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的中医诊断分型和处方用药

 中医养生馆888 2023-06-06 发布于河南

痛风的症状一般是半夜或清晨急性发作,有发热、头痛、口干口苦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早期多累计足跟、指、趾等中小关节,晚期或见关节肿大、畸形、僵硬、耳轮、指间、指掌处呈现黄白色痛风或破溃形成瘘管。中医在临床上常把痛风分为三型,即湿热痹阻、血瘀痰阻、肝肾亏虚。针对每种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另外痛风也需要一些辅助的治疗方法,比如药敷和药膏,再配上中成药,对于痛风的彻底治疗有很大的效果。

痛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热痹阻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于下床活动,日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主证分析: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由于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烈疼痛。痛处红肿灼热及发热、口渴、心烦、脉滑数、舌红苔黄,皆为火热的特征,也反映了火热熏灼最易伤津的特点。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防己10g,杏仁10g,滑石15g,连翘10g,山栀6g,薏苡仁30g,半夏6g,蚕沙10g,赤小豆10 g,姜黄10g,海桐皮10g。

方解:本方用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辅以滑石、薏苡仁淡渗利湿;杏仁宣利肺气,蚕砂、半夏、赤小豆除湿化浊;连翘、山栀清泄郁热,海桐皮、姜黄宣络祛风,止痛利湿。湿去热清经络宣通,则痹痛自除。若关节红肿甚者加秦艽10g、银花藤30g、虎杖10g。若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15g、乳香6g,以活血通络,止痛除痹。湿盛者加萆10g、泽泻10g,以加强利湿作用。

(2)血瘀痰阻

主证:痹证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剧烈,停着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关节或红肿疼痛,兼见发热而渴,尿短赤;或关节冰凉,寒冷季节而痛剧,得热而安。舌多见紫色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痹证日久,经络气血为外邪壅滞,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髓,痼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故刺痛、掣痛,疼痛剧烈;气血不能周流故见麻木;痰瘀留着,故痛有定处。关节周围紫黯,舌有瘀斑,细涩脉皆瘀滞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地龙20g,五灵脂9g,川芎9g,没药9g,香附9g,羌活12g,秦艽12g,牛膝20g,生甘草6g。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五灵脂、地龙祛痰通络;川芎、没药、香附理气活血止痛;羌活、秦艽祛风除湿;牛膝活血通络,强壮筋骨,引诸药达病所;生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止痛之效。痰瘀久留者加全蝎6g、蜈蚣1条、乌梢蛇10g 、蜂房6g,以活血化瘀,搜邪通络;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g,僵蚕10g,以祛痰散结。

(3)肝肾亏虚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舌淡白,脉沉弱。或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运动时加剧,形疲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或持续低烧,日晡潮热,腰酸膝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不可屈伸,日轻夜重,口干心烦,纳少,舌质红少苔,脉细。

主证分析:病久伤及肝肾。阳气不足,表卫不固,外邪易侵,故骨节疼痛,时轻时剧,邪气久羁,气血失荣,故屈伸不利,关节僵硬变形,筋肉萎缩;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腰膝酸软无力,甚至弯腰驮背,为病久延及肝肾,肝肾亏虚之象;食少便溏,乏力短气,乃脾阳亦虚,生化之源不足;形寒肢冷,关节冷感,自汗恶风等皆阳虚外寒之象。若阴血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血虚生风,故筋脉拘急牵扯,骨节疼痛而运动时为甚;阴亏阳亢,故头晕耳鸣,盗汗面赤,低热缠绵,口干心烦;腰膝酸软为肝肾精血不足之象。

治则: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防风、秦艽、当归、川芎、地黄、芍药、杜仲、牛膝各10~15g,细辛3g,肉桂5~10 g,茯苓、桑寄生15~30g,人参5~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诸药共奏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效。偏于阳虚,关节冷痛明显加附子5~10g、干姜5~10g以温阳散寒。偏于阴虚去肉桂加枸杞子5~10g、制首乌5~10g以补肝益肾。腰膝酸软无力加黄芪30g、川断1 5g以益气补肾。肌肤不仁加鸡血藤30g、络石藤15g以养血通络。[page]

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2)九藤酒

组成:青藤、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天仙藤、阴地蕨、忍冬藤、五味子藤。

功效:祛风清热,除湿通络。主治:痛风,证属湿热痹阻型者。

服法:每次9g,每日3次。

(3)四妙散

组成:威灵仙、羊角灰、白芥子、苍耳子。

功效:化痰通络,理气止痛。主治:痛风,证属血瘀痰阻型。服法:每服3g,日3次,姜汁送服。

(4)舒筋活血丸

组成:土鳖虫、桃仁、骨碎补、熟地、栀子、桂枝、乳香、自然铜、儿茶、当归、红花、怀牛膝、续断、白芷、赤芍、三七、苏木、大黄、马钱子、冰片。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治:痛风,证属血瘀痰阻型。

服法:每次1丸,日3次,温水送服。

(5)金匮肾气丸

组成:熟附子、桂枝、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温补肾阳。主治:痛风,证属肝肾不足型偏阳虚者。

服法:每次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

(6)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山茱萸、炒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主治:痛风,证属肝肾不足型偏阴虚者。

服法:每次1丸,日3次,淡盐水送服。[page]

治疗痛风的外用膏药

(1)风火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60g,共捣为膏。

功效:祛风通痹止痛。主治:陈年痛风。

用法:调热黄酒敷冷痛处。2、3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汤熏洗再敷药,包好。若皮肉热痛用清油搽之。

(2)头葛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川乌头150g,野葛、莽草各500g。上药细切,将药拌匀,经3日,用猪脂2 500g与前药入锅中,以草火煎之,以乌头色焦黄为度,用绵滤去渣,收于瓷器中盛。

功效:祛风散寒,除痹止痛。主治:治痛风,手足顽麻。

用法:摊贴患处。

(3)头子软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乌头、附子、当归各60g,羌活、细辛、桂心、防风、白术、川椒、吴茱萸各30g,猪脂500g。上药细切如豆大,以醋微淹之,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煎之,候附子色黄即可成膏,收瓷盒中。

功效:祛风通痹止痛。主治:痛风,顽痹,四肢拘挛。

用法:贴患处。

治疗痛风的药敷方

(1)外搽药酒方

药物组成:伸筋草12g,透骨草12g,川桂枝9g,羌活12g,独活12g,川乌9g,草乌9g,全当归12g,紫草9g,红花9g,桑枝9g,虎杖9g,络石藤9g,地鳖虫6g。以上诸药,用高粱酒1.5kg浸泡,约1周后外用。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寒痹所致的关节疼痛,活动限制等症。

用法:先以热水洗患处,后用此酒轻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2)黄药

药物组成:干燥象皮粉1g,蜂蜜300ml,冷开水100ml,三者混合搅匀后备用。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主治:湿热型骨痹。

用法:将黄药涂于发炎关节表面,每2小时1次。用药期间患部禁止过多活动,禁入冷水。

(3)当归散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藁本、独活、荆芥穗、牡荆叶各30g。上药为粗末,盐120g同炒热,袋盛熨之,冷则易。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痛风。

用法:热敷患处

龚鹏生执业医师温馨提示:痛风患者要切忌酗酒,由于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乙醇还能促进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时,酒类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内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大量饮酒可致痛风发作,长期慢性饮酒可发生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最好戒酒,一时戒不掉也要注意避免大量饮酒,更忌酗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