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以胃气为本”,胃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人体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胃气充盈则人安康,胃气亏损则人百病丛生。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中医常说“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认为胃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人体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即人体五脏六腑的健康与否都与胃气相关,是由胃气的的盈亏所决定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那么,什么是胃气呢?

胃气是什么?

中医学中的气,是指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精微物质。胃气既指胃受纳和腐熟饮食功能活动,也指胃腑中促进和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如《中国医学大辞典·胃》说:“胃气,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也”。
胃气涵盖的范围很广,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正如李杲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所说:“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

因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又统称胃气。
简而言之,“胃气”有侠义和广义两种含义。侠义的“胃气”即上文中所言的以脾胃为主的消化功能;广义的“胃气”则是指热之正气,包括清气、营气、卫气、春升之气。
“胃气”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说:“平人之常气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又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指出胃气为人体之本,胃气之盛衰,直接关系到疾病发展的吉凶顺逆,人之生死存亡。如《灵素·营卫生会》中说:“人受气于谷,谷入胃中,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接着又在《灵素·五味》进一步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说“胃属于戍脾......万物滋生,人之亦元,三焦之气,五脏六腑之脉,统宗于胃,故人以胃气为本”,《血荣气卫论》进一步说:“人受谷气于胃,胃为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
还有张介宾的《景岳全书》:”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而凡脾胃受伤之处,所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胃气决定人的生死。
因而胃气的存亡、强弱,可直接推测出脏腑功能的强弱盛衰。
中医学理论极为重视胃气,认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的充盛与否在一定程度能反应脏腑的盛衰,如喻昌《医门法律》中说:“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胃气强,即指脾胃的运化功能强,气血生化有源;胃气弱,即脾胃的消化功能弱,气血生化乏源。《普济方·针灸·虚损》曰:“难经云,人以胃气为本。释旨云,言五脏皆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人需养胃气则生”。强调五脏以胃气为本,养生当养胃气,《景岳全书·论脾胃》又说:“故人自有生之后,无非后天之为用,而形色动定,一无胃气之不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也。”正因为胃气在人体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有“胃者水谷之海也” “胃为脏腑之本”以及“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就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人体的脏腑之间是密切联系,息息相通的。正气的维持健忘有赖各脏腑共同作用完成,其中人身之精、神、气、血、荣、卫、津液都是在“胃气”的基础上与它脏化生而出,包括脾、肝、肺、心、肾、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从而形成不同的生理功能。
从脏腑位置来看,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肠,是一个中空的由肌肉组成的容器。
从中医的角度看,胃土居中,以灌四旁,五脏皆禀胃气以行生化之机。可以说,胃为水谷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人所喝的水和吃的食物,要靠胃进行消化,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也要靠胃的功能来吸收,并输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头面四肢,以供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因而,《素问·灵兰秘典》说“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这就是说,脾胃是受纳五谷的,所以,称它为仓廪之宫,而五味对人体的营养作用,都是由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产生出来的。对此,《素问·五藏别论》是这样论述的:“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可见,脾胃在以饮食五味补益人体气血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胃为津液、营血、卫气、宗气所出之处,气血之大源。卫气(津)营血是胃气的具体功用(用),胃气在外抗邪化生卫气津液之用,在里温煦濡养维持五脏六腑功能化生营血之本。也就是说,胃气是营卫气血化生的本源。
人身之重要物质,无一不是在“胃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心无胃养,无以变神明;肾无胃滋,无以藏精髓;脾无胃养,无以行运化;肺得胃滋,主气而行制节;木得土培,始可生发以行春令。荣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
其中,胃主受纳饮食。脾主运化,把饮食五味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这些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吸收、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故《保命歌括·内伤病》曰:“万物五行皆属土者是也。人以胃气为本,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脾受之,变化精微,输于六腑,以养五脏,资生气血,散于经络,流行于皮毛、肌肉、筋骨之间……真土者,升降出入以为生长收藏之用者也。苟无是,出入废则神机沦灭;升降息,则气力孤危。脾胃受伤则荣卫失守,诸病生焉。”胃为津液、营血、卫气、宗气所出之处,气血之大源。卫气(津)营血是胃气的具体功用(用),胃气在外抗邪化生卫气津液之用,在里温煦濡养维持五脏六腑功能化生营血之本。也就是说,胃气是营卫气血化生的本源。
简言之,脾胃磨化万物,布五味化生卫气(津)营血以养五脏,荣养百骸,润泽四肢。
总之,补养五脏六腑气血,是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实现的,所以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人身之重要物质,无一不是在“胃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心无胃养,无以变神明;肾无胃滋,无以藏精髓;脾无胃养,无以行运化;肺得胃滋,主气而行制节;木得土培,始可生发以行春令。荣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
“胃气”强壮,精神气血就会旺盛,五脏调和,精力充沛,病邪难入,可祛病延年;反之,“胃气”一衰,这些物质生源受碍,正气必虚,疾病亦随之而来。正如李中梓《医宗必读》卷一所说:“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正常与否,对人体生命活动而言就成为决定性因素。
由此可见,人体之所以“以胃气为本”,盖因“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即每个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和胃的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品,这样人体才能将摄受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既然,“胃气”于人身实为至关重要。“胃气”的正常生化,则又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一定给要注意调养胃气。

如何保养胃气?

饮食适度,是保胃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片面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认为什么食物的营养价值高,就多吃一些,身体就会好,结果饮食无度反伤胃气。在胃气不强的情况下,损谷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而节食则是损谷的最好办法。适当减少食量,使胃气运转游刃有余,方能“以通为用”。
调摄胃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早餐应该吃“热食”。一些人贪图凉爽,尤其是夏天,早餐喝蔬果汁代替热乎乎的豆浆、稀粥,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也许不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
从中医角度看,吃早餐时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的。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因为早晨的时候,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这时候你吃喝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血流不畅的现象。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不会觉得肠胃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你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或是时长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
因此,早饭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牛奶、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牛奶容易生痰,导致过敏,不适合气管、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其次,午饭前先喝肉汤,可以很好地调摄胃气。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够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若饭前不喝汤,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感,这是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