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破案现场(十八)

 清风1915 2023-06-06 发布于湖北

正官:调顺之后是寂静,云何寂静?“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

七杀:调顺是先取“色声香味触、贪嗔痴男女”等十相为过患想,此是先取“种路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为过患想,有什么不同?

正官:前者说的是指意识与五识共同作用的相,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若遇事起贪嗔痴,或着迷于男女之相,这些都是前六识相互配合方可,后者说的恶寻思、随烦恼等,则多指意识的独自计度作用,并非指当下亲历的事情所起,比如静坐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多年前的旧事,由此而生欲、恚、害等想,对治的是这些。

七杀:这个过患似乎比调顺所要对治的过患更深一层。

正官:是的,调伏了前面十种过患,还要能对付得了这些更细微、深入的过患,方称得上寂静,难度更大,要更加精进。由此增上力,诸恶寻思、随烦恼得以对治,搞定、拿下。

七杀:拿下了就万事大吉了?

正官:不能说万事大吉,拿下不代表斩草除根,亦有可能偶尔失念,但因为功夫渐深,即使发生这样的事也能随即“除遣变吐”,这即是第七住“最极寂静”。“云何名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七杀:更高级的寂静。

正官:对,不仅搞定了,还能及时防止敌人反扑,一经发现立马剿灭,“能不忍受”,敌人没机会兴风作浪。

七杀:这最极寂静好是好,但同时也说明没有完全达到“杜绝”的状态吧?

正官:是的,还没有达到完全“无人来犯”,还会偶有失念,老虎也打个盹。

七杀:要是老虎不打盹了,是不是又得进入下一住才可?

正官:对,第八住,专注一趣,“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无缺无间,就是说老虎不打盹了,一旦入定,心跟明镜儿似的,不管是十相过患,还是上面说的恶寻思、随烦恼,都没机会钻进来,彻底的被排除。

七杀:厉害厉害,我觉得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定境,比调顺、寂静什么的高超的多。

正官:那当然,最极寂静的时候还是有缺有间,再往前,则是还有粗相过患,人家这里是无缺无间,不是一样档次。

七杀:既然这个专注一趣都这么厉害了,怎么后面还有第九住?都流行九品吗?是不是后面还有大宗师级别的?

正官:被《庆余年》洗脑了?

七杀:嘿嘿,这剧最近挺火,一开始我看了头两集,算是内住,但是觉得没啥意思,讲范闲小屁孩的时候,正准备弃剧了,第三集长大之后剧情好看了,算是续住,好歹续上了。

正官:你倒是活学活用,照你这劲头,从第三集一口气追到30集了吧?

七杀:还多呢,听说泄露了不少集,我这刚花8块钱冲了爱奇艺的会员,就有人说盗版的比会员更新的还快,你说我郁闷不?

正官:郁闷。

七杀:还有更郁闷的,说刚冲了50元要提前看6集,结果还是没盗版的更新快,大半夜的找盗版。

正官:既然都是会员了,怎么还搞加钱提前看这些?合适吗?

七杀:这叫VIP中P,说不准后面还会有P中P中P。

正官:这就太不“专注一趣”了,修行可不能这样,要专一,不能善变。

七杀:如此看来,不管什么地方、什么事,要做到“一”都不容易,利字当头时,就更不可能了,专注一趣果然是高水准,超厉害。

正官:专注一趣确实很厉害,但它是“有加行、有功用”,还是有“刻意”的痕迹,需要专门的精进、专门的作意。到了第九品“等持”才时真正的、彻底的“定”,“云何等持?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七杀:这无加行、无功用和有加行、有功行的区别在哪里?

