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士铎学术思想及用药分享

 新用户55705435 2023-06-12 发布于内蒙古
​​01、重视脾胃肾命的学术思想

主张脾胃分治,创升举阴虚下陷之方

(1)辨治重脾胃  

陈氏认为:"人生以胃气为本"。故对很多疾病辨治都着眼脾胃,如论虚损病机主要在脾胃,他说:"脾胃两损,何能分其津液,以灌注夫各脏腑之气耶?治法必大健其胃,兼补夫脾"。

故虽是久言伤气之肺虚证和入房纵欲之肾虚证或梦遗证,均重补脾。

他说:"肺气不能自生,补其脾胃,则土能生金,脾胃为肺金之母也。""胃为肾之关门,胃伤则关门必闭.....补肾必须补胃"。

如治疮疡亦"总以顾胃气为主"。

(2)倡脾胃分治论  

虽然他认为脾胃为表里,脾健则胃健,脾病则胃病,胃病则脾必病,两者关系密切,临床上也有胃吐治脾的双治法,但他也指出脾胃功能、病证不同,治法应别,倡脾胃分治论。

他说:脾胃虽为表里,然一主入,而一主出,能入而不能出者,脾气之衰;能出而不能入者,胃气之乏也,虽脾胃交相伤损,然治法不可概治,胃与脾虽同是属土,而补胃、补脾宜辨。

凡人能食,而食之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以补脾,而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

人有不能食,食之而反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当以补胃,而补胃则当补心中之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

世人一见不能饮食,动曰脾胃病,而不知胃分虚寒责之心,脾分虚寒责之肾也。

(3)重视气机升降,创阴虚下陷之说  

陈氏遥承东垣之绪,重视气机升降在疾病中作用,不仅综合东垣的脾胃元气论,阴火论和升阳说来辨治疾病,并有所发展。

如认为饥饱劳役内伤脾胃,元气受伤而阳虚下陷,产生虚热的痨瘵,必用甘温之药以退其虚热,尤要补气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并赞曰:"东垣一生学问,全在此方.......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杂于参、芪、归之中,以升提其至阳之气,不使其下陷于阴分之间;尤妙加甘草、陈皮于补中解纷,则补者不至呆补,而升者不至偏堕,所以下口安然,奏功如响耳。"

用治内伤各证,无不神效,因而临床广泛应用,并有按老少、贫富、病情、病位等加减法,可谓详尽。

其治气痨的提陷汤便是在此方基础上化裁而成,因痨察多阴虚,故减当归之温,改用麦冬之清润;用桔梗升补肺气兼治咳嗽,更切病情,而不用升、柴,恐其劫阴;去陈皮之燥,改用神曲开胃消食以生肺之母,盖土为金母,胃气开则诸证顿失,足见陈氏善学古人而能化裁,

陈氏不仅阐扬东垣阳虚下陷论,且鉴于历代对阴虚下陷证治未曾论及,故提出阴虚下陷说。

指出其见证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能化,或化而溏泄"。

创升阴汤,用熟地、山茱萸、五味子、淮山药酸甘化阴,滋其化源,辅以白术、茯苓、肉桂辛甘化阳,益气配阴,暖命门而健脾土,车前分消水湿,并能通窍安脏,尤妙在用升麻少许,轻提陷阳,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升阳之效。

用于脾、肾、妇科诸病属阴虚下陷者,确有奇效。

陈氏对许多杂病的治疗,都以脾胃为中心,分别脏腑经络所伤和兼症不同,予以加减,一般来说,脾胃虚寒者,喜用参、术、芪、草、四君、六君、异功、补中益气汤等甘温补中升阳之方药;若脾阴虚或伤阴者,则喜用山药、芡实、莲子、苡米、白芍、麦冬、五味、玄参、二白散、升阴汤等甘淡平补,酸甘滋阴之方药,并以此作基础随症加减。

如虚损病,在酌用参、术、草、淮山药、芡实等益气健脾基础上,分别肺、心、肾等不同脏腑或阴虚、阳虚而加补肺止咳(如二冬、五味、贝母、百合),补心安神(如枣仁、远志、茯苓、菖蒲),补肾益精(如熟地、山茱黄、五味、巴戟),补肝疏郁(如白芍、柴胡、郁金)等,处方用药十分灵活。

02、治外科独重内消

陈氏尊崇《内经》之旨, 汲取历代各家, 如东垣"阴火"和丹溪"相火"之论,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外科病机火毒说,认为"疮疡之症,皆火毒症也,但火有阳火、阴火之不同,而毒有阴毒、阳毒之各异。并以此作辨证施治纲领。

