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类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一文全总结!

 疯狂的金牛 2023-06-06 发布于广东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需要多种手段进行联合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口服降糖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十分普遍。常用的七类口服降糖药各自特点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正确应用呢?

糖尿病治疗路径

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简易路径如下图所示:

图片

双胍类

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建议:如无禁忌症或是不耐受者,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基础治疗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获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0.7%-1.0%,减轻体重

常见不良反应

  • 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剂量逐渐加量可减少不良反应

  • 长期使用可引起维生素B12下降:如缺乏适当补充维生素 B12。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不耐受或存在禁忌证的起始治疗或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时的联合用药。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

获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1.0%-1.5%

常见不良反应

低血糖、体重增加

格列奈类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作用机制:胰岛素促泌剂,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获益:起效快,有一定降空腹血糖,可使HbA1c降低0.5%~1.5%

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体重增加

TZD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等

作用机制: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获益:改善胰岛素抵抗,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可使HbA1c降低0.7%-1.0%

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

α 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等

作用机制: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获益: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可使HbA1c降低0.5%

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

DPP-4i(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作用机制:抑制二肽基肽酶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 GLP‐1 水平升高而降低血糖。

获益:单独使用不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SGLT2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抑制剂)

代表药物: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作用机制: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从而促进尿糖的排出。

获益:可使HbA1c降低0.5%-1.2%,还具有一定减轻体重和降压的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

常见糖尿病口服药物获益总结
图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409.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 3(5):196-199.

来源|原创
编辑 | Chlo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