正官:有加行、有功用,好比一个优秀的小学生,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记笔记、课堂上勇于提问等等,很好地做到家长、老师要求他做的。

七杀:确实优秀。

正官:是的,能这么做已经非常优秀,但尚有极少数学生,不用刻意的提醒自己,也能自觉地做到这些事情,已经完全养成了习惯,自然而然,这个就好比“无加行、无功用”。

七杀:更高一筹,优秀中的优秀。

正官:这么一套整下来,九种心住就完成了,再往后面,就是不断的在程度上加深,没有第十住、十一住,都是“等持”,但初到等持的时候还是在欲界,再深入,则可以进入色界,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

七杀:这个描述的确实精细、全面,而且次第清晰、差别明显。

正官:对,内住是由外而内,先以心内为所缘境,续住是由粗而细,安住是有失念时复摄录于内,近住是屡屡作意维持更长久的、细微的内住,调顺是安定下来之后对付外来干扰,寂静是攘外之后再安顿内心之细扰,渐渐于细扰也能排除,最极寂静纵偶有失记令细扰出现亦能即时除掉,专注一趣是通过精进、努力全无扰乱因素,等持则是连刻意都没有也能令心持续清净而转。

七杀:有点象搬家,内住是先住下来,续住是收拾整齐,安住是缺什么再去买回来,近住买齐了就装修,调顺是在家呆着不受外界撩拨,寂静是连内心波澜也可平息,最极寂静是偶尔再起波澜也随时消灭,专注一趣是本分、规矩的起居,等持则是习惯养成,没有半分痕迹。

正官: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七杀:甭管丰富不丰富,看看大师怎么说吧。

正官:嗯,惠能大师又说,若嘴上说善而心中不这么说,那不行,要心口如一、内外如一,方是真的定慧相等。

七杀:心口不一,连世俗意义上的善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定慧等不等了。

正官:没错,须知此处是方便说,祖师口中的“平常心”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平常心”差了十万八千里,不可混为一谈。

七杀:关于这个“平常心”的争论倒是不少,一句“平常心是道”,似乎人人都得道了的感觉。

正官:自悟修行,不在于争,迷人方争,你要真心中明境儿一样,哪有功夫与别人“理论”?你掌握了赚钱的方法了,还会把心思放在跟别人证明这个方法管不管用吗?

七杀:我会忙着赚钱。

正官:定与慧的关系如灯与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二体一,不可完全隔裂。

七杀:这个比喻有漏洞。

正官:有什么漏洞?

七杀:喻中得是有光的灯,假如是熄灭的灯,就是有定无慧,有灯无光,定慧分离。

正官:说得不错,杠精先生。大师又说:“善知识们,所谓一行三味,即是说于一切行住坐卧中,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是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而心不行,那是执着,非真一行三味,若说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味,这个见解也是不行的,你整块木头,它没有心,但它见性了吗?是一行三味吗?”

七杀:它是木头味。

正官:直心是“无住”心、无执之心,而不是“无心”,无想天有情意识都不现行,都是“无心”的,它们见性了吗?报尽,继续轮回罢了。又或者人在休克的时候,意识不现行,也是“无心”,开悟了吗?

七杀:要是能开悟可方便了,冲着脑门抡一锤子即可见性。

正官:直心,平常心,表达的都是“无执”的状态和趋向,一行三昧也是对状态的描述,不是有一个东西叫一行三昧,可以找到,如同爱心,通过爱人、爱家、爱父母、爱子女这些行动来体现,不是有一个脱离于家、爱人、子女之外的心叫爱心,佛性、一行三昧、道、真如等等,都是法的“实性”,要由法而“显”,不是有一个本体叫佛性、叫三昧,那是外道见,是神我、梵我见。“妄不起心”不是一行三味,“不起妄心”方是一行三味。

七杀:这俩有啥区别?

