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广东高考地理猜题 | 临门一脚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10 发布于甘肃

考向一:碳循环

核心逻辑: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重点关注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 答案切入口:水循环+大气环流+生物循环

细分考向①: 重点关注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碳循环周期,即更新速度, 导其对气候的反馈。

图片

细分考向②:   冻土层、泥炭层 等释放二氧化碳 冰冻圈的变化→碳循环周期变化

图片

细分考向③:   结合碳循环过程,针对材料的问题,提措施

图片

考向二:海 - -气相互作用   

(洋流+大气环流+下垫面,两两、三两因素的变迁→ 正\负反馈作用机制分析

图片
         参考:气候反馈概念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常考两大海区,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

核心逻辑:热带太平洋海域西部与东部的水温变化→如何影响气流运动→气候变化(局部和全球,结合水热平衡原理)

细分考向①:   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渔场 、航行、森林火灾等影响,答案切入口:水温异常,盐度、营养盐异常,大气对流异常,风向异常,洋流流向异常。

正常的沃克环流

图片

图片

细分考向②:特别关注对我国的影响(台风数量增减、季风强弱→ 雨带推移变化→  南北旱涝变化)

图片

  细分考向②:核心逻辑: 热带印度洋西部对流活动增强,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而在东南印度洋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异常的下沉运动发展。

图片

研究清楚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的情况后,两者凑一起分析,超高难度。

可以考虑作为压轴题。

图片
  

或者,气—冰—海逻辑链条命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外,利用迁移思维,高原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冻融过程及其气候效应。可以稍微关注。

图片

考向三、河流袭夺

核心逻辑:

①两条河流分别进行着溯源侵蚀,看谁更快切穿分水岭。  ② 比较两者落差→得出侵蚀强弱→速度快慢;  比较水量大小,比较岩性。

细分考向②:关键术语组织:气候变迁(海进陆退、陆进海退),  地壳变动(升降)→影响落差,影响侵蚀基准面→流速

答案切入口: 抬升  与下游落差加大,溯源变快;下沉,则反之。所以,可系变化→生物环境、水环境变化、沉积物变化。

图片

图片

袭夺前后:

 关注:整个流域的水文水系特征变化

1、流程长短变化(长短)

2、流向变化(东南西北)

3、流域面积变化(大小)

4、水系形态变化(树状水系、向心状、放射状、网状,支流数量、河网密度)。

5、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

图片

图片

可以辅助理解的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需要辨析清楚的概念与逻辑

图片

古河道2023高考地理 | 古河道(戳)

古河道的根本成因是河流改道。河流改道有由内因引起的﹐也有由外因引起的。外因包括构造运动使某一河段地面抬升或下沉﹐冰川﹑崩塌﹑滑波将河道堰塞﹐人工另辟河道等。)

考向四:高质量发展(工农商服交通)、
协同发展(产业间、城市群、大城市辐射)

核心逻辑:①循环经济绿色少排放,要素集约,深加工,②附加值提高,研究微笑曲线,

③优势互补,带动/ 大城市辐射功能

图片

细分考向①:城乡融合、抓产业融合、效率、抓土地利用方式、抓利润水平、抓生态,农民收入!

图片

细分考向②:   核心逻辑:微笑曲线、中心-外围(发达VS欠发达、分工合作)、目标:争取往价值链条的上游走,“走”的过程涉及区位条件、区位优势的变迁,理解产业转移及影响。

图片

细分考向③    专精特新、产业协同、产-学-研结合、

图片

细分考向④   关注:点轴理论

关键逻辑:大城市区位优势+政策+产业层次高低=经济水平、辐射强度

注意距离法则:距离远近影响人口、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流动效率!

注意虹吸效应与极化效应

图片

考向五:生态脆弱区分析模型、风沙活动的综合思维

图片
图片
石漠化的发生机制石漠化对农户生计演变的响应
图片

大概念视角下“风沙活动”的学科理解


考向六:水循环+土壤性质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考向七:土壤发育过程

图片

图片
核心逻辑: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成土母质,时间,几个因素共同制约。注意人类活动参与改造。

图片

比如,种植业、放牧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过程。

图片

再比如,盐碱地的生物治理措施。

图片

养分,有机质等题目,尝试收入与支出的思想作答。
图片

成土作用的影响因素、产物以及土壤形成的过程简图

另外,关注生态脆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比如岩溶发育地区。

图片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食物网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图片

考向八:中国地理基础必备

图片

          “两田一口”

中国地图可以按照经纬网分为“两田一口”。经线以10度为跨度,纬线以5度为跨度,正好能够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定位。

四至点:参考点帮助定位

  • 最东135°E

  • 最西73°E

  • 最北53°N

  • 最南4°N

应熟记的参考点

  • 北京(40°N,116°E)

  • 海口(20°N,110°E)

  • 四川盆地/成都(30°N,105°E)

  • 乌鲁木齐90°E

  • 25°N穿过的重要城市:台北、昆明

  • 30°N穿过的重要城市:上海、杭州、武汉、成都、拉萨(长江中下游地区)

  • 40°N穿过黄河几字形上部一横

图片

考向九:农牧交错带、粮食与耕地安全

核心逻辑: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耕地撂荒,劳动力的农技和农机使用水平低,粮食产量切勿受制于人,因此必须重视。

注意:稳定和提高农民的种粮收入,以稳定劳动力规模及耕地利用率,提高农机在播种、耕田、施肥、灌溉、收割等多环节农田作业中的利用效率为抓手,发挥各种农技的协同效应,实现水、肥精准施控,促进粮食单产持续、健康增长。

图片

考向十:河流作用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1.均夷化:河流削去突起河底、填平凹地,达到平衡的过程。

2.去均夷化:当侵蚀基准面下降,陆地上升时,或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3.可以形成:

(1)深切河曲: 切入基岩的河流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五点特征:

a.原谷地残留在新的谷坡之上;

b.形态上具平坦的表面和陡坎,陡坎向河;c.沉积物为泥、沙、砾;

d.可对称也可单侧;

e.洪水季节也不淹没;

f.形成多级阶地,底新顶老。

4. 三种河流阶地类型

I 级:近河床的堆积阶地(沉积物);

II 级: 基座阶地(沉积物+基岩);

III 级: 远河床的侵蚀阶地

准平原化与地貌演化 

1.准平原化:使高山变成平原的地质作用称之。地貌演化与河流的关系极大。

2.夷平面:当后期地壳抬升时,海拔高出平原,河流再下蚀,起伏增大;导致原先被松散河积物复盖的地区被抬升,形成一系列起伏的山地。其相邻的平坦山顶位于同一高度,代表当时的准平原表面,称作夷平面。

3.夷平面的年龄:

a.保存最老的夷平面不超过 130Ma(白垩纪 K); 

b. 越高越老(天山夷平面往往大于 2000 米高度)。

4.地貌的三期演化

●幼年期地貌:以下蚀为主,形成高山峡谷,V 字形河谷。

●壮年期地貌:以旁蚀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和低山丘陵。

●老年期地貌:形成准平原。地表微弱起伏,存在少数孤立残山。如淮北准平原。

图片

图片

不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