在病因学上,强调正气虚为发病的主要条件,因此其用内消祛治疗外科病是以寓补于攻,扶正法邪为常法,具体做法是:

1、痈肿火毒宜用大剂攻毒祛邪之药,然多用重用皆能取败,唯银花败毒不伤气,去火又能补阴,为消火毒的通治药,但须重用方效。

2、阴症疮疡,毒深火盛,宜用补气补血之药以消火毒,因阴火愈补愈衰,阴毒愈补愈化。

3、疮疡之火毒因虚而成,宜用散邪败毒之品于补剂之内以消毒去火。

4、跌扑损伤之疮则以逐瘀为主。可见陈氏之内消法,以补为主,与传统之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为主不同。

其用消火毒药物的规律是以银花、甘草为各类外症内消常用的解毒泻火药;阳毒阳火则重用公英、地丁;阴毒阴火重用元参写火,地黄壮水制火;

随证和病位选用柴胡、栀子疏肝清火,归、芍润肝,麦冬滋肺,地榆凉大肠,苡仁去湿,大黄、桃仁逐瘀等。

处方精炼严谨,平稳效奇,药味少而分量重,如治疗痈疽并无名肿毒,无论阴毒、阳毒,用金银花四两,公英一两,当归三两,元参一两。

又如治脑后发之阴疽用圣神汤,以人参、北芪、白术、当归补益气血,俱用一两,配银花二两消火毒,肉桂、白芥子辛热温通,消痰散结,共奏托毒外出之功。

一般来说,陈氏处方以顾正为主,先用解毒散邪药物虽量重而多为药性平和者。对苦寒攻伐之品十分慎用,必用时用量也小,恐其伤正。

此外,他对外科用药也颇有新见,如常用白矾入煎,治背痈、疗毒、骨痈等病,用量一钱至一两,取其燥湿解毒,除骨髓之热,今治急性骨髓炎。加入此药,确可增效。

03、用药心得

陈氏处方精专,用药也有独到之处。

①白芥子:前人多认为大辛大热,不宜多服久服。唯陈氏认为白芥子消痰而不耗气伤阴,且能助补之药以生血。

常与四君、四物、六味、 逍遥散等方巧妙配合,使益气健脾、补血滋阴、舒肝解郁等作用更强,因而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气血阴阳之虚。

②白术:陈氏认为白术不仅健脾益胃,还能祛湿生肾,最利腰脐之气。

故喜用白术,有时还重用至四两,其用药规律是:配姜、附壮阳补肾,起死回厥,如还厥汤;与桂、附、干姜相伍治阴寒、直中,如荡阴救命汤;与地黄、归、芍、杜仲同用治腰痛、漏胎、胎动小产、产后诸病等,并谓能制熟地之腻。

③白薇:认为白薇是杀虫圣药,主张无论健脾开胃、补阴或治疥疮、顽癣等症方中俱可辨证加入以杀虫。

④玄参:陈氏顾护正气,重视阴液,慎用苦寒之药,喜用玄参泻火,赞玄参性滋润,不但去浮游之火,兼清胃中之热,又能调停五脏之阳,多与麦冬同用,用于各种胃火盛之证,如用竹叶石膏汤加味治大热大渴,发斑发狂之火证初起,石膏仅用三钱,而元参一两,麦冬三两,是使"石膏不为主帅而反为偏裨,听麦冬、元参之差遣,则止去火而不损肾中之阴";

又治强阳不倒,不用知柏,而用元参、麦冬各三两,恐苦寒反致阳萎也;

治中暑亡阳,主张用人参以补元气,用玄参以凉血,盖血得凉则气自止而不走;

治痿证配伍熟地、山茱萸等补肾药以生阴壮髓法,不拘"肺热叶焦"和"独取阳明"之说,颇有新意。

至于在外科中重用元参滋阴泻火散结的例子就更多了。

⑤白芍:陈氏喜用白芍平肝、疏肝、养肝、他说:"平肝之药,舍白芍实无第二味可代","重用至二两......自能遍舒其肝气"。

常配当归治痢疾,与甘草并用消肿止痛,与栀子并用治胁痛,与黄芩并用治目疾,与肉桂并用以祛寒,与黄芩并用以清热,与参芪并用以益气,与川芎、当归、熟地并用以补血,说它"用之补则补,用之泻则泻,用之散则散,用之收则收",可谓推崇备致。

此外,谓三七止血而又兼补;青蒿能于解暑之中,善退阴火,泻火热而不伤耗阴液气血,故喜重用以退热;谓石膏为"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然重用方效,常用至90~150克,甚至500克以上等等,都是经验之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