不多就完成了。肩锁关节在外展第一个30°时开始运动,此时锥状韧带拉紧,此后伴随着锁骨在胸锁关节处沿长轴旋转,当其外侧端继续抬高时,其内侧端也进一步下降。有些肩锁关节运动也会发生在肱骨外展的终末阶段。斜方肌(锁骨部纤维)与前锯肌(下部)成为原动肌,菱形肌为拮抗肌。

肩胛骨的旋内(向下)一动作与向上旋转相似,但锁骨在 胸锁关节处压低且肩胛骨在 肩锁关节处向下旋转。斜方肌和前锯肌逐渐主动延长以充分控制它。当需要更大的力使肩胛骨回复到静息位时、肩胛提肌、菱形肌、运动初始时的胸小肌都是原动肌。

盂肱关节

图片

盂肱关节俗称肩关节,是一具有滑膜囊的多轴球窝关节,由近似半球的肱骨头与浅的肩胛骨关节盂组成。它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但也最常发生脱位。其解剖学结构是一种灵活性和稳定性需要的折中或妥协。两者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依赖于周围肌肉和软组织,而不是靠两者的形态和关节面的面积。

关节面:为卵圆形。肱骨头的关节面面积大约是关节盂的4 倍,这意味着无论何种位置,与关节盂接触的只是肱骨头的一小部分。在冠状面关节盂的曲率半径比肱骨头的曲率半径要大得多,但是当当臂外展并外旋时,关节紧密衔接(曲率达到完全重合)。

盂唇:为关节盂周围的纤维软骨缘。在前面,它在切面上呈三角形。在后方,它更似卵圆形。而在下部,它呈扁平状且常常缺如。它的厚度和大小存在变化。关节盂周缘的附着部在上方通过盂唇与来自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前后两个纤维束融合而得到加强。盂唇后方相对较弱,但是在其前下方相对加强。盂唇可以加深关节盂从而有助于稳定关节盂中的关节头。这可能起到保护骨并有助于润滑。

关节囊:纤维囊相对薄,它由更厚的外韧带加固。通过向上跨过肱骨头,肱二头肌的长头为盂肱关节提供了稳定性。盂肱关节主要功能稳定性的基础不仅包括内嵌韧带中的被动张力,还包括局部诸如旋转肌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与小圆肌)等肌肉产生的主动力。与只有在相对剧烈的活动中被拉伸的时候才产生最大固定张力的囊韧带不同,肌肉在任何关节位置都可以产生主动的固定张力。旋转肌群被认为是盂肱 关节的'动态'固定者,因为它们在主动活动时维持关节稳定性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关节囊上有2个开口;1个开口位于喙突下方,使关节囊与包绕肩胛下肌肌腱上部的滑液囊相连通(前方));另1个开口在肱骨大、小结节之间,与肱二头肌肌腱及其滑液鞘相通。)

图片

盂肱关节相关的韧带:盂肱韧带(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喙肱韧带及肱横韧带。

盂肱韧带包括上、中、下3条,从关节内最容易看到,从前上方加强关节囊。

盂肱上韧带在肱二头肌长头起点前方越过盂上结节,行至邻近肱骨结节间沟内侧峰的肱骨小结节近端尖部的肱骨头小凹处,构成一个包绕肱二头肌长头的前部封盖和部分旋转间隙。盂肱上韧带与喙肱韧带一起是关节囊下部重要的稳定因素,有助于保持肱骨头的悬吊状态(喙肱韧带比盂肱上韧带更强韧)。

盂肱中韧带发自盂肱上韧带下方一宽阔的附着点,沿关节盂前缘直至盂缘的下 1/3部,并斜行向下外,边行边扩大,最后附着于肩胛下肌腱深面的小结节、并与肩胛下肌腱相融合。

孟肱下韧带又称孟肱下韧带复合体,厚而长,与关节盂前后缘的锚点形成一吊床样结构。它起自盂唇的前、中、后缘,在骺线的下方,行向前下附着于肱骨解剖颈的下内侧面。盂肱下韧带的前、上缘增厚为上束。关节囊后部也相应增厚成束,但并不强大。在两束之间为一薄弱的关节囊区域,即我们常说的'腋袋'。

喙肱韧带附着于喙突的背外侧基底部并延展形成两束,与关节囊相融合后至肱骨大、小结节。在肩关节前面,部分喙肱韧带形成肱二头肌腱沟。旋转间隔被喙肱韧带所加强。喙肱韧带在下部和上部也存在融合。该韧带在肩关节外旋时拉紧。

肱横韧带是通过肱骨结节之间的一宽阔纤维束,附着于骺线上方。此韧带使结节间沟变成一管道,对肱二头肌长头起支持带的作用。

关节运动:

图片

盂肱关节可以做任何摆动和旋转的复合运动,与身体其他关节相比具有更大的运动幅度。此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和旋外运动。这些运动复合是形成环转运动,环转在临床医疗记录中并不是一个有用动作。虽然大部分的肩部运动发生在盂肱关节,但是肩胛胸关节也有助于肩部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包括旋外。

