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俗

 一线飞扬 2023-06-06 发布于江西

今天是除夕,小区院子里,江边公园里,到处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一串一串的,或挂在树上,或黏在护栏上,红彤彤的一片,煞是好看。

女儿问,为什么要挂这么多红色的灯笼呢?

“红色代表喜庆,灯笼是夜间的长明灯。代表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长长久久的意思。”我告诉女儿。

今年过年我留在单位值班。为了让孩子感受浓浓的年味,我将孩子送回了老家。孩子们帮着爷爷奶奶洗橱柜、贴对联、搞卫生,将平时冷清的房子妆点得热气腾腾。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是篾匠,为了讨生活,他长期在山里帮别人编篾制品。家里十几亩地全靠母亲操持。唯有到了过年前两天,父亲才会回来。他骑着自行车,还在村头的那个土坡上,他便一路响起铃铛。听到铃铛声,我和哥哥知道父亲回来了,我们丢下手中的活计,飞奔到院门口,充满期待地远远望着父亲。父亲满脸微笑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他捻动刹车,有些强调式地按两下铃铛,然后稳稳地将自行车停在我们面前。

父亲打起自行车的支架,缓缓地从车上的蛇皮袋里拿出给家里置办的年货。两盘长长的、红红的鞭炮,一捆是大年三十晚上燃放的,一捆是初一早上燃放的,那个鞭炮响数要多,时间要长。在乡下,这个时段谁家的爆竹时间长,说明谁家有实力。七小捆中等长度的鞭炮,那是为迎财神、灶神、五谷丰登等各路神仙燃放的。还有两挂爆竹,一挂是初二去舅舅家用的,另一挂是迎春神用的。在南方有一个风俗,走亲戚初二都去丈母娘家。在进门之前,女婿先到女方村里的祠堂放一挂鞭炮,祭奠、感恩祖先,保佑一家人丁兴旺。每年的立春,都在元宵节前后,对于农民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春神迎得好不好,关系到一年地里的收成。每当立春那一天,父亲会很认真地翻看日历,迎春神的时间精确到秒,必须在那个节点,祭奠、燃放爆竹。据说,在那个节点,鸡蛋能直立在桌面上。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拿完爆竹,下面是春节要用的一些干货,笋干、腐竹一类的东西。后面则是给我们买的玩具,一个小长颈鹿,一辆父亲用木头雕刻而成,且装上了塑料履带的小坦克。不管是什么玩具,我们兄弟俩都欢天喜地抱在怀里。最后拿出来的肯定是一沓厚厚的红纸,那是写春联用的。父亲在厅堂里裁好纸,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后,便蹲着马步,在桌边写春联。父亲小时候练过毛笔字,春联写得龙飞凤舞。我们上学后,父亲要求我们站在旁边帮他想对联。厨房一般都写“五味清香”、后门是“后有余庆”,楼顶阁楼则是“吉星高照”,楼梯口自然是“步步高升”。院门口写“春色满园”,牛栏猪栏永远都是“六畜兴旺”。

有一年我实在忍不住说,爸,牛栏要不就写“非常牛逼”吧。小时候,我在家里的主要任务是放牛。我觉得我们家两头黄牛特别牛,每次把它们赶到山上,一眨眼的功夫,两个家伙就跑得无影无踪。放牛时,我喜欢带着一本小说去看,看得入迷时,难免就忽略了放牛的事情,等反应过来,牛已经不见了。我经常找到天黑,因为找不到牛,不敢回家,母亲拿着手电筒到山上找我。因为看不住牛,母亲抱怨我粗心,让我先回家,自己则拿着手电筒漫山遍野地找。我们村的山头,树多林密,孤坟遍野。不知道小个子的母亲靠什么克服内心的恐惧。

“非常牛逼。”父亲在嘴里揣摩着,感觉哪里不对,又感觉不出哪里不对。最后对我点点头说,那就“非常牛逼”吧。写完春联,贴春联就是我们哥俩的工作了。我提着一条板凳,托着一碗米糊,和哥哥分工协作,流水线作业,不到十分钟就将家里家外春联贴满了。

贴完春联,就该吃年夜饭了。吉泰盆地里有一个习俗,年夜饭在中午吃,准确来说是下午点到点左右吃。中午吃完饭,晚上不吃正餐,随便用一点点心就对付过去。吃完饭后,是收拾个人卫生的时间。过年前,大家都要浑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换上新买的衣服,那叫“辞旧迎新”。等收拾完一切,母亲还得用碱水把灶台和锅碗瓢盆重新刷一遍。按照习俗,大年初一不碰荤腥,只吃素。那代表新的一年,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夜幕已经降临,天边冲起一阵阵烟花。我们在厅堂里燃起一盆炭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手里一边织着毛拖鞋,一边问我们,去年的目标实现了吗?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有什么目标?看到我们说得有些含糊,母亲说出自己的目标:今年家里的粮食单季亩产900斤,明年争取达到1000斤。家里出栏了6头猪,明年要买一头母猪,至少下两窝小猪,争取出栏12头。厨房边上的空房间准备收拾出来养鸡,一方面每周可以杀一只给你们兄弟俩补身体;另一方面,平时零售的收入可以作为你们的学杂费。按照母亲的模板,我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和目标。

夜已深,电视里的春晚,主持人高喊着“新年快乐,扎西德勒”。外面不时响起鞭炮声,父亲起身,在门口点燃一挂鞭炮,嘴里喊着“封财门咯”。那声音就像一个号子,顺着门前空旷的原野,传出去好远好远……(文/肖扬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