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浚《读〈老子〉》理道德

 流星雨刘鑫 2023-06-05 发布于浙江

 范浚《读〈老子〉》理道德

所谓“道”,是指一切事物的总体规律而言,而所谓“理”,则是指“道”的条理而言。所以香溪认为,“道”是万物之所共由的。其《读〈老子〉》云:

万类莫不共由谓之道,在我得之谓之德。仁也,义也,礼也,智也,皆得之在我者也,故四者异名,总而名之曰“道”,若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之类是也;亦总而名之曰“德”,若所谓“君子行此四德”之类是也。然则在我得此道矣,以止而觉焉者言之,则谓之“仁”;以履行而言之,则谓之“礼”;以行得其宜而言之,则谓之“义”;以知仁、义、礼之用而察焉者言之,则谓之“智”。是特其名异耳,岂道与德有二哉!岂仁、义、礼、智与道、德为六哉!……仁之觉,智之知,亦非二也。智之知,知之用也;仁之觉,兼知之体而为言也。礼也,义也,智也,虽不可谓之“仁”,而“仁”之觉无不在焉。……此《易》所以谓“仁”为“元”也。然则道、德、仁、义、礼、智,初非有二也。

在这里,范浚对道、德、仁、义、礼、智六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而又各有所指的关系作了明确的分析。于是,对《老子》把它们割裂开来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老氏之书,乃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岂老聃之言乎?……昔者曾子言“孝”,而曰:“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孟子言“仁义”,而曰:“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以参与轲之言,求之仁、义、礼、智,初非有二,谓“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奚可哉!学者读《老》书,宜慎所择。

从儒家而言,道、德、仁、义、礼、智六者,是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老子》将其割裂开来,显然是错误的。所有这些,确实是较为完整地继承了孔孟的思想传统,也与二程理学“同车合辙”,而又深得乎务实之义。

范浚的学说被称为“范学”,强调“道德仁义礼智”六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是“道德”,即人的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范浚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根本规范,包括举止、言行、思想等方面。在范学中,道德规范主要来自于“仁”、“义”的概念,即应该尊重他人、守信用、讲究公平正义等。

其次是“仁”,即慈爱和关心他人。在范浚看来,仁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品质,可以拓展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关注度。仁的表现形式包括尊敬他人、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理性和平衡的社会关系。

第三是“礼”,即人们的行为规则和社会习俗。范浚认为,“礼”是一种将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规范的形式。它可以起到限制和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的互信和合作,减少社会矛盾。

最后是“智”,即智慧和知识。在范浚看来,智是人们理解日常事物的基础,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和提高思考能力,可以使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范学强调,学习不应该被局限在书本中,而是要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让知识变得更有价值。

总之,“范学”所强调的“道德仁义礼智”六个方面是旨在实现明智、和谐、文明的社会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修行范学,提高道德境界,提升修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