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玉器24】代表春秋战国时玻璃器生产最高水平的蟠虺纹琉璃环

 郢都故事 2023-06-08 发布于北京

【楚国玉器24】

代表春秋战国时玻璃器生产最高水平的蟠虺纹琉璃环

文/图   张卫平

       “带长铗之陆离兮……”

      我们知道,屈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标识,那就是喜爱佩带着长剑。

      不过,比较奇葩的是《楚辞·离骚》中的“陆离”一词,居然在《楚辞》以外所有先秦文字资料中觅寻不到其靓丽的身影。

     更有意思的是,陆离按照传统的解释,是形容色彩绚丽繁杂、参差错综的,但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则认为,屈原赋中的这个“陆离”就是现在的“玻璃”。也就是说,屈原的标配是佩带一把柄部装饰着陆离的宝剑。

蟠虺纹琉璃环

      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发现,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粘贴有两块绿色的玻璃,与镶嵌在剑柄上的绿松石并存。对此,楚学大师张正明先生认为,可能因为楚国灭了越国后,这把越王的宝剑在落入楚人之后,由楚人粘贴上去的。

      后来,从湖南长沙和湖北荆州的楚墓中,又发现了大量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经检测,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南亚或西方进口的”,也有一部分铅钡玻璃“是楚人仿制的”。

      考古发现与研究证实,楚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楚人至少在2500年前就与西方建立了文化和经济交流。同时,善于创新的楚人至少在2400多年前,就率先制造出了中国的“玻璃”。

      现将荆州大地楚墓葬中出土的玻璃方面的文物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古玉专家古方先生所说的,荆州谢家桥墓出土的“代表了当时玻璃器生产的最高水平”的蟠虺纹琉璃环。

蟠虺纹琉璃环

战国晚期礼仪用玉

荆州市谢家桥墓地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直径10.8厘米

厚0.9厘米

孔径7.6厘米

      蓝色琉璃,有气泡,半透明。内外缘有凸起的轮廓线,中间浅浮雕十组蟠虺纹及卷云纹,两面纹饰相同。璧外侧面,浅浮雕细密的蟠虺纹。

【声音·古玉专家古方点评】

    这件琉璃环,堪称早期玻璃器的精品,不但质地纯净,透明度高,而且满饰细密的蟠虺纹,相当精致。
      中国早期的玻璃器,“蜻蜓眼”琉璃珠,一般认为是从西亚输入的,因为当时在西亚以及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大量流行这种珠子,但是这种蟠虺纹环的造型则是中国特有的,因此这件琉璃环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玻璃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张正明学术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文物说明与图源】

荆州博物馆编著:《荆州楚玉——湖北荆州出土战国时期楚国玉器》,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