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酃县往事(二)

 冬歌文苑 2023-06-06 发布于北京

酃县往事

酃县文化馆往北以上,就是现在的北区居委会所辖区域,又称北门垅。北门垅的地理位置特点就是一个字:高。从文化馆开始,进入爬坡模式。以前的文化局、文化馆是和图书馆在一起的,图书馆在坡下,文化局、文化馆在坡上,遥相呼应。一踏入图书馆大门,迎面赫然有一尊伟人的巨型塑像耸立中央,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造次。这个应该是文革时期的作品,和真人一般高大,甚至还要大些。举手投足,栩栩如生,很具时代特色。后来图书馆扩大规模,另行搬迁,建起了新图书馆大楼,才和文化馆分开了。这尊伟人塑像也不知道迁到哪里去了,隐约记得好像是迁到县伟人纪念馆去了。阴差阳错,不经意间,这竟成了珍贵的文物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图书馆我是常客,读高中时,我就办了借书证。那时的我,除上课外,好读杂书,尤其是文学书籍。从借书证的编号看,我应该算是资深的读者了。后来当上了副县长的曾老师,那时还是图书馆的管理员,我们经常打交道。只是她应该不记得我这个当年的懵懂小子了吧。

县文化馆我也经常去,以业余作者的身份,参加过几次文化馆的年会。像文化馆的刘馆长、尹老师,我都认识,尹老师还是我同学的爸爸,会作曲。后来尹老师成了“客家山歌王子”。

这一片区域,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称作是酃县的教育城。和文化局相邻的是老教育局,几栋两层楼的旧红砖屋,也显示不出什么书香味来。九十年代我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经常往这院子里跑,接触最多的是自考办的潘老师和段老师。记得九十年代,我像唐僧取经样,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拿到大专毕业证时,心里感慨万千。从那以后,就不常来了。

与教育局紧挨着的,是县一中的后门。这里有个大大的足球场,我们读书时,这里还是一片茶山,种有稀稀落落的低矮茶林。后来在这里,我们曾种过苹果树,奇葩吧?也不知道是谁脑洞大开,想起种苹果树来的。我想起读过的那篇古文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正我们是只管种,不管活,管它是橘还是枳。上劳动课时,我带来的劳动工具很不给力,经常掉链子,被班主任曾老师讥讽得体无完肤,抬不起头来,让我对劳动课深恶痛绝。这片茶山后来被推平,改成了一个很大的足球场。那时足球场还不是草皮,满地都是沙石。有一年我和几个朋友下了班,来这里和一中的老师们踢足球,在争球时我被绊倒,被这里的碎石擦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因此而记忆深刻。有了这块足球场,从什么时候开始,县城会突然冒出许多支业余足球队来,这块场地成了县里举办足球比赛的好场地。

在那个“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这里以前也挖有防空洞,算是历史的见证吧。防空洞有几十米长。从坡的这头,通到坡的那头。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就喜欢钻进洞里去探险,黑灯瞎火的,玩的就是心跳和刺激。经常在某个角落里踩上一脚稀屎,也不作声,绕过去。后面的人也踩上一脚,才心里平衡。好在没有碰到洞里有蛇,也是万幸。

从武警中队开始,通往党校的泥巴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那时应该税务局、档案局等一些大的单位还没有搬过来,为了铺水泥路,县党校还向社会各界发出捐款倡议书。具体是哪一年铺成的水泥路面,不记得了。县文化馆在党校举办过几期的文学讲习班,我以业余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过两次。热情很高涨,收效却甚微。

老自来水公司后面有一条小路上山,是通往笔架峰的必经之路。笔架峰上有一个电视差转台,县电视台派有人常年驻守在山上,保证全县人民的电视收视。沿一条羊场小道,艰难攀爬几十里路,方能到达峰顶。那时神农谷,云上大院、梨树洲等风景区还未开发,笔架峰倒也是一处值得一看的景点。八一年读高中时,我们50班组织了一次攀爬活动。历经千辛万苦登上顶峰时,我们曾在那里留了一个合影,个个一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场。只是下山时因腿脚酸痛,腿不能弯曲,一路跌跌撞撞,丢盔弃甲,连滚带爬,狼狈不堪。这次艰难的旅行,给我心里留下了恐怖的阴影,以后我再没有上过笔架峰了。

这里茂密的油茶林,曾是我们童年快乐的天地。春天茶树花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如同银河璀璨。捡茶苞是一件开心的事。那娇嫩粉色的茶苞,成了我们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秋收后,必须等到农家摘过头遍茶籽后,才能轮到我们捡。也不知道听哪个倒霉催的说的,茶籽里的白白胖胖的茶籽虫可以生吃。所以每次捡茶籽时发现有虫子时,我就一把倒在手里,仰头一口吞下。现在想起来,我还直想吐,真的佩服自己那时的无知无畏。那时捡茶籽学校给学生都有定额任务的,也不知道什么鬼?每次我都完不成任务。有一次和一个小伙伴去捡茶籽,捡半天还收获甚微。正愁完不成任务,恰好看见一个小孩路过,我们冲上前去,直接干起了明火执仗的营生,威胁他把袋子里的茶籽交出来。没想到的是,若干年以后,这个当年家住卫生局大院的小孩,竟长成了一米八几的彪形大汉!更恐怖的是他还是体校毕业的,在县一中当体育老师,你说吓人不吓人。万幸的是他大概不记得童年的往事了。想起来我就额头直冒冷汗,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李飞,笔名:点点虫虫飞,1965年生人。湖南株洲炎陵人。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等作品刊载于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