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摘茄子成为奖励之后

 新用户9913Bpb0 2023-06-08 发布于浙江

当摘茄子成为奖励之后

最近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写一写班级里孩子的故事了。
这两天,学校的杨梅熟了,我就让周末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去摘杨梅。看着去摘杨梅孩子的脸,你就知道他们对校园里的这棵杨梅树早就垂延三尺了。再回头看看坐在教室里,没有去摘杨梅的孩子的脸,你就知道他们有多么后悔了。
孩子们在摘杨梅的时候,甚是开心,更是幸福。有几个孩子就自然背起了刚刚学过的《杨氏之子》一文:“……,为设果,果有杨梅。……。”其实,这就是一种综合运用。
周一,我们在会议上讨论了老师如何吸引学生听自己的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孩子建立多种关系,而不能只是单独的上课和写作业、检查作业的关系。如果只是这样的关系,彼此注定会走不到一起。因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就会困扰着我们老师,让我们变得不自由。
今天,又是一篇自由写作。我跟孩子们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00字以上的同学,可以和我去学耕园摘茄子。这话刚一说,孩子们的眼睛就已经亮起来了。跟过去的挑战500字的做法不一样,这次有了实质性的奖励。
时间一到,果然全班有好多同学超过了这个数字,甚至是远远超过了。当然,我不会失信他们,带着他们一群人,拿起剪刀去摘茄子。他们一个个真是兴高采烈,好比大人中了万元彩票一样。
其实,我们都知道奖励是有毒的。过去,我也跟老师谈论很多关于奖励的话题。当摘茄子成为奖励之后,又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因此做了这样一个记录。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都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准备了很多棒棒糖,甚至有的老师会购买整麻袋的“大礼包”。只要学生表现好,就会奖励一颗棒棒糖。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这种奖励特别有用。可是,到了中高段,很多老师发现我们的奖励对学生起不了作用了。
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很多老师只是把奖励当作奖励。
一二年级学生对待老师的奖励,他们真的是以为老师是真心表扬他们的。所以,当他们得到了棒棒糖,内心除了棒棒糖本身外,还会有一份成就感。也就是说,他们会觉得这根棒棒糖,与自己买的棒棒糖不一样。
而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已经完全能够感受到老师是不是真心赞美他们。因此,在他们看来棒棒糖就只是棒棒糖。如果老师没有在棒棒糖里加点“心”,那孩子是不会领这份情的。因为他们觉得棒棒糖,外面小店里多的是,想要吃自己就可以买来吃。因此,他们更看重的是,棒棒糖里是否有一颗真心。
有些老师不管在那个年级,他们都会使用棒棒糖,而且这种奖励依然十分有效。原因就在这,老师们奖励棒棒糖的同时,加入了老师自己的真心。其实,此刻棒棒糖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赞美。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老师,经常抱怨自己对待自己班级学生,进行任何奖励措施都没用了。其实,不是奖励没有用,而是你的奖励只是一种奖励。
如此,我们对奖励的认识,又更进一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