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钻研王羲之60年,写下最得意之作,字字充满仙气,让写丑书的坐不住了!

 墨品书法网 2023-06-06 发布于北京

王羲之的字几乎是每位书法家都会认真学习的,在3000年的书法史上,王羲之影响持续了1500多年,他的“书圣”称号当之无愧。王羲之的真迹在今天虽然已不存在,但在古代还是可以见到的,就是靠着临摹这些真迹法帖,智永、褚遂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和王铎脱颖而出。

董其昌被认为是书坛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与赵孟頫相结合,就能凑成一个“完整的王羲之”,因为“赵孟頫得右军实处,董其昌得其虚处”。董其昌家世显赫,本人又是高官厚禄,所以他能够有足够的金钱搜罗古今法帖真迹,其中当然也包括“二王”作品。

董其昌建“玄赏斋”,贮法帖、名画、古书等,鼎鼎大名的《戏鸿堂法帖》就是由他汇编。经过六十多年如一日的临习,董其昌深悟“二王”笔法。初学者学魏晋笔法,很容易无所适从,而从赵、董二人入手,进而上追魏晋,不仅合乎“取法乎上”原则,也更容易。

董其昌大半辈子时间都在跟赵孟頫“较劲”,如果要论二人谁的技艺更上一层楼,时至今日也无定论。单以作品来说,董其昌比赵子昂“更上一层楼”之作还真不少,比如这卷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大字行书《岳阳楼记》,书写此卷时董其昌已经55岁,全卷笔笔不俗,字字充满仙气,工稳而不失个性。

《岳阳楼记》全卷纵37.6厘米,横1499.5厘米,138行,单字大小足有10厘米,如拳大小,是董其昌的极为罕见的巨幅大字行书,也是他生平最得意之作。董其昌虽然深研“二王”之法,但他厉害之处在于晋唐笔法融为一体,并注入禅宗萧散空灵之美。

董其昌自述: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及钟元常《宣示表》……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

《岳阳楼记》敛锋入纸,行笔中锋,用墨浓中有淡,以飞白增加空灵之美,笔法、结字有李邕、米芾特征,笔画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中宫紧实,同时又左右开张、收放结合。字与字、行与行间布置通透、疏密结合。

此帖笔法严谨、气韵雅致,直到今日看来依旧美不胜收,字大如拳、细节纤毫毕现,非常适合作为行书字帖。董其昌的字在法度之中创新,这让那些鼓吹要抛弃传统的“丑书大师”坐不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