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

 云哥7tz6c7y122 2023-06-11 发布于四川
Image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是一首诗

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作者|朱永新

价值观反映了应该弘扬什么、反对什么、摒弃什么,决定着我们如何去完成使命、实现愿景。200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简称“新教育研究会”)成立的时候,笔者讲演中提出的新教育精神,后来逐步被确定为新教育人应该恪守的基本价值观。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Image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教育和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具有精神性,精神性注定了人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活着,更重要的是为追求理想而活。人的生命价值,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也是一个理想的事业,几乎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是理想主义者。

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转折点上,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处在一个需要教育理想主义者的时代。我们知道,任何教育变革都会遭遇许多困难、挑战、矛盾、冲突,但是,有理想主义的情怀,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我们仍然会坚定地往前走。我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也会悄悄影响世界,增益理想的善。

新教育实验正是从理想出发的。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的出版标志着新教育实验的诞生,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此书及后来出版的《新教育之梦》,系统地从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等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教育实验的教育改革方向及新教育共同体的理想,昭示着新教育实验始终坚守远大的教育理念,去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实现这些理想,本身也是笔者发起新教育实验的初心。所以,新教育一开始就是一个追寻理想的教育实验,新教育人一开始就是一群追寻教育理想的“尺码相同的人”,是为了推动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从而也让自己不断走向崇高的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我们也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这样的“擦星星”的事业。我们一开始甚至考虑过定名“理想教育实验”,因为担心有可能被误解为德育中的一个领域“理想教育”而作罢。

新教育实验之所以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是因为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没有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将新教育坚持到底的。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者真正走到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春天。

朱永新:我是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

Image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在所有的应用学科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可能是最严重的。教育研究者缺乏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和改造教育的行动力量,一线老师对艰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不感兴趣,教育理论进不了中小学学校,是困扰教育的世界性难题。

解决难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在于用理论去武装一线的教师,在于树立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当下中国教育有三种人:“官人”“学人”和“农人”。“官人”,是制定教育政策,管理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学人”,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发表教育论著的人。“农人”,则是耕耘在教育的田野里,在校园里、教室里与孩子们打交道的一线老师和科研人员。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更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

在历史的星空中,那些熠熠生辉的伟大教育家,从孔子到杜威,从亚里士多德到陶行知,几乎都能担当得起“农人”角色,他们都是具有田野意识、知行合一的行动家。如,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直言不讳地宣称,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董宝良,2012)。在教育史上能够留名的教育家,也大部分是有着行动力的教育理论家。

新教育实验提出的“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理念,是新教育的田野精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反映了新教育人与生俱来的田野意识。新教育人清晰地意识到,脱离生活、远离课堂,关起门来写文章、高谈阔论做研究,是走不远,也是做不出真学问来的。所以,新教育鼓励教师们扎根田野,深入课堂。新教育的卓越课程、完美教室、榜样教师、智慧校长等评选活动,都强调真正来自“田野”的东西。新教育提倡师生共写随笔,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培养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新教育实验提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新教育期待每个参与者都沉下心来,像农夫那样扎根在大地上、田野里,在教育现场、校园课堂和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己的内心,思考教育生活,培养田野意识。也正因为如此,新教育实验架起了一座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性的桥梁,帮助教育理论落地,帮助一线教师掌握理论。而理论一旦成为一线教师手中的“武器”,他们就会真正地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和强大的行动力量。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特稿|新教育榜样教师故事汇——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Image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如果说理想代表我们的追求,田野代表我们的行动,那么,合作则代表新教育的人际交往态度。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合作,对于人类社会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马丁·诺瓦克认为,合作是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的第三个进化原则(诺瓦克,2003)。的确,无论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还是单一组织或者机构面对的问题,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妥善解决的。正如斯坦福大学原校长汉尼斯所说,最高效团队的人员组成都在技能、看问题的视角以及个性方面拥有着最大限度的多样性(汉尼斯,2020)。人才的多样性、人与人的互补性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也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合作的前提是平等。新教育实验是求真的事业,平等是求真的前提。新教育应该是一个只问真理的团队,不屈从于任何上下级的行政关系和不讲原则的庸俗关系。