正官:妄不起心,是将心压制,令意识不现行,比如无想定、无想天或休克等无心位,不起妄心则是有心而不起妄,心行而不有执,是清净心的状态。你牙疼了,找医生,医生给你打了麻药,你连身带牙都没感觉了,这不叫“治病”,只叫暂时压制,如“妄不起心”,医生把你的牙疼治好了,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是心起但“不起妄心”,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七杀:这么说就比较容易明白了。

正官:舍利弗在林中静坐被维摩居士诘诃,就是这个原因,那只是令心不起,而不是心不生妄,光修定不修慧,纵有“功夫”也难出生死海,有的人教授禅定功夫,令看心观静,以不动不起为“功”,如此而成大执,若方向错误,力量越大错得越离谱。

七杀:所以,“见性”尤显得重要。

正官:本来正教没有顿渐之分,实是人的智慧有利钝之别,根钝者渐修,根利者顿入,不管是利是钝,所见本性无二,我禅宗法门,以无念为宗,此无念非无有念头,而是无有妄念、执念,以无相为体,非相全无,而是不执其相为真实,以无住为本,不执一物,不住一物。

七杀:说得挺好。

正官:大师的原话是“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七杀:无相、无念的意思一致,就是无住者和你描述的有所差别,为何说无住者是人之本性?

正官:说的是人之“本心”,它是不执一物,不住一物的,本心的境界不可思议,凡夫未证得,要证得之后方可契会,若借用唯识的八识体系,这个很好表达,就是第八识的现量境界,第八识是无执无障,唯现量所得,自然不住一物,不着一物,要注意,我说的是第八识的现量境界,不是说第八识。

七杀:嗯,学雷锋是学雷锋的精神,不是变成雷锋本人。

正官:“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七杀:这还是说的“不着一物”吧?

正官:是的,但不着一物听着容易,真正形成胜解不是那么容易,明明世间的一花一草历历分明的在这儿摆着,你怎么不着呢?不是说我看见了花,我不“执着”它就成了。

七杀:不是这样吗?我看到了花,我不执着它是花就是。

正官:你看见花时,已经执着它是花了,不是你看到之后再决定执着不执着,好比你看到漂亮女子时流口水,流口水时表明你已经动了非份之想,不是流口水后你再“决定”起不起非份之想。

七杀:这有点夸张,流口水那得不堪到什么程度?

正官:比喻是夸张了点,但一样可以明理,真见到漂亮姑娘的时候,你能说你心中一点波涟漪都不起吗?

七杀:起,而且不止一点。

正官:很诚实,实在人。

七杀:本来就如此,这又不丢人,没必要装。

正官:你起涟漪时,证明你已经有“执”,若无其执则不起之。

七杀:那我立马收起心猿意马呢?

正官:收心是对治,是另外一回事,执已经现行是事实,你认为这个姑娘“漂亮”,你见到漂亮姑娘的同时,你的关于'美色’的执着已经现起,这不是由你想或不想、控制不控制所决定的。

七杀:倒也如实。

正官:往更深一点说,你看到一朵红花的时候,你已经处于“执着这是一朵花”的状态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花”,只有种种色,是你意识的计度分别作用,将这种种色“组合”起来,形成了有颜色深浅、有立体感的花的形象。

七杀:我去!

正官:而且这种种色,也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你的心“流”出,即自识所变,所以“外境”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客观世界也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唯识体系的认知法则,所谓“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七杀:我晕!有点绕。

正官:你晕也没用。

七杀:若再深一点,是不是可以说凡夫从一睁眼到睡前都是处于执着的状态?

正官:不睁眼也是,24小时无间断的执着。

七杀:我都睡着了,怎么执着?

正官:深睡时,意识不行,但更深层的末那识依然运行、有执,所以你的生命体得以延续,不然你睡着了或休克的时候意识不行,整个人就没了,生命岂非“间断”?

七杀:那不能间断。

正官:凡夫之所以是凡夫,之所以有执,是意识、末那识的共同作用,意识粗显,末那幽深不可觉,所以你睡你的,哪怕你变植物人了,甚至投胎转世了,末那世都不会间断。

七杀:这么厉害,我喜欢。

正官: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我喜欢”,嘿嘿,生死海中轮回也是因为它,真离此方可真了生死。

七杀:那咋办?

