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审题构思详解(视频+文字)

 魔都作文课堂 2023-06-08 发布于上海

2023年高考上海卷
材料作文“探索的动因”审题构思详解

原题如下: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

今年的考题与去年截然不同,如果说去年讨论的是人成长前后的对比,今年则没有任何的时间跨度,直接聚焦于人的探索行为。
材料在审题方面难度不大,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是否仅仅因为好奇心,即探索行为不仅仅源于好奇心。有考生还会注意到“一个人”,但这个词没有意义,因为好奇心原本即为个体所拥有,因而材料中并不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这样的矛盾,在构思时无需考虑“一个人”。
话题十分具体,无法套用任何名人名言,传承了上海卷近几年的风格,与模考题有很大,没有所谓的哲学思辨,如果没有足够的事例和具体的认知,是极难构思观点的。
审题误区
从常识角度来看,探求行为的确源于好奇心。材料实则为命题人对常识提出的质疑,本身就包含了思辨性,引导考生去思考,甚至可以说命题人希望考生进行一场深度的思考。但亮亮老师要提醒考生,假若你用空洞的道理论证去证明常识:探求源于好奇心,如此写作很难拿到高分,原因在于你没有直面命题人的问题,没有解答命题人的疑难。
本题信息
话题:探索行为不仅仅源于好奇心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虽然说高考作文题不应该有指向其他学科的倾向,但面对今年这道题,亮亮老师不得不说选修历史的同学笑了。因为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有不少著名的事例可用。
从人类进化史来看,探索行为甚至跟好奇心没有半点关联。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在45000年前,智人冲出亚非大陆,前往未知的世界。在澳大利亚被智人发现的几千年内,这里的很多大型动物便永远地消失了,而后悲剧又陆续在各地重复上演: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平原……每次动物大灭绝的时间点都恰与智人首次踏上这方土地的时间相吻合。这种物种灭绝式的大迁徙,直到农业革命到来,才渐渐停止。但农业革命并未让智人转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而为了让万物适应智人的新生活方式,对环境、动植物进行了无情地屠杀、改造,益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智人逻辑,又造成了地球上的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由此可以看出,数万年前的智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仅仅是为了屠杀更多的动物来果腹,或者说是为了求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并非是因为对亚非大陆之外的世界抱有好奇心。
同样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中,尽管不少实力强劲的中原王朝向着北方开疆拓土,但西伯利亚却很少纳入过华夏的版图,原因恐怕是北方的极寒冻土无法种植农作物,不适合居住,因而历朝的封建帝王对西伯利亚这片土地并不感兴趣。试想,如果仅仅是好奇心就足以驱动探索行为,那么从地理上来看,北方的西伯利亚与中原地区并没有如东方南方的汪洋大海隔绝,也没有如西方的崇山峻岭阻碍,经过上千年的探索,理应布满了华夏子民的足迹,甚至安居之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严寒的西伯利亚并不能给中国古代人提供足够安居乐业的物质利益。
一个人探索陌生世界的动因,除了获取客观上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主观上对梦想的追求。
在西方大航海时代,欧洲数以万计的航海士们,在梦想和利益的驱动下,孤注一掷,扬帆远航。例如意大利人哥伦布,他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目的是寻找通往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新航路,掠夺黄金与香料,实现暴富的梦想,结果阴差阳错到达了美洲。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哥伦布愿意冒死远航吗?同样在不少考生爱看的《航海王》中,主角路飞出海冒险,也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航海王,剧中更多的人则是为了前任航海王罗杰留下的巨额财富而奔向新航路。
今天,人类探索的陌生世界中,最大的是太空。如果仅仅是出于好奇心,那么各种天文望远镜和太空探测器已然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至少太阳系内各大星体的内部构成、表面成分等信息都已经进入中小学教材了。但为何我国要建立空间站?为何还要实施登月计划?前不久亮亮老师在朋友圈看到了埃隆·马斯克到访上海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里马斯克援引了苏联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是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总之,探索行为并非源于好奇心,在客观上是出于对物质利益的渴望,在主观上则是对梦想的追求。人因梦想而探索,因梦想而伟大。

抵制恶意剽窃,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