图片

盂肱关节有4种运动形式,即滚动、滑动、旋转和漂浮运动。

1.滚动是指肱骨头在关节而上进行的车轮样运动,可分两种∶—种是肱骨头在盂面上滚动时、接触点有位移、宛如前进中的车轮;另一种是肱骨头在盂上原位旋转,接触点无明显移位。这是主要的运动形式,尤其在臂的上举过程中。

2.滑动 是肱骨头或关节盂的某一点在相对的关节面上作摩擦滑动,但滑动范围不大,主要受关节囊、韧带及肌肉限制所致。而在暴力下的异常滑动,超出限制范围,将导致肩关节脱位。

3.旋转是肱骨头沿肱骨干长轴在盂上的转动,如臂外旋内旋时。

4.漂浮运动为盂肱关节所特有,是肱骨头靠近和离开关节盂的。

图片

作用于盂脑关节的肌使盂肱关节产生运动的肌主要是作用于肩胛肱骨肌群和胸臂肌群;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及协助的喙肱肌。这些肌在肩关节上的平移作用被肩袖肌群所拮抗。肩袖肌群是一组短肌(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还包括大圆肌,在整个肩关节的运动范围中,该肌群紧附肩关节,包绕肱骨头。

屈和伸

图片

臂在前矢状面的向上运动为前屈,范围从0°~110°(仅手臂的活动),如臂居外旋位,能前屈135°。

臂在后矢状面的向上运动为后伸范围从0°~60°左右。

屈:原发运动肌是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胸肋部亦有收缩)和喙肱肌。肱二头肌、三角肌中部和后部作为辅助肌亦参与此动作。三角肌中、后部纤维随运动幅度增大逐渐紧张,到135°时显著紧张,与肩袖一道稳定肩关节并将肱骨头把持于盂中。

伸:原发运动肌为背阔肌、大圆肌和三角肌后部。辅助者有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三角肌前、中部。三角肌前、中部在于使锁骨沿长轴下旋并把持肩关节。斜方肌、菱形肌和前锯肌则后拉肩胛骨并使之稍倾斜于胸壁。

外展与内收

图片

臂在冠状面的上举称外展,范围从0°-180°。仅当臂外旋90'、大结节居肩峰下方时、臂才能上举达180°,此时,肩关节恒定地居于枢轴位。如果肱骨于内旋位外展。大结节必碰撞肩峰,臂将交锁于水平面下方。

臂内收的运动范围从180°~0°,但可继续达背后5°~10°。

图片

外展:主要有冈上肌和三角肌参与。三角肌的主要作用是向上,如果没有拮抗作用,就会使肱骨移位。肩胛下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是起对抗作用向下牵拉的力;这三块肌与三角肌一起构成在肩肿面上产生外展的力。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为主要运动肌。胸大肌向前下牵引,背阔肌和大圆肌向后下牵引,两力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合力,牵臂直向体侧。此时,锁骨沿其长轴下旋,肱骨因胸大肌、背阔肌作用而内旋,但三角肌后纤维收缩以阻止过度内旋,肱骨头从盂底滑向盂顶。肩胛骨借斜方肌中、下部、萎形肌和肩胛提肌作用而内旋并依附胸壁。

水平屈曲与水平伸展

图片

臂在水平面的向前运动称水平屈曲范围从0°~135°

在水平面的向后运动称水平伸展范围从0°~45°

臂只有在三角肌和冈上肌收缩维持臂于水平位时才能完成水平屈曲和水平伸展动作。水平屈曲的主动肌为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水平伸展的主动肌为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肌。而斜方肌、背阔肌、前锯肌和大圆肌等则保持肩胛骨于相应的动力姿势中。

图片

旋内与旋外

肱骨沿长轴转向内称内旋范围从:0°~ 90°

肱骨沿长轴转向外称外旋范围从:O°~45°,在外展位可从0°~90°

外旋是一重要动作,在肩袖撕裂及臂外旋障碍时,抬臂时大结节将碰撞肩峰,使臂不能抬高至水平位上方。

旋内:主要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背阔肌、大圆肌,当臂下垂时还有肩胛下肌参与。胸大肌与三角肌前部仅当臂抗阻力内旋时才收缩

旋外:主要有冈下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小圆肌参与。当臂部上举时,肱骨大结节从喙肩弓下方通过,此时旋外对肱骨大结节及其相关组织的压力的减轻就显得重要。

外展运动的补充: 外展的3个阶段

图片

外展的第1个阶段∶0°~60°(图1-105)

