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6年前,毛主席写的一篇文章,后来成1000万学子的高考作文题

 我的书摘0898 2023-06-11 发布于海南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发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这是1915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毛泽东,为年仅二十三岁,因为身体孱弱而英年早逝的同学易永畦而写的《挽易昌陶》的前四句。

“永畦去了,怪我,他不喜动,才会得病早去,怪我啊,我要强逼着他搞些运动绝不会这样!”

在学校为易永畦举办的追悼会上,青年毛泽东为这位兴趣相投的好友写挽联时,想起和这位同学的嬉笑过往,不禁泪眼婆娑。

1917年4月,带着对好友的追思和自己独到的思考,青年毛泽东将自己对体育的看法系统整理,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尽情挥洒笔墨,著成《体育之研究》。

106年后,毛泽东这篇《体育之研究》其中的“体育之效”的内容,竟然成为了2021年全国高考一卷的作文题目。

那么,《体育之研究》到底是一篇怎样的奇文?历经一百余年,这篇文章经久不息的文章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接下来,让我带你慢慢道来。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

1913年,毛泽东进入了湖南一师,在这里,毛泽东遇上了改变他一生的同学和老师。

凭借着出色的写作能力,初入学的毛泽东很快就得到了恩师杨昌济的赏识,这位学贯中西的博士完全不同于那些满脑子“之乎者也”的传统迂腐文人,杨昌济传授给了毛泽东“应当重视体育”的新观念。

杨昌济本人身体力行,他每天早上坚持洗冷水澡,在用寒冷刺激自己之后,马上就拿起书本学习。

亲眼见到这一幕的毛泽东目瞪口呆,问及自己老师原因时,杨昌济是这样回答的:

文章图片4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向是'手不能挑’,'肩不能扛’,因而身体虚弱,纵有大才如王勃、卢照邻者,也是英年早逝,让人惋惜。现在很多学校还是这样一套老观念,只让学生死啃书本,忽视对于身体的锻炼,早早成为一个病秧子,为个人和社会不益。”

为此,杨昌济号召学生,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都要均衡发展。

而作为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深受其影响,他开始练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他酷爱在大江中畅游,并写下: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名句。

除了杨昌济在身体锻炼上的正面引导,还有一件悲伤的事让毛泽东更加坚定了体育强身的信念,那就是毛泽东的同学——易永畦的英年早逝。

因为有着共同的笔墨爱好,初入校园的毛泽东和易永畦成为了好朋友,但易永畦身体孱弱,从不锻炼,入学不到一年便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回家养病,不久便离世,将生命定格在了二十三岁。

文章图片5

昔日同窗,今日却已远隔阴阳,得知此消息的毛泽东和老师同学们悲痛万分。

在学校为易永畦举办的追悼会上,身为易永畦的好友,一向情感丰富的毛泽东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他眼里闪着泪光,为这位逝去的好友写下了《挽易昌陶》。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易永畦的离世,让毛泽东对于体育有了与他人不同的深刻看法,“倘若他逼着易永畦去和他搞一些运动,让易永畦身体强健起来,也许他就不会死了吧?”

每当夜深人静时,毛泽东总是会默默想起这个问题,在陷入苦苦追索和思忆之余,在混合着悲伤的深夜里,结合自己一直追求的救亡图存之目标,毛泽东突然顿悟,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易永畦因身弱而死,偌大之中国的青年里,不爱锻炼的“易永畦”是何其之多?组成国家的国民身体是如此之孱弱,怪不得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要让易永畦的悲剧不再重演,要让中国强盛,首要之本,在于体育强身,进而强国!”

文章图片6

在杨昌济的悉心教导和同学身死的影响下,1917年,毛泽东在著名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而这篇浓缩伟人人生第一阶段思考成果的体育论文又具体表述什么内容呢?

文章图片7

《体育之研究》

当时,整个中华大地都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四万万中国人时刻都有沦落为亡国奴的风险,一向怀着拳拳爱国之心的毛泽东看到中国人民深陷民族灾难和生死存亡之际,他想到,可以用体育锻炼作为手段来唤醒人们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

所以,在文章的开篇毛泽东就直接写道:

国力恭〈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

毛泽东结合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尚武之风不振,中国人民普遍瘦弱不堪,又巧妙指出提倡体育的人没有抓住根本,实行很久却没有效果,如果从长期看,不加以改进,人民身体就会变得更弱。

文章图片8

从中医的观点看,体育可以强身,让人的气血充足,进而让人的五脏六腑正常运转,古人有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倘若中国的国民个个都热衷于体育,身体强健,看见国家被侵略,也会自觉地在各方面予以反击,绝不会落下“东亚病夫”之名。

因此,毛泽东提出,让体魄变得强壮是自身的事情,只有身体强壮结实,才能命运顺达,志存高远。

而不是像王勃、卢照邻以及自己那位身体虚弱早早去世的同学易永畦那样,早早给人生画上了句号。

接下来,毛泽东开始解释体育的意义,他认为,同样作为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动物,人的寿命却远远高于大部分的动物,其原因在于人发展出来体育来控制自己的生活。

