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问诊理要•百病问诊“六要”•纳

 四圣医苑 2023-06-05 发布于广东

临证问诊理要

一、百病问诊“六要”

(四)纳。一般问“多少?饥饱?好恶?

“纳”的问题,从六经来讲,主要是了解“足阳明胃经是否顺降?足太阴脾经是否寒湿?”的问题;间接了解“肝肾精血、阳气是否充足?”

1.外感。外感病,无论感风感寒,都是足太阳膀胱经不降,也是手太阴肺经气郁而不降。太阳、太阴不降,那么足阳明胃经不降,饭量减少是正常的。一般人感冒的时候,往往说“吃不下”,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该问还得问。如果患者说,“饭量还算正常”,那么说明胃气敛降不受影响,病情无疑是较轻的。如果患者说,“饭量较差,但会觉得饿”,那么说明脾阳消磨的机能是正常的。如果能够问得很仔细,那么,还可以问患者对“五味”等的偏好。如果喜欢淡的,不喜欢咸的,或者说,“吃什么都觉得是咸的”,那是肾水上泛了,“咸者,肾之味”(《素灵微蕴·问法解》),多了,所以厌恶的缘故。

2.杂病。杂病问“纳”,首先要知道,患者回答“饭量正常”,这句话等于没说。“常”可能是“常”,但未必“正”。比如,作为一个二十多三十岁的年轻人,每顿饭吃小半碗,长期如此,这个肯定是“常”,但这个“量”,不是年轻人应该吃的量,不是“正”(正确、符合常人规律)。

杂病问“纳”,“偏好”或“偏恶”往往可以说明不少问题。比如,常常吃酸的东西多,尤其是春天吃酸,那么肝气不升的问题就必须详加诊察,因为问题的诱因摆在那里了。未必“偏好”,但所食已经形成习惯的,往往也可以说明不少问题,比如,经常吃菠菜,或苦瓜,或饭后水果,如西瓜等,甚至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就吃等等。寒凉伤脾,这种人,中焦寒湿的诱因也摆在那里了。如果患者说,不能吃南瓜,或者红薯等,一吃就肚子胀,那是脾阳不旺,枢机难运的缘故。如果患者说,不能吃寒凉,比如西瓜、冷饮等,一吃就拉肚子,那是脾土寒湿,中气衰弱的缘故。至于“五味”嗜好的问题,外感一般是“多了,所以厌恶”,内伤通常则是“多了,还想更多”;前者是机体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后者已经是输给惯性(习气)了。比如,肾衰竭病人,问题本来就是肾水寒盛,咸入肾而润下,不利于肾水上交心火,但是,患者的饮食,却往往称“没味道,吃不下”,觉得“越咸越好”。这种现象,未必是病入膏肓,至少是积重难返。什么时候病人觉得不咸的食物也挺好,那么,治疗就有真正效果了。这种病人,单纯治肾而不顾升达肝脾,百不愈一的。

长期吃得少,无论主客观原因,肝肾精血以及阳气肯定是不足的。治疗这种患者,在邪去之后,或是酌情在去邪方中,加上党参、制首乌以双补气血,有百利而无一害。

“纳”的问题,《素灵微蕴·问法解》示:“食而不饥者,能受不能消也;饥而不食者,能消不能受也。喜吞干燥者,水旺而土湿也;嗜啖滋润者,火盛而土燥也。食宿不能化者,太阴之湿增也;食停而不消者,阳明之燥减也。早食而困倦者,阳衰而湿旺也;晚饭而胀满者,阴盛而燥虚也。水谷下咽而胸膈壅塞者,胃逆而不降也;饮食入胃而脐腹郁闷者,脾陷而不升也。”简明扼要又工整对偶,学人宜认真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