牵涉到的肌肉主要是三角肌和冈上肌,它们在肩关节水平形成力偶。这也是肩外展运动的起始阶段。第1个阶段终止于90°附近,此时由于大结节碰到关节盂上缘将肩关节'锁住'。肱骨外旋和轻度屈曲可使肱骨大结节向后移位并延迟这一力学交锁。因此,结合屈曲 30°,且发生在肩胛骨平面的外展运动是肩关节真实的生理运动。

外展的第2个阶段∶60°~120°(图1-106)

当肩部锁住时,外展运动只能通过肩胛带的参与进行。这些运动有∶逆时针旋转时肩胛骨摆动(右侧肩胛骨),使关节盂更朝向上方,运动范围是60°。轴向旋转涉及胸-肋-锁关节和肩锁关节,每个关节贡献 30°的运动范围。以下肌肉参与第2个阶段的运动∶ 斜方肌、前锯肌,肌肉在肩胛-胸关节水平构成一个功能性的外展力偶。此阶段的外展运动至150°(90°的外展+60°的肩胛骨旋转)时,因内收肌(背阔肌和胸大肌)的牵拉对抗而运动受阻。

外展的第3个阶段∶120°~180°(图1-107)

为使上肢到达垂直位置,脊柱运动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仅仅使一个手臂外展至垂直位置,只要对侧脊柱肌肉收缩而使脊柱侧屈便足以实现。如果双上肢外展,则只需通过双上肢的最大屈曲,就能使双上肢垂直地相互平行。为使上肢达到垂直位置。需要增加腰椎的前凸,这可以通过脊柱肌肉的收缩达到。划分外展运动的阶段当然是人为的,事实上,各阶段的肌肉运动是相互协调配合的。因此在手臂达到 90°外展之前,很容易观察到肩胛骨开始摆动的现象∶同样、在外展达到150°之前,脊柱已经开始弯曲。外展结束时,所有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

四、肌肉

图片

胸大肌

部位∶在胸廓前上部浅层。肌束分为锁骨部、肋胸部和腹部3部分。

起点∶锁骨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肋部起自胸骨前面和第一~六肋软骨,腹部起自腹直肌鞘前层。止点;肱骨大结节峰(锁骨部和腹部肌束上下交叉)。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胸外侧神经和胸内侧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

上肢上举后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图片

前锯肌

部位∶在胸廓侧面。

起点∶第一~九肋骨的外侧面。

止点;肩脾骨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神经支配∶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胸长神经。

机能:近固定(肋骨固定)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该肌与斜方肌共同作用,能使上臂上举到垂直部位。远固定(肩胛骨固定)下部肌纤维收缩可提肋,助深吸气。

图片

胸小肌部位∶在胸大肌深面。起点∶第三~五肋骨前面。止点∶肩胛骨喙突。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胸内侧神经。机能∶

近固定拉引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提肋助吸气。

图片

背阔肌

部位∶在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

起点;借腱膜起于第七~十二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峭,髂峰后部和第十~十二肋外面。止点∶肱骨小结节峰。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胸背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内收和旋内。远固定上肢上举后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图片

斜方肌

部位:在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一侧成三角形,两侧相合成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内1/3,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侧端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肿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支配神经;发自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

机能近固定(脊柱固定)上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堂近脊住)。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两则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远固定(肩脾骨固定)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旋转。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少儿时发展该肌可预防驼背)。此肌瘫痪时可发生塌肩。

图片

三角肌

部位∶在肩部皮下。为多羽肌。肌束分前、中、后3部。

起点∶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胛冈。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从的腋神经。

机能;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

图片

冈上肌

部位;在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的上部。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肩胛上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外展。

冈下肌

部位∶在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的中部。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从的肩胛上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外旋、内收、伸。

小圆肌

部位∶在冈下肌下方。

起点∶肩肿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机能∶近固定时使上骨外旋、内收和伸。

图片

肩胛下肌

部位∶在肩胛骨前面的肩胛下窝内、为多羽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肩肿下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内旋、内收和伸。

大圆肌

部位∶在肩胛冈下方,小圆肌之下。

起点;肩肿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从的肩胛下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内旋、内收和伸。

图片

肱二头肌

部位∶在上臂前面。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肌键止于桡骨粗隆,腱膜止于前臂筋膜。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从的肌皮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长头)。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前臂旋外位时,能充分发挥该肌力量)。远固定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喙肱肌

部位;在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肌皮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内收。

肱肌

部位∶在肱二头肌深层。为羽状肌。

起点∶肱骨前面的下半部。

止点∶尺骨粗隆。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肌皮神经。

机能∶近固定 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屈前臂的主要肌肉)。远固定 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图片

肱三头肌

部位:在上臂后面。有3个头;长头、外侧头、内侧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肿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明。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桡神经。

机能∶近固定 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上臂在肩关节处伸(长头)。远固定 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如推手倒立)。

肘肌

部位∶肘关节后面。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尺骨背面上部。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从的桡神经。

机能∶伸前臂。

参考书籍:《骨关节功能解剖学第七版》,《运动解剖学图谱第三版》、《格氏解剖学第41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