正官:“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从此着手,以无相为体,于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七杀:说白了是远离遍计所执。

正官:没错,如果以三性来简别,就是这么简单,不管是离相,还是无念,还是无相,指向的都是远离遍计所执。若整过了头,“百物不思,念尽除却”则是暂伏,甚至是恶取空,不是究竟之道,学者宜深思。

七杀:嗯,值得深思,自己整错了坑自己,若再误导他人,罪过更大。

正官:禅宗以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

七杀:二相是什么相?

正官:执着有或无,一或异,俱或不俱等等,是这个“二”,又说“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情,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这一段是非常容易引起误解的,实质是辗转说。不是说真如“生”出来了眼耳鼻舌等。

七杀:如果这样,和上帝造出来万法没区别。

正官:这里将真如换成“本心”更好理解,再进一步把本心换阿赖耶识的现量境界,就更方便,阿赖耶识是种子依,世间万法的现起都离不开此种子,若此阿赖耶识的境界不复存在,不用说眼耳鼻舌不复存在,世间一切河山大地日月星辰亦不复存在,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如果生硬的理解成生孩子一样生出来眼耳鼻舌等,就彻底会错了祖师意,无异于外道神我、梵我。

七杀:确实容易有歧义,不是上根的碰到这东西一下就整懵了。

正官:它的深层意识是说:见性之人,证得本心,以其他有情之“染心”为增上,而显起相似境界,这是圣者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是在讲“背后的真相”,这个真相凡夫尚未证得。一旦证得,即转染为净,真性常自在。如经中所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个分别就是后得智的善分别,这个'不动’不是象傻子一样呆着不动而是不为诸虚妄境界所牵引、羁绊。

七杀:卧轮禅师又躺枪。

正官:大师又说,我们禅宗所谓的“坐禅”,不着心,不着净,也不是不动,为什么呢?心本身就是虚幻,不可执之为真。我们感觉得到的扑通扑通乱跳的那个心其实不是一个绝对真实的存在,我们认为能思维的那个心也不是绝对真实的存在,一切都是执着的结果。

七杀:这不容易做到。

正官:不仅不能执着有心,也不能执着有“净”,人性本净是开了上帝视角,是圣者所证,凡夫未证,未证时若认为有一个清净的本体存在,同样是执。

七杀:有点绕,本来就是净,可不就是有其净体吗?

正官:你把考题全做对了,会得到一个“满分”,不是有一个单独的满分在那儿摆着,然后你什么都不要做直接去找这个满分,前是真“净”,后是“执着于净”,明白?

七杀:明白,已经做满分的人告诉不及格的人,一切众生皆具“满分”德相,只因妄想执着未能证得,重点是要通过“修行”来证得这个人人都有机会获得的满分,不是有个满分在那儿洗白白了等人来找。

正官:那么修行的基本法则是什么呢?就是远离妄想,远离遍计所执,清净自性自然显现,如灰中去黑,自显其白。白由“去黑”而显,非不去黑而由灰中寻找一“白”,这里面的差别非常关键,若立一净相而求,反障本性,被“净”所缚,又“不动”者,不是身不动,而是心不动,心不动不是观心自守,也不是令心不行,而是不为善恶境界所“动”。又所谓禅定,依禅宗的法则来看,外离相方为禅,内不乱方为定,不是坐着参禅就叫坐禅,那多最是坐禅的人的样子。

七杀:是啊,坐着参禅容易,参到禅不容易,坐着的时候,身体是不动了,内心乱动,眼睛是不往外瞅了,心中却不离外相。

正官:纵然内守悠闲,也不过法尘分别影事,不是真的离相、不乱。要如《菩萨戒经》所言“于念中自见清净本性”方是真坐禅。

七杀:难,难。清净本性哪是这么好见,凡夫心中诸多尘劳往事,想清净时它们就不请自来,更不用说那些做错的事,有罪过的事,很是扰乱心神。

正官:不着急,有办法,大师为你准备着呢。

七杀:什么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