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哲学基础(八四)/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的意义

 火帝养生_WSH 2023-06-09 发布于云南

我们上一节学了脾主运化功能是正常的,那么,纳食也是正常的,面色也是红润有光泽的,头脑也是清晰,耳聪目明的,口唇也是红润有光泽的,四肢也是轻健的,肌肉也是丰满的。

如果是在病理上,脾失去了他的运化功能。我们知道,脾是把水谷精微物质运送到肺,在肺当中把水谷精微物质化生成气和血。一但运化功能失常以后,气和血的化生就不足,头面就会出现一些与气血相关的症状,脾主四肢,主皮毛,主肌肉,所以,也会出现四肢皮毛的相关症状。

当脾失去了他的运化功能,整个消化系统都会表现出相应的问题,我们知道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在整个人体的气机升降当中,一定要保证脾气往上走,胃气往下降,只有脾气能够正常的往上升,水谷精微物质才能往上走。如果脾气不升了或者升的不够了,水谷精微物质就会往下走,这样就会造成我们人体的不健康,所以,中医学里面有一句话叫“脾宜升为健”

与脾相对应该是主是胃,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入到胃,在胃里进行初步的加工向下运送,从胃到小肠,到大肠最后到魄门,一直都往下走。这一条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所以,中医学里有一句话叫“胃宜降为和”。因此,我们中医经常都会说一句叫:健脾和胃。

什么叫健脾?什么叫和胃呢?健脾就是要让脾气升起来,和胃就是要让胃气降下来。这样一升一降,维持着中焦气机的平衡。这样,我们整个中焦脾胃就是正常的。后面会学到三焦的问题也会提到中焦,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这个“平”就是讲的脾气的升,胃气的降。一定要升降平和,相互协调。

对于整个消化系统的疾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当中,健脾和胃是首要的任务。现在很多中医人经常会说一句“补脾”,这句话是错的,脾不是补,不存在需要补,脾只是要“健”,只要脾气升起来就是健。但有的人说脾虚了,“虚则补之”。脾一虚,水谷精微就是往下走,所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还是叫“健脾益气”,肯定不是叫补脾益气。

如果脾气不升,那么,就有可能往下走,从小肠分清泌浊过来的清气就不能上达到肺,就只能往下走,整个消化系统的糟粕也是往下走,这样,好的与不好的一起往下走,这样就会造成大便的泄泻。于是,在《黄帝内经》当中就说了,“清气在下则生飧泻”

所谓飧泻,就是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完谷不化),肠鸣腹痛等这些症状。

整个肠胃是向下,整个脾气是向上,两者一升一降,维持着相互平衡,如果脾气不升,那么,胃气就一定不降。脾升是为了胃的降,胃降是为了脾的升,两者互为因果。

正常的胃气往下降,如果胃气不降,胃里的东西就会累积,停留在中焦脾胃这个地方,从而导致不想吃饭,胃部会有胀满的感觉;所以,“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