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是为了“销”能做正确的事

 乔诺咨询 2023-06-08 发布于上海

观点/ 乔诺咨询ToB营销产品线专家团
主笔/ Lisa

这是ToB营销产品线的第48篇原创文章

华为有一句话: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对ToB营销来说,什么是做正确的事?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及客户?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线索、机会点、甚至是合同?

这些都需要一系列的规定动作,这些规定动作固化下来,就形成了MTL体系。

本文导读

1、对ToB营销来说,做正确的事,可以理解为看清方向和机会,选对战场和客户。发现客户真正的痛点,最终帮助企业拿下大客户。

2、通过真实案例,看华为是如何借助MTL,看清战场、发现客户超级痛点,最终成功拿下欧洲大客户的。

3、与LTC、IPD等流程不同,MTL不仅仅是流程,也是一套方法论或战略思维模式。对内,向责任部门输出,承担着“拉”的作用。对外,向客户输出,起着“推”的作用。

01

什么是做正确的事?


在华为经常说一句话: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就是强调要先选择做正确的事情,确保方向大致正确,再坚持正确地做事。

如果“正确地做事”不能建立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2022年年底,我们ToB营销专家拜访某公司,在沟通中销售一把手说,他们2022年定的营收目标是20亿,但眼看快到年底了,只完成了14亿,距离目标还有6亿的差额,2022年的目标是完不成了。

而2023年,他们要完成30亿的收入目标。但目前公司的情况是,老业务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存量市场增长乏力。

但看不清新赛道,不知道新业务的增长路径是什么,新市场的开拓也是举步维艰。

所以即便定了目标,销售队伍也找不到主战场,没有清晰的作战路径,对营销一把手来说,不知道怎么向公司要人,以及如何投放资源。对销售组织来说,目标分解下去也是懵的,不知道如何完成,只能蒙着打。

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少“营”的能力,也就是没有建立从市场到线索的体系。存量市场增长乏力,但看不清新赛道,没有清晰的的作战路径,无法更好地开辟新市场。

导致的结果是,一线销售干得很辛苦,但到了年底,目标依旧完不成。

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寻求增长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因为看不清市场机会及客户需求,业务团队总是盲打。

因为细分市场选择不准确,价值主张不清晰,总是打不准,新产品的上市成功率非常低等等。也就是“营”的能力非常薄弱,只靠销售拼命卖产品,结果是事倍功半。

所以,对ToB营销来说,什么是做正确的事呢?

就是要看清方向和机会,选对战场和客户。

华为有一套基于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即MTL。它的目的是教会企业在市场细分、关键客户选择、关键市场选择、营销手段、营销模式,以及线索管理方面怎么去做。

华为在过去的30多年,一路从几亿,增长到几百亿,再到近万亿。快速增长的背后,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立了“营”的能力。

逐渐从产品思维转向了解决方案思维,找到了主战场,了解了大客户的需求及痛点。

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看看MTL是如何助力华为公司拿下大客户的?(接下来的内容为专家第一视角)

02

案例1


我们刚开始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为了能在海外市场生存下去,抓到哪个运营商,就做哪个运营商。

比如,某海外代表处1998年成立,一直到2005年,都是卖一些老产品,市场还没打开,没有一个大客户,一年的销售额只有1000多万美元,远远达不到公司300万到500万美元左右的人效要求。

但团队干得非常累,辛辛苦苦签了100多个合同,最大的订单可能就二十几万美元,甚至还有一两万美元的。100多个合同,总共还不到800万美元。

因为没有做市场洞察和客户洞察,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及痛点。提供的产品也是客户不需要的。

再比如,沃达丰。沃达丰是欧洲最大的移动网络通讯商之一,也是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筹划要突破的大客户。

沃达丰展厅(图片源于网络)

结果人员换了一波又一波,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试图通过超低商务,或送设备等等方式,来和客户建立信任。

但最后,不仅没有突破大客户,甚至客户见了都要绕道走。因为只想着尽快把产品卖出去,不知道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没有洞察到客户的超级痛点。

后来我们开始做市场洞察及客户洞察,看客户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我们能提供什么。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走访基地和站点,真正深入到客户的各种场景之后,终于发现了客户的痛点。

发现他们的产品运营和维护费用大大超过了购买设备的成本。

2004年开始,沃达丰就陆续在欧洲市场大范围部署3G通信系统,但出于客户体验及用户差异化需求等等,2G网络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被关闭。

多网络长期并存,导致运营及维护费用增加。

洞察到了客户的超级痛点后,我们就从解决方案的创新入手,帮客户去解决后期安装、运营和维护的成本问题。

当时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能在现有的2G网络上,建一张网实现2G和3G双重支撑,就可以大大节省运营成本。

