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医学解丝集•四圣心源解丝•天人解•糟粕传导

 四圣医苑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

水之消化,较难于谷。(之所以“水之消化,较难于谷”,因为“水谷入胃,消于脾阳”者,靠的是命门“火”[1]所生之“阳”,而水在肾,为阴,属至阴之物。五行之性是“水克火”,因此,水在脾中,脾之“阳”很难“化”掉它。至于脾虽属土,而土能克水者,靠的是胃之燥。脾阳亏虚,土湿增盛,则不能克水[2]。)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这是先生解释“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的原因。)

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这是《素问·经脉别论》讲的“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机理。)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三焦之火秘”,秘于何处?“三焦”者,相火也,秘藏于水脏者。后文《六气解·少阳相火》,“三焦之火秘于肾脏也。”非秘藏于膀胱壬水也。相火若入于膀胱,则“实则闭癃”矣[3]。相火秘,肾阳足则脾土温也。言“水道通”者,肾水温暖,而土木发达,疏泄之令得行也。)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实”是病“虚”也是病。“虚”“实”之所以都是病,简言之,是中国传统文化“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思想观点的体现。)(“三焦者,为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将”字理解为“率领”固无不可,称“主持”更妥。“主持”者,未必有上下部属关系也。而其“入络膀胱”的作用是“约下焦”。“约下焦”的作用(或言效果),是使正常时不致于“遗溺”,即亦供应一定的能量,只是并不将相火藏于膀胱而已。如热气管道,输送热能,但不直接输送火或煤块。此一能量,即保持“气化之水渗于膀胱”(下文)也。)

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藏,则内温而外清。水腑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前文:“水之消化,较难于谷。”)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4]三焦之火不归其位而“泄于膀胱”,是即为“邪”。“邪气盛则实”,是以“膀胱热癃,水窍不开”之病称为“实则闭癃”。)



[1] 命门“火”也可认为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相火。如下文:“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因为“三焦之火”是“秘于肾藏”(后文)的,而命门火和肾中相火,虽然各家称呼不同,总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笔者注。

[2] 《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

[3]《素灵微蕴·气鼓解》:“所谓实者,三焦之火陷于膀胱也。”亦见于本节后文。

[4] 《素问·五运行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