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平顺:龙门寺

 璇琮坑 2016-10-21

  

 

 

  

  

  

  

  

 

  

  

  

  

  

    

龙门寺在平顺石城镇源头村北的山坳里。这一带的山叫龙门山,可能是因为有个像拱门一样规则的天然大石洞而得名。石洞在峭壁之上,内有石佛,因为时间所限,我们倒是没有爬上去看。

 

   

我们到得早,在幽静无人的山中,看晨光打在寺门口的两棵气势不凡的高大白皮松上,打在安宁的寺院建筑上,真有一种喜悦的心情,很自然地会发出“深山藏古寺”的赞叹。

 

   

寺门口的这两棵白皮松还真不简单,在寺内的许多碑上都提到了“雪松遗迹”,其中一块顺治八年《重修燃灯佛殿记》碑说的尤其详细,“盖闻龙门之兴起自唐太宗干戈之际,统师旅讨叛之后,佛有意于兹士,祥光现恍,寨烟雾腾,太宗一望,勃动其心,疑必逃贼潜伏,不觉欣授此地。古来有云,佛临雪松之上,盘膝端歆而坐。问彼老僧曰:不在地而在松,何所因故?及彼僧反曰:松下无吾寸地,吾故覆处松头,肯施一服之地,然后敢离松。稍,太宗愿许四至,片时,则化其形。圣人遇必圣主。遂命敬德督工创修之。志不存,遗言未必皆真。实不明创自何代。”当然,这两棵古松虽则仙风道骨,似乎也不太像唐代遗留至今那么高龄。

 

   

寺门外另有一块成化年间的的《敕赐龙门山惠日院重修碑记》,碑文说:“考诸断碑,厥初创建北齐文宣帝武定年间,实梁武第二王简文帝末年也,是时有僧法聪者,南阳新野内史陆机之兄,出尘纳戒,立志玉白□□□经,入五台山□礼圣迹,回还及此,齐魏锋敌,□□此山雪松之下炼左拇指禅,涌法华不计其数,指忽重生。谓二白者,白饭、白水。□唯一食白□不易也,又身不偏倚,□诵□□意不妄□,此三明白亨此,嘉□声动朝野,文宣帝诏见大喜,遂敕修寺,额曰法华。其弥虎灾、祈沛泽,具出神僧传焉。”断指重生,只吃白饭白水,当时在碑前还是读得津津有味的。

 

   

根据方志等材料,大概此寺建于北齐应该是可靠的。寺内旧有唐代咸亨四年纪年佛像一尊,1977年移入平顺县博物馆,足可说明寺院年代久远。至于是不是有李世民来礼佛的故事,就无从考订了。

 

   

龙门寺在平顺颇有名气,民国二十二年,平顺县在此创建第二高级小学(匾额仍存寺中廊下),60年代初又成立了石城中学,据说在平顺漳河沿岸有“识字不识字,住过龙门寺”的说法。

 

   

不过,吸引外地探访者的则是此寺古建筑荟萃,自五代到清代,历代建筑均有保存。

 

   

其中山门为金代建筑,《龙门寺历史沿革考》(以下引文皆同)这样描述“三开间,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柱头卷刹明显,柱头斗拱五铺作,前檐双下昂,后檐单抄单昂。补间铺作仅当心间一攒,华拱两侧各加斜拱一缝。梁架四椽栿分心用三柱,山门虽无确切建年,但从大木作构件的做法上判断,应为金代遗构。”

 

   

西配殿是我国唯一的五代悬山式建筑。“建于五代后唐同光期间,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屋坡平缓,柱子粗壮,柱头卷刹和缓,柱间横向联接用阑额,无普拍枋,阑额至转角处不出头,栌斗直接坐于柱头,严守唐规”。“脊部平梁上增驼峰及侏儒柱,乃五代新构,开平梁上置驼峰、侏儒柱之先河。殿宇虽然不大,建年确切,形制稀有,是我国现存唐至五代时期悬山顶建筑的唯一实例。”另有一说,依据出土的五代后唐佛像题记等证据,论证此殿为后唐清泰年间所建。

 

   

大雄宝殿为北宋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当心间设格扇门,前檐两次间设窗。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耍头下昂形,批竹昂形。无补间铺作。梁架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栿上用驼峰、侏儒柱、大叉手共承屋顶负荷,结构规范合理,负重有力。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圣绍五年,比崇宁二年皇家颁布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早五年。因此,该殿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及《营造法式》颁布对营建的影响有较大的借签意义。”殿内还保存部分壁画,可能是元代作品。

 

   

大雄宝殿后则为燃灯佛殿,“三开间,悬山顶。柱头斗拱仅置于前檐,五铺作双下昂,耍头乃乳栿伸出檐外制成,梁架为四椽栿对前搭牵用三柱,梁架构件多是自然弯材稍加砍凿而成,断面极不规则,呈现出典型的元代风格。”

 

   

其他建筑则为明清时期遗物。

 

   

寺内保留的碑刻也不少,西配殿前还有一座五代后汉乾祐三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虽然已分为两截,但雕刻还是比较精美的。

 

    

说实话,对中国古代建筑虽然爱好,但也是不入流的业余水平,之所以大篇幅引用专业表述,又对照着照片看,是为了学习不容易搞清楚的术语。但作为一般的爱好者,却又能在这些建筑术语之外,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建筑的不同气质,特别是宋元以前古建筑古朴大方的风范。

 

    在大雄宝殿的外墙上“勤奋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大标语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古老的殿堂却能够幸运地保存下来,真是不容易,真是令人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