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大额枋?山西平顺大云院实例讲解, 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理论知识分享

 新用户27853117 2023-06-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额枋,顾名思义是位于房屋额部的木枋,也就是连贯两柱柱头的横木。古代木构建筑中,额枋一般安设在柱头上端,主要起联络与承重的作用,额枋的截面比例在各时期具有不同的变化。额枋起源于汉代,北朝石窟建筑中就有额枋结构,多置于柱顶,也叫檐枋。隋、唐以后下移到两柱柱头之间,到宋代称为阑额。金代建筑在屋内金柱上出现大跨度的内额。元代建筑中,在屋檐前檐下的柱头之上,出现截面滚圆的大额枋结构。明清建筑中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图片

图片

前檐额枋是木结构建筑中檐柱之间的联系构件,额枋的主要作用是承托上部斗拱,同时也起到连接拉拽、固定檐柱的作用。因为各檐柱起初是孤立地竖立在地基上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如果不在柱头部位拉结枋木,柱子就会倾覆歪闪。额枋在每两个柱子的柱头部位进行拉结,整体檐柱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为进一步支撑上面厚重的屋顶奠定了坚实的结构基础。

图片

另外,额枋处于建筑物的显要部位,常常进行精美的彩绘装饰,在清代以后的民间建筑中,甚至在额枋上进行雕刻,竭尽装饰美化之能事。 

山西有十余座元代戏台,都是采用大额枋结构。例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戏台的基座很高,有1.8米,边长达到13米,戏台面阔、进深达9.4米,平面基本为方形。戏台四角竖立四根粗大的柱子,柱子上方安设大额枋,额枋上安设一圈斗拱。

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造阑额之制:广加材一倍,厚减广三分之一,长随间广,两头至柱心”。

图片

白话文翻译:《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规定了阑额的材份比例,高30分°,宽20分°,阑额的长度跟随间宽来定,阑额的两个端头插入柱头中心。

山西平顺大云院的山门,是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檐也采用了通搭左右角柱的大额枋。这种大额枋的做法沿用了元代建筑的营造技术。但檐柱之间的阑额用材极小,阑额比例比《营造法式》规定要小很多,是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一种地方营造手法。

图片


视频讲解:

古建筑交流23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