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华民 2023-06-11 发布于吉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讨论应用替米沙坦对于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时间的疗效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甲组60例和乙组6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均采用替米沙坦,其中60例对甲样本的服药时间为上午8点钟;60例乙组样本的服药时间为晚上8点钟。替米沙坦使用剂量均为80mg/次,1次/日。经过12周临床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 甲、乙两组的治愈疗效都非常显著,甲组治疗有效率为93.3%,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白天、夜间、24小时的血压情况显示,白天及24小时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夜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乙组患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替米沙坦用药的临床治疗中,不同时间给药对患者血压有一定影响,晚间用药的有效性高于早上用药。
  关键词: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01-01
  文章通过不同时间对高血压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用药治疗的情况分析,讨论由于不同时间给予替米沙坦对患者血压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对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用药最有效的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20例患者,将样本随机分为甲组60例、乙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均采用替米沙坦药物,应用相同剂量80mg/次,1次/日。甲组患者的给药时间为上午8点,乙组患者的给药时间为晚上8点。选择样本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Ⅰ、Ⅱ级。排除样本的标准:①患者在2周内有过其他高血压药物的服用情况。②患者同时存在肾脏功能疾病。③患者同时存在脑血管疾病。④患者同时存在冠心病。⑤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别记录用药前后的白天、夜间、24小时血压均值等情况。
  1.3 疗效指标
  通过对患者血压情况的实时检测,将患者的血压情况分为3个不同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是指24小时舒张压均值下降超过20mmHg,或者患者血压情况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24小时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有效是指患者24小时舒张压下降了10到19mmHg,或者患者血压情况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24小时舒张压下降少于10mmHg。无效则是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未达到24小时舒张压下降和患者血压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同时分别收集了甲、乙两组患者白天、夜间、24小时的血压均值,考察两组样本的血压情况存在的不同,为最终数据提供有效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患者血压情况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60例甲组患者中,男性34例(56.7%),女性26例(43.3%),年龄分布43至75岁,平均年龄(58±9.5)岁,高血压病Ⅰ级患者23例(38.3%),高血压病Ⅱ级患者37例(61.7%)。60例乙组患者中,男性35例(58.3%),女性25例(41.7%),年龄分布42至77岁,平均年龄(59±8.9)岁,高血压病Ⅰ级患者23例(38.3%),高血压病Ⅱ级患者37例(61.7%)。两组样本的基本信息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经过12周的临床治疗后,12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甲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30例,有效率为93.3%;乙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32例,有效率95.0%。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值对比
  两组患者白天、夜间、24小时的血压值情况如表2所示。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均值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均值甲组患者明显高于乙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均值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为特征的慢性病[1]。替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1型9(AT1)受体拮抗药,具有高选择性、不可逆地拮抗AT1受体,而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不影响缓激肽的效应;也不与其他激素受体和离子通道结合或产生阻断作用,因而不影响包括心血管调节在内的其它受体系统[2],对治疗高血压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的不同时间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替米沙坦用药对缓解病患血压的影响。通过研究数据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白天和24小时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比较接近,但在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很明显甲组患者的血压水平高于乙组患者。上午8点钟口服用药的甲组患者与晚上8点钟口服用药的乙组患者之间呈现的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异表明,在夜晚用药的控制效果好于在清晨用药。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选择替米沙坦用药时,医护工作者应该注意选择在夜间对患者进行口服,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并预防病情的反复。
  参考文献:
  [1] 戴俊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3):143-145
  [2] 郭歆.替米沙坦中国人群的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药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1/view-5308184.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