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名方生化汤与补气祖方四君子汤

 瀚海低吟 2023-06-10 发布于北京

每年,群友们都会互相提醒喝生化汤。之前我没怎么研究中草药,没注意看。但现在的我对各种中药都感兴趣,自然就有了好奇心要去了解。

先由此了解生化汤。正好武国忠医师和祁营洲老师在书中都有写,但组方完全不一样。原来,此生化汤非彼生化汤,而只要一查询生化汤,就只有这两位老师提到的生化汤,没有见到其它组方。

生化汤是由傅青方创立的女科产后名方,被誉为是产后第一方,傅青主称其为“血块圣药”,针对产后的小腹疼痛、恶露不行。生化汤之所以流行,源自于生化汤乃治疗产后腹中瘀血恶露不尽之神方。其中共用到五味药,分别是当归、川芎、桃仁、炮姜和炙甘草。在傅青主的原方中,还用到黄酒和童便(即小孩的小便)各半两来煎服。

祁老师介绍说,生化汤的适应证有三个要点:第一是血虚,第二是寒凝,第三是瘀阻。对于这种血虚、寒凝、瘀阻的病机,中医治疗上有三个办法:第一要补血,第二要活血化瘀,第三要温中散寒。产后血虚本来应该去补一补才对,但是瘀血不去,新血就不生。所以治疗的思路就应该是养血化瘀,让新血生,瘀血化,所以才叫生化汤。

基于此,可以看到生化汤的用药相当精妙,重用当归来补血活血,化瘀生新;然后用川芎、桃仁来活血行气化瘀。这三味药共同解决虚和瘀的问题,再用炮姜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来解决寒的问题,最后用炙甘草来调和诸药。


在傅青主的年代,原方中加入黄酒和童便,是基于黄酒性温,童便性凉,二者同用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来用药的。同时黄酒性温也可以帮助增加炮姜的药力,童便性凉也可以益阴化瘀,并有引败血下行的功效。但是,现在的处方中,童便和黄酒这两味药我们基本上都不用了。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产后恶露不绝都可以使用生化汤呢?本方用于治疗产后瘀血所致的腹痛,但一定要以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或刺痛,同时舌质是淡的、苔是薄白的、脉是细涩的为主要表现。冷痛就是感觉到小腹部比较冷,刺痛是感觉到疼痛像针刺一样。舌质应该是偏淡,舌苔偏薄,而且还偏白,总之是一派寒凝血瘀之象。

如果产后血热而又有瘀滞,比如患者发热比较明显,恶露黏稠,腥臭异常,伴随有口渴、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等一派热象者,祈老师认为就不太适合使用生化汤了。

傅青主名方生化汤的解析如下:

仔细看群友们喝的生化汤,其实是另一道名方——四君子汤。关于四君子汤,祈老师和罗大伦博士也有介绍。这也是中国名方,最早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伤寒论》的“理中丸”生出,去掉了原方剂里面的干姜,用性质平和的茯苓来代替,进而驱除大寒、温补中气。四君子汤中包含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和“君子致中和”之意异曲同工,就像是风度翩翩的四君子,因此得名。在关于四君子汤的典故中,李时珍称这四味药分别为:鬼益、杨木包、松腴、国老。人参又名鬼益,杨木包即白术,松腴即茯苓,国老和甘草本为同一味药。

由四君子汤变化来的还有两个名方:六君子汤和香砂六君子汤。加上陈皮和半夏(即二陈汤)的叫作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再加上木香和砂仁,就叫作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能治疗脾胃气虚证,还可补气,很多补气健脾方都由此变化而来,因此被称为补气的“祖方”。如前面提到的六君子汤,有补气祛痰之功,能够治疗脾胃气虚,痰湿,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茶饭不思,大便不实,咳嗽痰多稀白等症;减去半夏,即成“异功散”,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能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佳,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等症。

四君子汤集正气于一身,早在古代宫廷中就视其为气血双补之佳方,清宫医案里乾隆、雍正都进补过此类药物,而且常常将其赐予有功之臣,以展示皇帝之恩泽。但是,祈老师提醒,并非人人都适用四君子汤,气虚血亏的女性不宜轻易服用此方。而且,此方剂里面的四味药用量一旦有所变化,臣药与君药位置发生变换,效果便大不相同。吃药应根据个人身体素质来定,有的人服用四君子药有益,有人却不宜服此药。可以把四君子汤放入粥或鸡汤内熬煮,每天喝一两次,利于体虚女性健胃养脾。

罗博士具体分析了适合四君子汤的病症:主要是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的各类疾病,比如,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气虚,就会有相应的症状——

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

湿浊内生,脾胃运化不利,故大便溏薄。
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就会四肢乏力。
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萎黄。
脾土为肺金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
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虚弱均为气虚之象,故治疗上应以益气健脾为主。

这种情况下,四君子汤能够帮助益气补脾。

了解了两道名方的来处,有助于对症用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