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午夜凶铃”之痛风

 基层检验网 2023-06-05 发布于重庆

你有没有一刻突然情绪崩溃,偷偷地在深夜里买醉?你有没有因工作应酬,被迫低下头,一杯又一杯?你有没有因朋友三四,一起小聚,海鲜鲍鱼、大鱼大肉吃得忘乎所以?那请警惕高尿酸血症找上你!

这一切还得从嘌呤说起: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参与机体供能、代谢等,人体内嘌呤来源分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嘌呤占80%,主要由核酸分解而来,而外源性嘌呤主要通过摄入于动物内脏、海鲜、红肉及豆制品等食物。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最终形成产物——尿酸(2,6,8-三氧嘌呤)。

机体内的尿酸是持续生成和排泄的。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肾脏排泄增加,排出的尿液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粉红色尿酸盐结晶,加热后浑浊消失。

图1 尿酸盐结晶(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酸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女性为140-340umol/L,男性为200-420umol/L。当嘌呤代谢出现紊乱,无论男女,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研究表明,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也就是说,8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人患有高尿酸血症!

古语有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血尿酸在人体内微溶于水,37℃下的溶解度为412umol/L,当我们体内血尿酸浓度超过溶解度后,则会析出尿酸结晶。人体四肢末端的温度较躯体温度低,更易析出针状的尿酸结晶,这些结晶随后会被我们体内的“侦察兵”——白细胞发现,白细胞开始呼朋唤友,一起在小小的关节里面吃呀吃呀吃,吃小小的结晶,鼓大大的“包”。由于白细胞吃下结晶后又消化不了,撑死了自己,于是白细胞的尸体混合着尿酸结晶一层一层地埋葬在手脚关节处,鼓成一个又一个的“包”——痛风结石。痛风结石可造成关节的疼痛和畸形,有些甚至可压迫神经,需要药物和手术治疗。

痛风犹如“午夜凶铃”一般,经常让痛风患者在熟睡时被唤(疼)醒,而后久久不能入睡。痛风为什么更易在夜间发作呢?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1.夜间人体相对缺水,尿酸结晶更易析出和沉积;

2.夜间激素水平低,抗炎止痛的能力下降;

3.夜间人体温度更低,尿酸的溶解度下降;

4.夜间打鼾缺氧,机体核苷代谢增加,产生更多的尿酸。

图2 痛风结石 (图片来源:同事拍摄)

毛主席曾对孩子们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这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但如今,我国的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15.6%[2]。痛风/高尿酸血症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碳酸饮料、红肉等高嘌呤饮食是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减少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我们祖国的花朵”患高尿酸血症的关键。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一 、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管理

1. 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研究表明:每周进行 3~5 次中低强度运动,如慢跑、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频率[3];

2. 限制酒精和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多项研究均证实,含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呈正相关,重度饮酒者痛风发病的风险是非经常性饮酒者的2. 64倍[3];

3. 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英国风湿病学会指南鼓励食用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甚至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发现牛奶的摄入量与尿酸水平呈负相关,尤其是脱脂牛奶和低热量酸奶[4]。因豆类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异,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但个人认为还是别多吃。

二 、关注血尿酸水平。
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所有患者应知晓需要终生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240~420 umol/L,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

三 了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与检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肾结石和慢性肾病有关,同时也是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定期筛查与检测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合并症,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至于何时需要治疗,治疗选用什么药物,我们就谨遵医嘱吧。

最后,我们大家来听一首《痛风,算你狠!》吧,让“午夜凶铃”——痛风深入人心,时刻谨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01):1-13.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20.01.001

[2] 李玉爽,李长贵,路杰. 痛风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45(07):577-580. DOI:10.3760/cma.j.cn115455-20220129-00079

[3] 刘维.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中医杂志,2023,64(01):98-106.DOI:10.13288/j.11-2166/r.2023.01.019

[4] 贺雅萌,王镁.国内外最新痛风诊疗指南的解读和比较.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08):53-57+62.

文章作者:陈冬梅   王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