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点穴为何以土为贵

 宋大山 2021-08-14

道理自然,“万物以土为贵”,万物之灵的人,必然遵循此规律,早在金元时期李东垣以《内经》理论为指导,形成为“补土”派,“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在临床施治中的指导意义重大,“以土为贵”亦为脏腑点穴重要的理论依据何为五行以土为贵,临床上善於调治腑脏疾病者,无不珍惜胃气,胃强五脏俱盛,胃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中医的土,于三焦中为中焦,为脾胃,中焦是脾胃所居之处,开中焦枢纽是脏腑点穴重要理气方法,本派独有的开门“阑门穴”正是基于此而建立。“点阑门、泄建里,泄下腹部诸般疾”。为何会有如此神效?

1.脾胃气血之源,后天之本,人得以生,根于气血,气血来源于脾胃,《灵兰秘典论》“脾胃者 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灵枢·玉版》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可见人之后天气血源于脾胃。

2.胃为五藏之本,胃主受纳,为五谷之府,为六腑之大源,五味入口藏于胃,而得以脾之运化,致五脏之气无不籍之以滋养。

《素·玉枢真藏论“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滋养的营气源于胃也。《营卫生会》“人受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3.中焦者,上下交通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阻隔,则上下不通,当运中土,《四圣心源》“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古中医学圆运动》亦将其比作车轮之中轴,此理,在脏腑点穴中尤为重要

4.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至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于后天之精所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

    “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生也”。说明不论外感内伤,皆以脾胃之气的充盛与否有关,强调五脏六腑有病先当治脾胃。本门脏腑经络推拿在临床上诊治病,亦十分重视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治疗原则,故《景岳全书》言“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诸可无虑。”故对大病的诊治,只要胃气在,治疗的希望就在。胃气和,后天营养有来源,脾的健运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人体虚损之证,方能向愈,所以中医脏腑经络推拿以调补中焦为重,以土为贵,是治疗内伤的重要先决条件,补土派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术,中国脏腑点穴正是受前人思想以土为贵,在中医推拿学术史上脏腑点穴首先补土派先例,在整体施治中非常重视脾胃,以特设独有的“阑门穴”,设治中焦开中焦枢纽要穴。阑门、建里、气海等七道开门穴,阑门穴为首穴,打开中焦枢纽,使脾胃一纳一运相得,生化精微,化生气血,各脏腑得滋养,百病消之。所以在临床施治十分重视胃气勿伤胃气,否则胃气贩,百病生之。

胃为水谷之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又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性。被统称之胃气。胃气影响整个胃肠消化功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营养的来源,所以胃气盛衰有无,是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和存亡。胃为太仓,仓禀之官,水谷之海,气血之源,为机体生命之根。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以降为顺。《平人绝谷篇》说:“平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气和则精神乃居,神者水谷之精也”。每腑者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畅,亦为“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病自随之而去。但是“通”和“降”的不及与太过,亦属于病态。脾为升、胃为降枢纽之功成也。

    调病以气为主,奇经八脉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沟通调节,加强正经气血运行。正如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蓄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说明有余的经气,由奇经加以储藏和调节。说明奇经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盈虚的作用。所以奇经填补十二经脉不足,加强了正经脉的作用。

    人之阳气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奇经之中,但须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依赖脾升胃降之能,调治病遵以土为贵原则,打开中焦,充盈营气,五脏得养,元气得充,调节先天之元气,从奇经八脉入手,调节元气病自去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