清楚了客户痛点,和客户达成初步共识后,我们和沃达丰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2007年,经过技术的可行性评估,被命名为SingleRAN的创新项目正式立项。

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SingleRAN顺利问世。我们也凭借这款产品成功拿下沃达丰3亿欧元的项目,SingleRAN也成功打入了欧洲的高端市场,从而带动了全球的市场,贡献了千亿美金的收入。华为也因此拿下了很多大客户订单,营收大幅增长。

这次突破大客户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不再是盲目地卖产品,而是通过前期的洞察,看清了主战场,洞察到了客户的需求。

也就是找对了方向,更主动、更准确地投入资源。而不是进入一个新赛道后,找不到方向,只能蒙着头打。

03

案例2


2019年,华为在国外某地的业务,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了几千万。当时,华为总部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客户的投诉信。

越是这种情况,业务人员就越着急,想方设法说服客户把东西卖出去,挽回一点损失。但去拜访的时候,发现客户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业务团队着急把产品卖出去,没有“营”的过程,只有销的动作。

没有做客户洞察,不知道客户的超级痛点是什么,没有系统梳理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太想把产品卖出去了,一上来就说产品有多好,却不关注这些产品能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失去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

要扭转这种局面,一定要有“营”的意识和思维。通过MTL,洞察客户。找到主战场,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到底是什么,才能有效匹配资源,找到合适的作战路径。

通过客户洞察,我们发现了客户的痛点问题:这家企业当时的收入停滞增长了。

为什么不增长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哪里没做好?是市场侧,还是网络侧没做好?是营销的问题,渠道的问题,还是网络质量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洞察分析中,终于发现了一个核心问题:

他们没有一套数据治理的标准,来衡量到底是网络没建好,还是营销没做好,还是产品没做好。

也就是说,收入停滞增长了,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生病了,但没有能够检查出具体病因的仪器,也就没法对症下药。

所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推动客户联合创新,解决客户的超级痛点。

后来,我们推动研发和商业架构师,从0到1帮客户设计了一款新产品。这样客户就能做定性的分析,比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观测到某个城市某个区域显示异常,说明这一块没做好,赶紧去做。

在这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也请客户参与进来,大概8个月后,这款产品终于投入使用了,后来的两年时间,经过反复调试优化,达到了比较好的检测效果。

通过这款产品,真正帮客户解决了如何识别“病症”的问题,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再对症下药,最终带动客户年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长水平3倍。

在这之前这个客户群已经亏损了4000多万,客户根本不接受拜访。3年后,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了3000多万,也和客户建立了长期的信任关系。

其实,华为的发展,也是不断帮大客户解决一个又一个复杂问题的过程。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MTL中的客户洞察,找到了客户的超级痛点,然后,再联合创新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04

MTL的作用是什么?


所以,MTL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呢?

其实和华为LTC、IPD等流程不同,MTL不仅仅是流程,也是一套方法论或战略思维模式。LTC承载着资金流和物流,IPD流程要把产品做出来。

而MTL呢,最终输出的不是实物,它的价值在于,助力企业快速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找到合适的客户,发现客户需求及痛点是什么。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线索、机会点、甚至是合同。


也就是说MTL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找到主战场,洞察客户及竞争对手,发现客户真正的痛点。

然后,公司在做战略规划和产品规划的时候,把市场洞察反馈给战略及产品相关。

所以,MTL对内,向责任部门输出,承担着“拉”的作用。

以研发为例,MTL在整个IPD研发流程体系中,就承担着“拉”的作用。

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前端的市场洞察,发现客户需求及痛点,然后快速把客户需求反馈给研发。

研发呢,就根据反馈回来的真实需求,输出能解决客户痛点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SingleRAN这款产品,就是先发现了客户的超级痛点,然后进行联合创新的产物。

对外,向客户输出,起着“推”的作用。

比如,推动销售更好地完成目标。

因为通过前期的市场洞察及客户洞察,看清了市场和机会,客户及竞争对手。

在这个基础上,推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更能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一线销售来说,知道主战场在哪,知道客户是谁,了解产品或解决方案是有潜力的,就能更好地投入“战斗”。

简单来说,MTL能帮企业“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呈现价值”


“看得更远”,在MTL体系之下,企业拥有比客户看得更远的洞察力,能从客户、竞争对手等第三方的视角看到问题的本质。

“做的更好”,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市场驱动产品的开发,解决客户的实际痛点和问题,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价值呈现”,基于超级痛点,为客户提供无法拒绝的价值呈现。

比如,沃达丰这个案例,给客户呈现的价值是,如果你选择我,我能帮你在未来,每年带来3-10亿欧元的维护费用的节省。所以,无法拒绝的价值呈现,意味着客户不选择你,一定会损失,一定会后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