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上虞山,12km越野

 布鲁斯邓bdtcis 2023-06-10 发布于江苏

生活不是喊口号。我认为的“成功过者”的生活,是将个人理念(信条、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事。正如我在某一篇文章中总结的,一件事如果没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说每时每刻都“挺胸直腰”,那么,那种理念就很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一生”的原因。懂得了某个道理,不一定就能起作用,特别是这个道理没有融入日常生活中时,道理跟你的人生幸福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毫不相干。

开一次会、组织一次学习、训斥一顿、耳提面命唠叨……所有这些做法,都不如用一些具体的事来引导。比如,告诉一个孩子,你要养成运动的习惯,这对你有好处。倒不如每天带着这个孩子跑20分钟或是30分钟 ,或者打球20分钟。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参与,没有那个意愿,怎么办?有一种说法是微习惯,就是从很小的习惯开始。比如,先做一个俯卧撑,先跑10分钟或是1公里。每天都这样做,二十一天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不是么?

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要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乐趣。如果你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自然会有成就感,你更愿意去做这件事。随着你的好胜心和斗志被激发,你愿意挑战更大难度。有个专家分析说,为什么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盛行,而中国功夫流传不广呢?因为跆拳道和柔道有一个升级的系统,每一个加入练习的人,都能从中获得“我不断变强”的愉悦感。每个人从你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指导某个孩子也是这样。从他能做到的最简单的开始,让他体会到成长的乐趣,让他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可以逐步提高,有这种成就感。当然,我们爱上某一件事,肯定是因为这件事还带来了其它好处:虽然辛苦,但我们在这件事上获得了乐趣。

我们成年人是否适用这套理论呢?我也是个刚开始跑500m就觉得心脏要跳出来、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沉重的跑步困难者。回想起我刚开始跑步时所经历的事,还有些许的感慨。我是在跑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养成了跑步的习惯的。不记得有多少次,跑出去不到2km,我就想放弃,因为实在太难受了。可我为什么坚持下来了呢?因为那段时间里情况特殊,每当夜幕降临时,我有些昏昏欲睡,头脑不转了。白天的工作让我长时间坐着,身体健康受到坏影响。仅仅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不能抵消那种坏影响。我的心理状态也较为糟糕:我有种被困在某个局面里,想冲出去却没有门路,很有挫败感和沮丧感。内心那种软弱无力,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挫折,实在是太糟糕了。

于是我想,或许可以试试跑步。跑步很难受,跑完以后,出一身汗,竟然感觉舒畅了许多。既然有这种好处,如果没有别的更重要的事,晚上跑跑步,何妨呢?

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如果你要开始一件新的事,触发行动的机缘非常巧妙,首先,你要了解到有这么一回事,比如说跑步或是爬山;其次,你要有这个需求,并且愿意一试。如果有人引导,他的影响力足够大,能够说服你挪动慵懒的身体去做些改变,那就是你最大的幸运。可如果你只有一个人,没有人指导,那就要靠你自己领悟,外加一点点运气——因为,谁也保不准你会中途放弃。我就许多次产生过要放弃的念头。

我能坚持下来,是因为一点点运气的加持——在最无望的时候,我没有彻底放弃。我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汗流浃背之后,完成5km8km10km之后,满满的成就感,内啡肽让我情绪平稳,进入到了“胜利者”的喜悦中。

5km里时,我还会想各种问题,及至10km以上,我忽然停止了思考。很快,我发现了这一“运动中的冥想”。与其坐在办公室里昏昏欲睡,无聊地打发时间,沮丧地发呆,被手机控制,倒不如出去跑个10km——最初的10km跑步,就是过去消极生活的替代品。很快,跑步就成了我的日常习惯,也是我的生活必需品。由此,跑步必定会改变我,而跑步也真的改变了我。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那些真正改变我们的事,是我们将之纳入日常生活的那些事。我们每天践行,因此就完成了自我塑造和心理和身体的重构。