毛泽东还举例,孔子提倡骑射,德国流行击剑,这些体育运动作为养身之道,让人们生活更加健康。

之后,毛泽东明显吸收了杨昌济的思想精华,提出人有三育,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

青少年应该把身体的健康发育放在第一位,而知识和智力的培养放在第二位,但毛泽东看到的现实情况却是与这个理想大相径庭。

为此,毛泽东写道:“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

文章图片9

他的意思大概是说,中国儿童从小学习的课程之艰难繁重,连强壮的大人都难以承受,负责教育的人特意设置这些繁杂课程的原因,其目的就在于糟蹋学生的身体,让他发展受困,不接受这一套的学生还会遭受惩罚。

其中,特别聪明的人就让他多读什么圣贤之书,用好话来赞扬他,用丰厚的奖励来诱使他。主动走上这条路,啊,这可真是害了人家的孩子!

王震就此曾说: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五十年。

接下来的文章部分里,毛泽东引经据典,字字珠玑,详略得当地阐述了体育的重要性以及现在许多学问大家自己从不搞体育运动,也不提倡别人运动的原因。

然后他表明,运动也要和曾国藩读书一样,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同时运动项目要避免“多而不专”。

在文章结尾,毛泽东为表明自己绝非空谈,还以详细具体的语言描述自己关于体育锻炼的心得——毛氏六段操,并谦虚地表示,欢迎懂行的人来指正他。

结合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来看,太平天国、义和团、洋务运动等等各种形式的政治救国运动全部陷入失败。

作为一个爱国青年,毛泽东写《体育之研究》,是在以体育为切入点,提出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手段,来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新方法。

文章图片10

纵观中国的历史,毛泽东此举不无道理。

自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以来,为维护统治,大搞所谓”重文轻武“,而后来的元、明、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续了这一做法,中国社会的尚武民风早泯灭在儒家的经义之中,于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文武双全的审美,武的那一面彻底消失...

由此呈现的结果就是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开篇所讲的那样,社会对体育表现出浓浓的漠视,人们把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说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唐朝杜甫笔下”长鈚(pi,)一种较宽较薄的箭头)逐狡兔,突羽当满月“的彪悍,早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还。

而在毛泽东看来,如果国民重视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之余,同时也会增加大家的果敢坚毅,社会风貌也会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读圣贤书”的迂腐,转变为“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的汉唐雄风,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隔100多年,国家特意把伟人年少时,妙笔写就的雄文搬到高考试卷上,而新时代的我们,又能从伟人的高瞻远瞩中,学到一些什么呢?

文章图片1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要想搞清楚高考命题组节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目的何在?

首先,我们要回到高考作文题目引用的那一段文章节选上来。

文章图片12

作文材料里,提及到的内容为“体育之效”。
在毛泽东看来,人无时不刻在新陈代谢,视力、耳力可以从不好变成良好,那些天生体质很好的人,如果滥用他的能力,陷入到各种不良好的欲望中,那么他的身体也会逐渐被损害,而那些天生强壮的人,如果缺乏锻炼,也会变得虚弱不堪。

对于弱者,如果后天坚持不懈地锻炼,戒掉多余的不良欲望,增加自己以前所没有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弱者也会成为强者,所以生来强壮的人不该沾沾自喜,放弃进步,生来羸弱的人也不必自暴自弃。

结合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背景来看,毛主席的这一番话无疑是给那些已经习惯了“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看见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就吓得瑟瑟发抖的中国人打上了一剂”强心针“,这也是《体育之研究》入选高考作文的原因。

文章图片13

纵观中西方历史,以德国为例,相比于英法等国,德国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才完成彻底统一,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因而错过了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的发展时机。

但德国这个”天生弱者“并没有气馁,通过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德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工业人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弯道超车,创造出“克虏伯”这样的一流工业品牌,成功赶超英法,在工业产值上,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而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这样的例子。

完成大一统的秦国,在之前不过是给周天子牵过马而获得封地的小国罢了,它是那么的卑微,和周围的游牧民族一道,被当时的东方诸国视为“西戎”“蛮夷之国”,诸侯会盟都以邀请秦国为耻辱。

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不断吸收周围各国的人才等方法,“奋六世之余烈”后,终于完成富国强兵的大业,在秦王嬴政的命令下,秦国大军倾巢而出,“诸侯尽西来”,用了10年时间将曾经强大的东方诸国全部征服,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而经过毛主席等革命先辈的奋斗,新中国拥有了核武器,西方列强的入侵在蘑菇云的恐怖威慑下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体中华人民的砥砺前行,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再也没有人,说中国是一个“东亚病夫”。

文章图片14

而如今,虽然没有达到和西方国家“攻守之势异也”的强弱转换,但中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已是不争的事实,从高铁到大飞机,从特高压输电到量子通信技术,中国已经可以站在许多科技的制高点上,俯瞰西方诸国,犹如历史上,他们望向我们一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不仅是中国的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时。

最后,在全国高考的日子里,祝各位莘莘学子们,可以凭借过去三年的自强不息,让自己金榜提名,你们的前途,与泱泱中华的命运同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