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医学解丝集•四圣心源解丝•六气解•本气衰旺

 四圣医苑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经有十二,司化者六经,从化者六经。从化者不司气化,总以司化者为主,(这里的“以司化者为主”,指的是“六经六气”的称呼,不是指疾病的产生必然“以司化者为主”。如下文,“病则或见司化者之本气,或见……”)故十二经统于六气。病则或见司化者之本气,或见从化者之本气,或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司化之气,全视乎本气之衰旺焉。(本气旺则别人跟自己走,本气衰则自己跟别人走。仍然是“实力论”。“全视乎本气之衰旺”所讲的道理,其实是讲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恰当且客观存在的某个参照物,与该事物构成“阴”或“阳”的关系;事物只有在与其参照物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有其强弱、高低等属性的判断可能和判断意义。没有“阴”作为比较,便没有“阳”的结论。而所谓的“阳”,仅是相对于作为比较的那个“阴”(或该“阴”之下的“更阴”)而言;对于更“阳”的事物,前面那个所谓的“阳”,必然就将变成“阴”。就象“10米”,对于“9米”或是“9米以下”,它属“长”;但对于“11米”或以上,则属“短”。同理,患者称“每餐吃一碗”,如果不问清楚他之前的饭量,这个“一碗”同样是无法判定为多还是为少的。当然,这个道理,不仅仅体现在这一句话或这个章节中。)(时刻注意阴阳的对比关系,从而发现、判断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影响,这在《素问》中早有体现。比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虽然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灵枢·九宫八风》也讲“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先生释为“必审问其往日之所始病,与今日之所方病,而后于九候之中,各切循其脉……”所谓“审往日”“问今日”,无非就是一种比较。中国传统医学随处可见体现“比较思维”这一思考方式的概念。“援物比类”是“求其同”,比较思维是“察其异”;而“求同”和“察异”是基于万物普遍联系的思维而展开的。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最为重要的三种思维方式。)

    手少阴以君火司化,足少阴之水从令而化热者,常也。而足少阴之病寒,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水性原寒。手少阴之病寒,是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以君火原从水化也。(君火,即离火,生于水脏之阳根,即生于坎水中之一阳,因此称“君火原从水化”。后文《少阴君火》:“坎中之阳,火之根也。”)

    足太阳以寒水司化,手太阳之火从令而化寒者,常也。而手太阳之病热,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火性原热。足太阳之病热,是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以寒水原从火化也。(水火互根。坎水生于火脏之阴根。)

    足厥阴以风木司化,手厥阴之火从令而化风;手少阳以相火司化,足少阳之木从令而化暑者,常也。而手厥阴之病暑,足少阳之病风,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火性生暑,而木性生风也。

    足太阴以湿土司化,手太阴之金从令而化湿;手阳明以燥金司化,足阳明之土从令而化燥者,常也。而手太阴之病燥,足阳明之病湿,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金性本燥而土性本湿也。

    大抵足太阳虽以寒化,而最易病热。手少阴虽以热化,而最易病寒。厥阴原以风化,而风盛者固多。少阳虽以火化,而火败者非少。金性本燥,而手太阴从土化湿者,常有七八。土性本湿,而足阳明从金化燥者,未必二三也。(普遍规律如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