出于保护身体的原因,我渐渐地从狂热中退出来,不再每天都跑步。我减少了跑步的次数,改为力量训练和积极训练。跑一休一是我的总体训练原则。有时候会连续两天或三天跑步,但会视身体情况而定。如果身体的劳累症状较为严重,我会主动休息。我有计划,但不会严格地执行计划。大部分计划都会在实际执行时有所调整。我是执行计划的主体,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必须、一定要”,一切都是灵活的,可以调整的。在我看来,能够落地执行的计划,才是我要的计划。即使我那些计划看上去粗糙而太过简陋,但在我践行了多个具有可行性的计划之后,我对完美的计划不再有兴趣了。

值得自豪的是,虽然那些计划并不显得高大上,但也不是没有难度。我们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变强,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时间休息。变强意味着有挑战的计划加上休息。休息时间里,我们的身体在变强。下一次,我们或许能够挑战更大难度的事。

我记得我最初一个较为有难度的计划是跑完3km,是的,仅仅是3km而已。大部分有志于跑步健身的人,坚持一下,跑完3km应该不难。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持续跑完3km。最多跑2km,跑到1.5km的时候,我在想,等我咬牙跑完2km以后,我再也不跑步了,真的是太他妈难受了。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挑战完成3km以后,我的下一个目标是5km,接着是8km,再就是10km,就这么一路跑下来。每一次当我设定目标,信心满满,期待着奔跑的时刻早点到来。仿佛那一阵天或好几天里,我都为能跑10km在做准备。及至我站在跑道上,我的心跳有些异常,是跳得太快了,好像是有些慌张,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腿,要么是小腿,要么是脚,总有这里或那里不舒服,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我是不是该放弃这个计划?不然,为什么我的腿一踏上跑道,就开始有些疼痛呢?

是的,我就是这样完成一次又一次挑战的。当我重复着同样的过程,只是将距离拉长了,速度提高了,我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在坚持中完成了原定计划。

我记得我很快地将单次跑步距离从10km提到了12km,而我真的完成了12km挑战。最近一个月以来,15km成了我的日常训练距离。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我分别挑战过16Km18km22km26km30km。对,我已经完成了单次最长距离30km的壮举。

在完成挑战尚湖半程马拉松后,我完成了挑战虞山15km越野跑。那一次,还有虞山的一小段路没有探索到,于是便有了再上虞山的想法。这一次,我将剩余的路段探索了一遍。原计划15km越野,最终,综合考虑当时身体状态、时间和天气情况,以12km终止了计划。这是少有的有可能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没有按计划距离完成的越野跑。

对比第一次数据,第一次上虞山越野有15公里,累积爬升481米,累计下降535米;而本次虽然只有12公里,累积爬升615米,累计下降724米,显然比第一次强度要高。配速上,本次越野比上次要慢1分钟。

这一次虞山12km越野后,畅饮了一瓶可乐,在半个小时内啃了两条黄瓜,补充水分和微量元素。总体上,感觉还好,没有过度劳累的感觉。

运动后的休息很关键。或许是因为天热,又或许是蚊子太多,或许是水分或是微量元素补充不足,近一个月来,睡眠质量大不如以前了。主要是入睡困难。后半夜,点了蚊香,开了空调,想了一点有趣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睡过去了。实际上,不到十点钟,我就有些倦意,那时候或许是最佳入睡时间。不过,能否快速入睡,也是存疑的。

我发现(经过亲自测试得知),当我想这个问题时,我内心变得安定而专注:如果我掌管一家市值100亿的公司,我要怎么做?我该如何运动、饮食和睡眠?第二个问题:什么行业的什么产品或服务,能够让一家公司市值100亿?

有人说,你要想得大一点。大一点的事更容易实现。且不说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我们去试一下,试着想得大一点。我认为,想得大一点的好处是:当我们想100亿的事情时,我们就会跳出琐碎事务的纠缠,瞄准那些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事,而将个人的荣辱和小小得失,暂时搁浅。因为,如果一件事,一类产品或服务价值100亿,那它们必定有非凡的特征,必定十分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