在新教育共同体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老师”成为新教育人在任何场合下共同的称呼。只有平等了,我们才不会盛气凌人,才不会俯视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才能尊重所有的人,才能平等地交流,真诚地“争论”,才能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新教育人很早就意识到,要使教育变革顺利推进,势必离不开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创造与团队协作,并把自己的事业形容为“熬制一锅石头汤”。虽然新教育参与者们散布在五湖四海,甚至素昧平生,然而仰赖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在另一重意义上,又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为促进共同体成员共同成长,新教育实验建立了网络师范学院、新教育种子教师群体等成长共同体。新教育作为一个民间教育改革的团队一直坚持——有组织结构,但没有行政压力;有激烈辩论,但没有党同伐异;有坚持己见,但没有挖墙拆台。大家在这样平等的、求真的、合作的团队里共同成长。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Image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教育与公益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甚至可以说,教育就是最大的公益。而公益本身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伟大的慈善公益机构,在选择支持领域的时候,教育总是最受关注的重点。正如卡内基在《财富的声音》里所说,在公益捐助的六大最佳领域里,建大学和免费公共图书馆,是公益行动的首选(卡内基,2012)。
 
在新教育团队内部,曾经围绕着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性进行过较为激烈的争论。作为一个民间的教育改革实验,没有政府拨款,没有资金来源,且实验推行中无论是网络运营维护,还是研发人员薪酬和实验管理工作经费都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新教育实验经常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新教育实验一开始就决定不向实验区校收费,不走市场化的道路,不举办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从早期教育在线网站的暑期西部义务支教到为边远乡村捐赠图书,从新教育童书馆到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公益活动,都是新教育悲天悯人的基因表达。
 
新教育一直认为,中国教育最短的板在乡村,最需要关怀的是乡村教师和乡村儿童。新教育实验学校62%是乡村学校,我们需要更多地走向边远乡村,那是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只有那里发生了好的变化,才能说中国教育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新教育基金会的重点支持对象,也放在乡村和边远地区。

伍丹:教育“新”火,点燃乡村振兴之灯
巢禾根:一见倾情,终生追随——一个乡村小学校长的新教育叙事

Image

在研究与推广经费方面,新教育实验一直在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撬动社会与政府多方力量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作为一项民间教育实验,最初完全是志愿者模式,从发起人到研发人员、网站管理人员、实验推广人员都是志愿者。至今,绝大部分工作也是以志愿者为主力,通过公益项目的方式推动。因为单一的志愿者模式,很难大规模地深入开展新教育的研究推广工作,所以,在2010年成立了新教育基金会,以筹措资金扶持重要的研究项目和贫困地区的新教育工作。新教育实验一直坚持实验的公益性原则,除将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实验区校使用外,还为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资助新教育童书馆、完美教室、新教育工作室等,向边远地区的学校提供图书、培训等各类实验所需的支持。新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最权威和公正的基金会信息披露指数网站(中基透明指数)透明度第一名(并列)。

新起点,再出发——“新教师基金”乡村振兴项目在京启动

深耕静宁新教育,共创果乡好未来——新教育·静宁县三年帮扶行动首次公益活动圆满结束

深耕马边新教育,助力彝乡新未来——“新教师基金”乡村教育振兴计划:马边彝族自治县三年帮扶行动正式启动

Image
Image
总之,新教育共同体以执着的理想为导向,秉承合作的态度,通过扎根于田野做一番公益事业的路径,力求帮助所有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此成就我们的人生,成就我们的教育,成就我们的民族。这是新教育人的使命,也是新教育精神的本质内涵。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林忠玲:教育麦田的守望者——新教育实验纪实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Image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